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明朝的“万邦来朝”,或许只是一场简单的经济交易
文/福尔摩小登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万邦来朝”是中国帝国强盛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历代君王所追求的的功绩。至今国人仍然以中国古代盛世的“千邦进贡,万国来朝”为傲。但所谓的“万邦来朝”真的如历史所说的那么好吗?今天我们就以明朝“万国来朝”的盛世为例子分析下。
一、万国来朝产生的原因
万国来朝,字面意思就是,各个国家来中国进行朝觐进贡,表示对中国这个“天朝上国”的认可与臣服。最早关于万国来朝的记载是在《隋书》,书中说到:“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在随后的唐、明、清三朝中也多次出现万国来朝的记载。
提起万国来朝景象的产生,就不得不说一下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朝贡体系是以封贡关系为主的国际关系体系,主要分布在古代的中亚,东南亚地区,是当时世间的主要关系体系。其大意就是“你认我为老大,经常给我进贡,我就来保护你”。这种朝贡体系存在了上千年,并在明朝达到了顶峰,明成祖时期,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万国来朝的外交局面,进一步完善了中华朝贡体系。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交流圈。
万国来朝就是中国朝贡体系下的一种存在,朝贡体系带动了周边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与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
二、为什么说明朝的万邦来朝只是一种经济交易?
1、万邦来朝只是为了钱而来
中国对于朝贡的国家素来会“薄礼厚回”,在明朝更是如此。明朝规定:“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周边国家来给中国朝贡,无非就是送些当地的土特产,稀奇玩意。但中国皇帝的回礼却是实打实的硬通货,钱币、丝绸、瓷器等东西。也就是说,别国每次来中国朝贡,都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就拿明朝的日本朝贡来说吧。明朝时期,日本为争夺朝贡的权利,在宁波发生了著名的“宁波争贡”事件。两个日本使团来到中国,为了能够向明朝皇帝朝贡,互责真伪,发生冲突,为平息骚乱,甚至导致明朝的备倭都指挥刘锦战死。
日本两个使团争夺朝贡,不是说对明朝皇帝有多崇拜,而是一种利益的争夺。在明朝朝贡体系中,即使是日本也发现了,朝贡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每次朝贡,作为“天朝上国”的明朝肯定都会赏赐价值远超贡品的物件。根据史料《大乘院日记目录》记载,每次日本使船回国,周围民众都会欢呼雀跃,“船归朝,宣德钱到来。”就是对这一景象的描述。
嘉靖年间的“宁波争贡”事件,让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后来日本为了获取巨大利益,开始在东南沿海侵犯中国,也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倭寇事件。
从“宁波争贡”事件可以看出,来中国朝贡的使团,不一定都是正规使团,也有许多是由商人冒充而来,只为获取利润罢了。
2、万国来朝对中国的影响
厚往薄来的政策,让许多国家争先恐后的来到中国进行朝贡,带来了万国来朝的盛况。
万国来朝的发生确实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但同时对中国经济也是一种巨大负担。无论是对外赏赐还是安置庞大使团,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更不用说那些个商人骗子。
这种朝贡制度甚至还导致了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明初时期,蒙古向明朝进贡马匹,换取钱财。但由于蒙古进贡次数过多,明朝掏不起钱。便让他们少来几回,蒙古人不听,于是太监王振就故意压低马价。结果被激怒的蒙古人开始入侵明朝,引发土木堡之变。
其实在明朝初年,就对朝贡进行过限制。朱元璋就曾经下旨说过“入贡既频,劳费太甚,朕不欲也。令遵古典而行,不必频烦,其移文使诸国知之。”意思就是,你们不要来的太频繁,太多了我不高兴。并且规定了各个国家的朝贡次数和年份。同时限制使团的规模,对贡品数量作出规定,并给朝贡国家颁布证书,辨别真伪。
三、总结
明朝历史上的万邦来朝,实际上就是花钱买面子,彰显了大明王朝泱泱大国的虚荣心。但这种情况受到国力影响,并不能长久的维持。朝贡本来是小国对大国的一种尊敬与崇拜的体现,到了明朝,反而成了一种经济交易,更可气的是,居然会发生土木堡之变这种,你不让我给你进贡,我就打你的可笑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