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系统性创新呢?单个的创新有可能会取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但是如果想让这个产品被大规模应用,那必须让整个系统都能够实现突破。拿我们前些年很火的VR技术举例,虽然VR技术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甚至出现了裸眼VR技术,但是离应用普及还是差一环,因为信息通道技术还没有发展起来,也就是VR所需要的网速没有跟上。还有我们所熟悉的集装箱,它从被发明出来,到真正改变世界运输业,中间经历无数的技术创新以及时代机遇,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单项技术上的突破。
集装箱之父麦克莱恩
马尔科姆·麦克莱恩,1913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周麦克斯顿,他被美国人称之为集装箱之父,但准确地讲,他并不是第一个发明集装箱的人,其实在他之前,有很多人发明了集装箱。比如在1850年,英国铁路上就已经出现了货运车厢,而且当时美国铁路还使用了容器运输法,到了20世纪,英国铁路还尝试了托盘运输,就是把所有货物放在托盘上,直接利用托盘装载,那为什么把他称之为集装箱之父呢?
马尔科姆·麦克莱恩
1931年,麦克莱恩买了一辆运输车,此时美国的运输业竞争非常激烈,麦克莱恩为了节约成本,将汽油车改成柴油机;并且在加油的时候,都去同一个加油站,这样就能获得折扣,降低运营成本。
可是当麦克莱恩将货物,停靠在新泽西州霍博肯码头的时候,却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装卸货物,当时在港口,薪水最高的不是主管,而是码垛师傅,他们要把你的货打散,然后合理利用空间将货物装载到船上。
所以可想而知,整个码头就像凌乱的战场,到处都是纸板箱和垃圾,一艘船的装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对麦克莱恩来说实在难以忍受的,要在码头这里空耗好几天,花费的都是成本。于是麦克莱恩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何不自己建一个码头,将货箱直接装到船上呢?
此时麦克莱恩依靠资本积累,已经是美国第三大运输公司了。麦克莱恩不仅建了一个码头,而且还收购了一家小型的石油运输公司,潘大西洋公司,他对游轮进行了改造,以便能够运输大的金属箱子。而且麦克莱恩发现,要降低货运成本,不仅仅在集装箱上,港口、货船、起重机、卡车,还有发货人的自身操作方式等都会影响运营成本。
于是麦克莱恩做了一个尝试,他首先以散装的形式运送一批啤酒,然后再用集装箱的方式运输,结果节省了95%成本,直接把啤酒的运费从20美分降低到4美分,巨大的利益差也就意味着巨大商机。
但是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问题却非常多,比如每次运送的货物都不一样,有大有小,很难装载到同批次的集装箱上,如果集装箱空间不能有效利用,也是一种损失;另外货物的目的地也不同,集装箱里的货物还是需要分拆。另外这些大型集装箱在码头上常常会丢失,想想早年的共享单车,当单车投放量不够的时候,很多人就偷偷把单车推回家了,或者自己再上一道锁。只有单车供给相对充足的时候,单车被霸占的情况才会减少。因此麦克莱恩把自己集装箱投向航运业的时候,很多箱子是收不回来了,而且有时候还要空载一批箱子回来。
实际上当麦克莱恩发明集装箱这套方法时候,他一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给他带来好运的是1967年的越战。越战时期,美国需要把大量的货物从美国运送到亚洲,美国政府对效率要求极高,这时候集装箱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而且此时还发明了3C原则,即一个箱子,只装一个货物,而且只能是一个目的地。由于政府巨大订单量,能够支撑3C应用。但是非战争时期,美国国内货物吞吐量,以及货物的非标状态,都让3C原则很难做到。整个越战期间,麦克莱恩净赚4.5亿美金,同时也迎来集装箱繁荣时期。
对一个高度复杂的货物运输系统来说,集装箱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它能否运行下去,还要依靠货物是否标准化,集装箱的数量是否足够,以及整个系统能否相互匹配等。如果没有麦克莱恩,集装箱依然会被当作一个普通的铁皮箱子在装货,是他让集装箱发挥出了最大功效,所以人们才认为他是集装箱的发明者。
集装箱改变世界
越战结束,麦克莱恩虽然拥有31艘集装箱船,但是这个行业突然成为一个热门行业,高额的利润吸引了很多新入局者,每开辟一条新的航线,都有好几家竞争对手。到了1974年,美国与欧洲的集装箱数量达到100多万只,运载量翻了近20倍。
而且此时的各大船王,都是从资本市场融来的资金,为了在竞争当中胜出,常常通过价格战的方式获得订单。为了降低成本,又要继续融资买更大的船,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各家航运公司损失惨重。随着小公司的退出,航运业集中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也有利于集装箱的标准化。
集装箱标准化之后,全球几乎所有轮船公司使用的都是兼容集装箱,不管是卡车、火车还是港口和轮船都能自由地装卸,搬运的过程也是主要靠起重机,而且每个箱子里就装一种产品,就省去了挑拣的过程,那这个效率自然就提升了,成本也直线下降。
随着效率提升,工厂再也不用围绕码头建设了,工人也不用在码头附近生活了。同时高度集约化,也带来大量工人失业,以前港口装卸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人,而随着港口标准化的提高,需要工人的数量就没有那么多了。但是这些码头工人是一个群体,他们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码头工人的抵触下,刚开始集装箱的推行并不顺利,后来资本家采用补偿的形式,才获得码头工人的同意。这似乎是每个行业在被打破的时候,所遇到的阵痛。
同时集装箱的大面积推广,还带来了全球化分工。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手机,摄像头和芯片是日本、韩国生产的,天线是中国的,最后可能在马来西亚组装,正是因为集装箱的使用,让航运价格降低,加速了全球化分工,让地球变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各个国家分工协作,最后形成一个全产业链条。
集装箱发展所遇到的阻碍,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改变了无数行业内相关从业者的命运,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大大促进了全球化的分工。可见,集装箱这个产品虽然简单,貌似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它带来的变革却并不比高科技的产品低。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科技含量的高低并不是改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创新并不是我们大众所认知的单点突破,在我们教科书里记载,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实际上早期的电灯采用直流电传输技术,因此每家每户都需要搞一套发电设备,成本非常高昂,后来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技术,格里克发明了真空抽气机,让灯泡里的灯丝寿命延长,才带来电灯的普及。
真正的颠覆性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周围的配套设施都跟上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麦克莱恩刚开始使用集装箱的时候,并没有降低成本,差点因此而破产,要不是美国越战所带来的巨大货物吞吐量,也不会带来集装箱的大面积推广。因此一名优秀的创新者,不管他是成功或是失败,只要他做出了贡献,都应该被历史铭记。麦克莱恩在后来航运行业激烈竞争当中,负债累累,最终破产,但是依然不能影响我们把他奉为“集装箱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