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天鼎
【别名】 天盖、天顶、天项。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特点】 属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 暴瘖,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素问·气府论》。
【释词】 天,有巅义,至高无上,从一大。鼎,三足两耳,是古代宝器和烹调炊具,其形上有两耳,下有三足。人之颈后正中大椎处有一突起,形似一足。
【释义】 盖腰以上为天,头颈之位高,在颈项之穴,每以天名之。如手太阳经之天窗、天容,手少阳之天牖等皆是。该穴处两面各有颈肌突显,形成三足之势。头圆在上像天,因而名之,并喻为吸入天气的贵重门户。
【提要】 按“鼎”字之义,功在水火。养生家借此寓其调和水火之意。本穴功在调和,不事克伐。如药中甘草,俗名国老。谚曰:“三公在朝,君臣和协。”“良相当权,内外安然。”凡消大患于无形,而有裨于社稷者,谓为调和鼎鼐。本穴主治暴喑、气梗、咽肿、喉痹、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等诸般火证之有碍于喉咽者,取此穴以通畅之。更以本穴在颈,接近于头,故以治喉咽颈项之疾,因称“天鼎”。与任脉之天突义近。以炊事言之,“鼎”为炉灶,“突”则烟囱也。均以有关水火,而义则调和也。又鼎乃宗庙重器,虽处尊贵之位,而无显赫之功,常在封闭,故本穴又名“天盖”。针灸不常取用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