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臂臑
【别名】 头冲、颈冲、背臑、臂脑。
【定位】 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 7寸。自然垂臂时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特点】 属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 肩臂痛,瘰疬,目疾。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
【释词】 《说文》:“臂,手上也。”自肘至腕称为臂,肘上肩下则称为肱。肱,亦称为臂,故上肢统可称为臂。臑,《说文》段注:“人曰臂,羊豕曰臑。”《礼记·少仪》:“大宰以牛九肩,臂臑折九筒。”注:“臂臑,谓肩脚也。”与今之三角肌相当。
【释义】 凡肉不着骨之处,可由肉上下通透者,即称“臑”。从此一字,可知古人对人体骨骼、肌肉、乃至生理观察之细。本穴正当上膊肉不着之处,故名之。
【提要】 不可深刺,凡肉腠大郄之处,其灵感传导功能亦大,须防其影响其他部分也。现代研究证明,臂臑穴对乳腺手术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实验观察提示此镇痛作用是通过下丘脑外侧区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