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名解——肺经腧穴 太渊

9.太渊

【别名】 大泉、太泉、鬼心。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特点】 为手太阴肺经原穴,八会穴中的脉会。

【主治】 外感,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胸痛,无脉症,腕臂痛。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

【释词】 太,古作大,亦作泰,同大而有加甚之义。《说文》段注:“后世凡言大,而以其义形容未尽则作太”。《说文》“渊,回水也。”《诗·邶风·燕燕》“其心塞渊。”疏曰:“其心诚实而深远也。”盖渊亦有深义。又指口中之津。《黄庭外景经》:“还返七门饮太渊。”注:“谓面有七孔皆通达也。饮太渊者,谓咽食口中醴泉也。”又曰:“太渊玉浆甘如饴,近在吾身子不知。”脐之别名为太渊。梁丘子注引《玉纬经》云:“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又名中极、太渊、昆仑、特枢。”太渊,神话传说中的天池。元·袁裒《求志赋》:“御飚轮以登太渊兮,叩招摇以周旋。”古宝剑太阿与龙渊的并称,后泛指利剑。清·姚鼐《酬释妙德》:“古说久蒙晦,光明兴舌端;乃知其中利,凛然持太渊。”

【释义】 口之津与肺之脉内外相应,亦天地合气水津四布之象,为本经原穴。“原”意为“源”,乃生命之源之意,故原穴为本经脉气之源,指脉气深聚之处,因而称为太渊也。

【提要】 该穴有顺气平喘、化痰止咳之用,治肺胀、喘满、狂言、嗌干、妒乳等症,总以清凉退热之功为多,凡诸郁热之宜以清凉者,皆可取此。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太渊穴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量,使肺的呼吸机能加强。临床观察,针刺太渊穴对咯血及脑出血均有显著效应,对血压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对三期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