“我那天突然想做一个系列的节目,叫‘爸爸去哪儿了’。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为了保卫国家,其实有很多家庭是支离破碎的,到现在这种伤痛依然还在,这是战争的遗留问题,我们应该给那些家庭一些关怀。”
名人面对面
孙春龙
毛衣上的一根白发
孙春龙这个名字和“老兵回家”紧紧联系在一起。2008年,孙春龙发起“老兵回家”公益项目,开始关注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抗战老兵。2011年,创办中国内地首个专注战争领域的龙越慈善基金会,十几年来,孙春龙和志愿者团队一起寻找到11000余名抗战老兵,帮助上百位老兵找到自己的家人。
“我有一件毛衣,是一个奶奶送给我的,她的丈夫当年在南京保卫战的时候战死了,但她根本不知道。前几年的时候,我们帮她查到了资料,看到她的丈夫在台湾忠烈祠有牌位,我们帮这个奶奶到台湾忠烈祠去祭拜她的丈夫,这个奶奶就特别感激,给我织了一件毛衣。后来我把这个毛衣穿上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毛衣上面,竟然有一根白头发。那个头发我都舍不得动。”
“还有一个爷爷,我们帮他回家,这个爷爷是广西人,他每个月都要给我寄一箱龙眼干,我就说爷爷你别寄了,我家的那个阳台都堆满了。但是后来我说服不了他,我说那就寄吧。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就再也没收到这个龙眼干。”
我不干了行不行?
发起“老兵回家”项目之前,孙春龙曾是中国新闻行业内知名的调查记者,“成为一名为民请命的大记者”“让世界和国家更加美好”,是孙春龙从小就有的理想。陕西铜川农村出身,如今43岁的他,身份和职务一直在变,但这份理想似乎从未改变。
“曾有人说,我们在做的,是在打扫战场。战争结束很多年之后,会发现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我们都觉得战争离我们好遥远,但当你看到那些老兵的家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战争对他们来说还没有结束,因为他的家人还没回来。当然因为过去这么长时间,我们找到的人特别少,在找到的里面99%可能都已经离开了,但这个对他的孩子也是一种安慰,他们可能终于知道了我爸爸在哪里,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他们爸爸的信息留在网站上,让人知道他们爸爸为这个国家的牺牲是有人记得的,这就是我们在做的事。”
“做了公益好多年之后,我碰到以前做记者时的同事,他看了我之后非常惊讶,说你的面相怎么变化这么大?以前是横眉冷对,满脸的愤怒,现在和善了好多。”
刚开始做基金会,很多人质疑孙春龙是不是在“沽名钓誉”,有很多人不理解,新华社记者都不做了,做这个东西,是不是有很大的利益?“我那时候感觉很委屈,我做这个东西,完全是来做奉献的,我说我扭头马上就走,就可以找一个很体面的工作,我不干了行不行?思考了好几次,我都不敢发微博,因为那时候一发微博,就很多人骂我。”
五年之后还有五年
“好多人都在问,你为什么会去帮老兵回家?就是很简单,我之前采访一个老兵,他说自己七十年没回过家,我就毫不犹豫说,我帮你回,就是这么就开始的,非常自然,我就说我帮你回。”
2008年10月,孙春龙帮助老兵李锡全回家。
2009年5月,孙春龙及志愿者把9位老兵从缅甸边境带回中国。
2010年的时候,孙春龙团队得到了一个线索,在云南一个老兵要找家。“我看到那个老兵照片的时候,那个眼巴巴的眼神看着让人很心碎,那时候我还在做记者,找了很长时间找不到,后来我就把这个事情就放下了。等了好几个月之后,四川有一个研究地名的一个专家查出了地名,到那个村子里找到了这家人。我当时很激动,就赶快把这个信息发给云南,说马上可以安排他回家了,这个志愿者很高兴去到他家里,才发现他去世好长时间了,我就这么拿着电话愣了好半天。后来我就在想,可能我当时多花点功夫,用两三天时间专门去做这个事情,应该很快就可以把他的家找到。所以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间,专职做五年,这五年时间我不挣钱都可以,然后我再回到媒体。没想到,五年之后还有五年。”
活着是最重要的
2018年,孙春龙创办“止戈传媒”,logo是一个枪的形状,这个枪长成了一棵树,最终开了一朵玫瑰,象征的是放下枪,倡导和平的希望。
离开公益基金会,创业开公司,孙春龙说自己的IP不应该局限于“老兵回家”,而是一名理想坚守者,前者太多历史的感伤,后者是希望和拼搏,适用于每一个人。
“我们有一个板块就是销售一些和老兵相关的产品,我们也会有一些收益,能维持这个团队的运营。从一个公司的角度来说,现在团队运营的情况可能做得很失败。从一个基金会到一个公司,我希望最终能在商业上也取得成功,然后用商业的方式,去推动我们的使命更好地实现。”
“我们这一年多时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面对了很多的质疑。比如说我们在写了东西之后,会发现版权的保护一点都没有,写一个稿子非常辛苦的,要很长时间,抄袭的到处都是。第二个是,我们这一年多,几乎没有收入,不停有人劝我,说你要先去挣钱,再去做情怀的事儿,但是我想告诉他说,我能不能把情怀的事做了,又把钱也赚了。的确是特别难,但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后台有无数留言,问我什么时候更新呢?当我看到这个留言的时候,眼睛都有点热,我觉得还有那么多人在等待我们,期待着我们。我一直会有一种恐慌,自己一个人往前跑的时候,很害怕一回头,后面没有人了。 ”
“老兵回家”做了十多年时间,帮助了一万多名老兵,有五六百万人参与进来。“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价值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我们给这个社会留下了多少。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生命是最重要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不会去用战争这种以消耗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方式,去解决我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党派、不同的阵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了,所以我觉得是首先人类应该有一个共识,生命是最重要的,活着是最重要的。”
“我是一个很理想化的人,我把未来总想得很美好,但现实往往都会碰钉子,但在碰了钉子之后,我依然会想得很美好。我也知道我们永远不可能止戈,但是我们让很多人知道,尽可能不要去发动战争。我有时候会鼓励我们的团队,我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去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或许我们达不到,但是我们一定是按照这个方向往前走的”🔚
编导:李晗
编辑:刘梦琪、林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