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白
【别名】 面鼽、骨空。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特点】 属足阳明胃经。
【主治】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 动,口眼 斜,面痛,胆道蛔虫症,头痛眩晕。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
【释词】 四,数名,倍二为四。《易·系辞》:“两仪生四象。”白,素色,有光明、洁白之义。《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释文崔云:“白者,日光所照也。”四白,谓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白,《易》所谓多白眼也。
【释义】 本穴在目下 1寸,为上下左右四面,平白无饰、光明显见之处,故名四白。又因穴在目下,目能视万物,该穴主治目眩、目赤、目痒生翳,针之可使视力光明四射,因名四白。
【提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针刺以三分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