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博之选 | 2019 BEST OF THE BEST榜单之人物:年度艺术文化奖

每个领域,总有一些佼佼者在引领风潮,或以艺术回应时代、梳理历史,或以睿智驰骋风云、拥抱世界,或以设计改变生活、创造美好。一年一度的罗博年度人物评选正是聚焦于这些杰出之士,他们紧握时代脉搏,洞见社会文化,拥有超凡品位,并身体力行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下与未来。

罗博之选

2019“Best of the Best 罗博之选”

年度艺术文化奖项获奖名单

年度艺术文化奖

周大为

董梦阳

鲍栋

赵力

黄在

田霏宇

王端

无所顾忌寻找可能

年度艺术文化获奖

周大为

获奖理由

同时拥有ART021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始人、JINGART艺览北京联合创始人、CC艺术基金会创始人等众多头衔的周大为,对中国艺术行业的推动有目共睹。

周大为,这位自小在加拿大长大,现今坐标上海的年轻“生意人”,曾这样解释自幼喜爱收藏的根源所在:“天生的,本身就有恋物的情结在。”而这份天生的恋物情结,或许就是推动他在艺术领域常年“耕耘”的动力。

2018、2019 连续两年,由 ART021 团队精心打磨的艺术博览会品牌艺览北京(JINGART)为北京持续低迷的艺术市场带来一股全新的思想与风潮。周大为正是 JINGART 艺览北京的幕后推手。以一种“慢下来”的艺术体验来推动这个从零开始打造的全新艺术博览会品牌,周大为说:“我们不怕从零开始,因为我们永远抱着一种长远的心态来打造、支持艺术。我们相信,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位,这个市场就会包容和欢迎我们。

”如同年轻就是 JINGART 最大的优势,年轻同样是周大为的优势。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每一位在辉煌的履历中奋力寻求新创意的艺界人士难免都要面对壮士断腕的绝境,而看似从零开始、“一无所有”的周大为却可以带领他的团队在无所顾忌中寻找最多可能,这些新鲜和蓬勃的可能性也许将会在此刻或者未来重新定义中国艺术的基因。

///

诚实地书写历史

年度艺术文化获奖

董梦阳

获奖理由

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在他的带领与坚持之下,一个拥有14年历史的国内老牌本土艺术博览会,将“中国特色”作为核心名词,尝试重新思考一个老牌本土艺术博览会的方向,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

2019 年,注定属于一个转型的时刻,机遇与危机接踵而至。在急速膨胀又迅速垮掉的时间裂缝中,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对于这个已经走入 14 岁的本土艺术博览会赋予了更多反思的意义:“哪怕走得慢一些,只要驶向正确的航道,就有机会发现希望的灯塔。”

在董梦阳的描述中,这个已满 14 周岁的艺术北京,就像是一个在顺境与如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完成了思想的启蒙之后,他应该拿起自己的笔记本,书写自己的文化与历史。“所以让我们诚实地工作和学习,最重要的是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我们怎么去带领、服务整个社会,在一年一年,甚至是一代一代的成长中,让我们诚实地书写自己的历史”。董梦阳说。

对于这样的酝酿与雄心,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说道:“过去西方说什么好,我们就跟着说什么好,人家说这是艺术、这是大师,我们就必须承认这是艺术、这是大师。可我一直在思考的是,我们自己的观点在哪里呢?现在看来,或许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要相信中国未来的发展,这是一个东方的大国。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使命感,唯有教育的进步才能让我们真正产生一种文化自信,一种对于文明的自知。”

///

助推中国当代艺术

年度艺术文化获奖

鲍栋

获奖理由

2019年第二届北京当代·艺术展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是鲍栋致力为中国打造的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优秀的画廊和艺术家呈现了当代艺术的全景视野,这更是一场中国当代艺术的年度盛典。

鲍栋是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策展人、艺术总监、艺术评论家,但他直言艺术策展人“最好玩儿”,因为每一次展览都是全新的,需要崭新的灵感。

2019年,鲍栋创办并担任艺术总监的艺术博览会“北京当代·艺术展”迎来了第二届,他希望以此助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通过“北京当代”,一方面,他在试图打开中国艺术市场的丰富度,让更多有价值、多层次的艺术作品有机会在市场上流通;另一方面,他希望借此机会把中国当代艺术与大众连接。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风向标,鲍栋说,一个好的策展人不应该顺应热点,而是创造新的现象。作为策展人,他一直希望把中国艺术真正发展起来,真正地把中国的当代艺术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包含中国的过去和未来、不同的地域发展,让当代艺术和这些东西能够对接起来。他责无旁贷地表示:这不光只是一个潮流,也是一个使命。他希望以本土性、策展性和公众性三个立足点与原则,做一个最能够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特点的博览会。

///

艺术的理想主义者

年度艺术文化获奖

赵力

获奖理由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让艺术走进生活、支持青年艺术家是赵力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他的热忱与信念深深地感染着众多学子和有志于将艺术作为人生事业的年轻人,让人不自觉地追随其后。

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赵力一直是一位开拓者,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除了留校任教以外,还实践性地从美术史论、中国书画鉴定、当代美术批评、艺术经济研究、展览策划推广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其中,“青年艺术 100”这个平台就是 2011 年创建的以挖掘和推荐青年艺术家为己任的高端平台。

在赵力看来,青年艺术这几年的变化很大,特点也很鲜明。更年轻的一代艺术家具有很强的国际视野,同时在技术、手段和语言方向上也有了新的突破。这样的趋势实际上可以看作当今时代精神的缩影,同时也反映了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和他们的发展。不同于早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所呈现出的中国特色,当今青年更能够融入国际的环境,有更多创新的途径。青年艺术是面向未来的艺术,它的力量在当下也已经让我们有所感触。这种力量不仅来自于外部对它的关注,也来自其内部逐渐成熟的水平和素养。

而对于“青年艺术 100”,赵力寄予了相当的期待:“期待年轻一代中会出现非常有代表性的个体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让我们大开眼界,并展示出中国人真正意义上融合世界但又具有自我特色的创作力量。”

///

激发成都艺术魅力

年度艺术文化获奖

黄在

获奖理由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成都人,黄在和友人黄予一同创办了Art Chengdu,以艺术的形式激发了这座艺术之都、文化之都、消费之都的魅力。

2018 年,小而精的 Art Chengdu 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带着这座城市的热辣蓬勃,初试啼声便一鸣惊人。2019 年,第二届 Art Chengdu 又在诸多方面焕然一新,更上一个台阶。不仅汇聚了全球顶级画廊,也不断推动成都本土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与国际平台的交流和发展。2019 Art Chengdu 的规模更大,联动全城带来一场艺术的盛宴,打造一场属于成都这座城市的艺术节日。

Art Chengdu 既有成都的在地性,又具国际视野。一方面,它让国内及国际优秀画廊和艺术家作品集中亮相,活跃了成都的当代艺术氛围;另一方面,它吸引藏家以及更多领域的爱好者共同关注艺术发展,并激发了更多新晋藏家进入艺术收藏领域。“很多朋友人生中的第一件艺术收藏是在 Art Chengdu完成的,这是件很棒的事。”黄在说。

作为 Art Chengdu 的创始人,黄在的尝试让更多人发现成都的本地艺术,让更多人看到成都本地艺术的魅力, 以及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黄在的努力,让一个年轻、活力的 Art Chengdu 正引领一个城市的艺术氛围,真正体现了成都爱艺术、艺术爱成都。

///

探索UCCA的更多可能性

年度艺术文化获奖

田霏宇

获奖理由

今年,UCCA北京新大楼落成揭幕,作为机构的里程碑事件,此次改造强调了美术馆面向大众的开放属性,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馆长的田霏宇功不可没。

自成立以来,UCCA 一直位于北京 798 艺术区核心地带,尽管机构在艺术领域颇具声望,但其入口却毫不起眼。2019 年初,UCCA 终于迎来了主馆——UCCA 北京新建筑的落成揭幕,原来步入狭小通道才能进入的小门,终于转换方向,在主街上拥有了一个宽敞的入口和大堂。虽然只是一个建筑的更新,但小门到大门的转变整整走了 12 年。

在 2019 年 6 月,UCCA 承办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毕加索作品展。过去的 UCCA 还不足以承受如此大型重要的展览带来的压力,但如今它做到了。这些转变都在证明着UCCA的成长,它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馆长的田霏宇在这个过程中居功至伟。UCCA 的这些转变意味着它更加大众化,有能力接纳更多的观众,承办更大型的展览,同时也代表着 UCCA 的功能更加全面。

开始新时期的田霏宇直言,未来会更忙,他已经开始筹备未来 5 年的发展。他也将探索 UCCA 的更多可能性,并将引领着中国当代艺术有更长足的发展。

///

明月松间照

年度艺术文化获奖

王端

获奖理由

王端带领松美术馆团队,仅用两年,便缔造“松”之不拘一格,成为艺坛新锐、表率;又以此两载,将艺术阳光雨露远播神州内外,堪称“松”之传奇!

王端作为华谊艺术公司副总裁、松美术馆负责人,在美术馆创立伊始就主张将“松”打造为“向公众而生”的“最有温度”的美术馆。自 2017 年松美术馆开馆以来,在王端质、效并举的统筹和管理下,松美术馆成功举办多个有国际水准的大型展览,包括2017 年“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术”,2018 年“明月松间照——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松’”、“感同身受”等大型展览,以及 2019年国际特展“路易丝·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抽象大展“隐形于色”等。几乎所有“松”举办过的展览和活动,都会在业界和社交媒体、微信朋友圈创造一场又一场极高水准又富有格调的视觉景观,深受瞩目。

在美术馆管理及运营中,王端强调并持续致力于艺术的社会化推广与融合,主张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馆平台作用及公共教育职能,发起并长期担任松美术馆公教学术项目——《松间对话》统筹及主持。且积极探索和推动美术馆公益教育活动,开展“松子计划”和“年轮学堂”,多维度推进艺术教育项目。开馆 2 年来,松美术馆举办了百余场教育活动。自线上线下、松间论坛到幼儿成人的一系列体系,松美术馆在遵循传统美术馆方式基础上,同时借助新兴手段和介质使传播更有效,让用户观展体验更好。相信未来,有更多的人沐浴于来自“松”的艺术阳光雨露。

12月27日

12年美好生活方式艺术之夜

2019 Best of the Best “致敬臻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