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人一词来自于古代,在古代,不说家庭条件如何富裕,至少是能保证自身温饱的人家才有余力去养仆人。毕竟,做仆人的都是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没有能力去供养,但是,也不能对自己的孩子做出任何狠心的举动,所以,只能把他们送到富贵人家为奴为婢,至少这样的话他们还能活着。
而且,若是运气好的话,他们的生活也是可以有很大保障的。
一般奴仆的地位都是跟随主人来的,他们只是主人的附庸。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不妨想一下皇帝身边的太监和一个臣子的杂役比起来,不说皇帝身边的人,就连替皇帝传话的人,其身份在低级官员,甚至,是老百姓面前,都是金贵无比的。这些奴才在外面都是代表着自己的主人行使权利,奴才有什么想法或是举动,都是暗含着主人意思的。
而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别人看到的或许都是你光鲜亮丽的一面,而仆人的着眼点却是主人的不足以及缺点。话说,在王安石当政时代,就有司马光这样的能臣被淹没了光辉,使得他不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于是,他便偏安一隅,和好友一同建高塔避暑,以花草树木禽鸟游鱼的乐趣为自己的乐趣。
宋真宗天禧三年,即1019年,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县)。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六岁时,司马池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
宝元元年,司马光十九岁,他参加了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初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
此时,司马池正任同州(今陕西大荔)知州,两地相距较近,司马光经常前往探望父母。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一天,他让自己的奴仆去卖马,说到:他这匹马之前得过病,要求仆人把这个一定要事实告诉给买家。
这个仆人也十分有意思,直接按照司马光的指示做了。而这,在当时却不失为一段佳话广为流传。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不明白,亦或者有很多人说这个奴才蠢笨,为什么要把马得过病的事情说出去呢?大家不妨想一想司马光的为人,就会知道他最喜欢正义用事实说话,更主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虽然,把这样的事情如实说了,肯定卖不到好价钱,但是,如果吕直这样的仆人和自己的主人一样,都不看重钱财这样的身外之物,那么,这就不重要了。只是在古代,通常情况下的奴才每月都会领取少量的薪酬,或者靠主子的打赏攒钱过活,所以,碰到这样能给自己攒钱的机会,他们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并且,后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世人知道了司马光仆人的风骨。
话说,在牡丹花极为流行的时节,司马光的独乐园经常是达官贵人、名人游士必去的打卡点。那么,作为他的仆人,更是要替司马光守着园子,因此,吕直经常能得到赏赐。但是,他却用这些赏赐修建了一些公共厕所和亭子。司马光就问:“你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
吕直却说道:“难道只能允许先生你不贪钱吗?先生你不爱钱,你是好人,我是你的仆人,我自然也要做一个好人。”更有甚者,司马光的独乐园里长出了灵芝,有人让吕直多多的施肥浇水,让其生长的更快更好,但是,却被吕直反驳了。
之后,他以揠苗助长来劝诫那些人,做事不需要想着有多大的成果,最重要的是,要本本分分才行。可见,主人的言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仆人的素质。所以,古语有云:“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仆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多年后,司马光做了宰相的时候,他忠实的仆人吕直,自然还是相伴其左右的。吕直一直称呼司马光为“秀才”,直到被苏东坡教其改口,称呼已是宰相的司马光为“相公”。而这样阿谀奉承的转变,却让司马光听着很不习惯,差点对吕直改观,直到知晓事情原委之后,才原谅了吕直。
还有一次,是在洛阳美景正好的时候,文彦博邀请友人到乐园举办一些诗酒活动,而司马光作为主人,自然是要积极参与的。但是,细心的他,却发现吕直的神态不对,经常叹气,便对此非常好奇。吕直真的是人如其名,心直口快,他说到:“外面的景色十分美丽,也因此,扰乱了先生你的心神。从参加这些宴会活动到今天,已经十多天了,但是,先生你却没有一天看书学习。”
司马光听着吕直的话,心里十分惭愧,暗暗发誓不会再这样虚度光阴了。
所以,忠实的仆人像一面镜子,他能看到主人的优缺点,同样,更能反映出问题的不足。更能从无数的细节中,展示出其主人的教养、思想以及素质。最为重要的是,能和主人之间相互勉励,激励主人在正确的道路上奋发前进,且没有后顾之忧。而这,可以说是衡量一个仆人否是好仆人的标准。
参考资料:
【《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邵氏闻见录》、《宋人轶事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