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哈尼族手工织布的“奥秘”

哈尼族手工织布 县融中心 供图

在纺织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工织布因其复杂的工序已难寻踪影。但是,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的很多农村地区,手工织布仍是居民生活中必备的绣品之一。那么手工织布究竟是如何制作的?

当地民间织布高手李嘎秋说:“我从小就会织布了,织布其实很简单,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织布了。”家住绿春县戈奎乡戈奎村委会则龙村的李嘎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哈尼妇女,对她而言,手工织布并不难。

哈尼族手工织布 县融中心 供图

弹棉、纺线、煮线、洗线、绕线、拉线、集线、排线、调线、织布……经过一道道工序,手工织布显现雏形。“在这些工序中,煮线是最关键的,首先需要把纺好的线放进盆里面浸泡,使线全部湿润,然后和大米一起放进锅里煮,直到大米煮熟就可以把线捞上来,同时要把线揉搓再抖开,最后把线晒起来就可以织布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线更牢固。”李嘎秋介绍。

哈尼族手工织布 县融中心 供图

不仅布是手工织的,用来织布的棉花也是自己种的。李嘎秋每年三月份把棉花种下,七八月份采收,棉花晒干以后取出里面的籽,然后再用专用的弹棉花工具开始弹棉花。接下来,只用按照工序就能做成布了。

哈尼族手工织布 县融中心 供图

虽然手工织布工序繁琐又费时间,可是穿在身上却倍感舒服。绿春县哈尼族的儿女嫁娶或老人去世时穿的衣服,都用手工织布来缝制,大部分当地老人也只习惯穿手工织布缝出来的衣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