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人物纹高足碗】
青花人物纹高足碗,明宣德,高10.2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4.5厘米。
碗撇口,下腹内收,下承以高足。碗内口绘青花双线,内底中央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碗外壁绘仕女赏月图,一童子侍于侧,辅以山水树石,并绘有云气纹。足柄上绘松竹梅纹。
明宣德青花使用进口青料,此种高铁低锰料在烧成过程中青料易晕散,故所绘纹饰不够清晰。此碗青色较为淡雅,纹饰比较清晰,实为难得。其云气纹用粗、细线勾画轮廓,此画法对后世瓷器纹饰亦有影响。明宣德时陶瓷器物中以人物纹为题材者较为少见,故此碗为宣德时期人物纹器物的代表作品。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尊】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尊,明宣德,御用监制造,高18.5厘米,口径14.3厘米,足径9.8厘米。清宫旧藏。
尊圆形,侈口,圈足,通体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饰珐琅彩缠枝莲花纹,颈、腹、足上均饰四出戟,口内饰铜鎏金錾花蕉叶纹,足内镀金,錾刻十字形金刚杵,边缘处镌阴文楷书“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时期的掐丝珐琅器多以蓝色珐琅釉为地,用红、蓝、黄、绿、白、紫等色珐琅釉填饰图案,色调纯正,釉质细腻,气泡较少,反映出珐琅质量的精良。其器物上的缠枝纹装饰布局疏朗,花朵饱满,通常以单线勾勒枝蔓,掐丝活泼豪放。此尊是宣德时期掐丝珐琅的代表作之一,款识系后刻。
【鲜红釉金彩云龙纹盘】
鲜红釉金彩云龙纹盘,明宣德,高4.5厘米,口径19.7厘米,足径12.3厘米。清宫旧藏。
盘撇口,弧壁,圈足。通体施红釉。外壁及盘心以金彩绘云龙纹,金彩虽已剥落,纹饰仍依稀可辨。口沿为灯草边。圈足内施青白釉,无款。
瓷器上的“描金”装饰技法为北宋时定窑首创,有白釉描金、黑釉描金、酱釉描金三种。元代景德镇窑继承此技法并生产出蓝釉描金器。红釉描金器则始于明宣德朝。宣德红釉描金器除盘外还有撇口碗等,均描绘云龙纹。
【青花折枝花纹双耳扁壶】
青花折枝花纹双耳扁壶,明宣德,高25.7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10-7.3厘米。清宫旧藏。
壶直口,细颈,扁圆形腹,平底。颈、肩饰对称如意形耳。通体青花装饰。颈饰缠枝花纹,肩饰蕉叶纹,扁圆腹两面饰折枝花纹。
此器形制源自阿拉伯铜器,器形端庄而稳定。纹饰简洁,以写生茶花为主题纹饰。
【青花海水龙纹钵】
青花海水龙纹钵,明宣德,高12厘米,口径26.5厘米,足径12厘米。
钵(音bō)口微敛,弧腹,平底。通体青花装饰。外壁从上至下依次绘海水纹、云龙纹、莲瓣纹。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底素胎无釉。
此器造型敦实,纹饰生动,青龙矫健,颇有气势,为宣德官窑瓷器之精品。
钵形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但“钵”字是佛门盛贮器的音译,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多用之。明宣德时,皇家崇信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大批藏地僧侣纷纷入京朝贡。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钵,敛圆口,弧形深壁,底有两种,一为细砂平底,一为无釉浅圈足环底。品种有白釉、洒蓝釉和青花器。洒蓝釉器的外壁饰有暗刻云龙纹。青花器的外壁绘有云龙、缠枝莲等。清代有仿制品。
【祭蓝釉白花鱼莲纹盘】
祭蓝釉白花鱼莲纹盘,明宣德,高4.0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12.7厘米。清宫旧藏。
盘敞口,弧壁,圈足。内底及外壁均以白泥描绘鱼戏荷莲图案。足内施青白色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蓝釉白花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创新品种,其蓝白对比鲜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明代宣德时的景德镇窑将这一装饰品种加以发展,图案刻画更加细腻,造型品种及装饰题材亦大为增多,造型有盘、碗、尊等,装饰题材有龙、鱼莲、萱草、折枝花果、缠枝花等。应引起注意的是,清代康熙时景德镇御窑厂曾仿烧过宣德蓝釉白花鱼莲纹盘,但图案刻画不如宣德时作品细腻。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盘】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盘,明宣德,高4.4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14厘米。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青花红彩装饰。内底绘海水蛟龙纹。外口沿下绘回纹,腹部绘九条蛟龙翻腾于海水浪花间。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青花与红彩相结合,是当时一种新颖的装饰工艺,两种色彩相互辉映,对比鲜明。宣德青花矾红彩瓷器造型主要有花盆、盘、碗、高足碗等。红彩鲜艳,温润,施彩时深浅分用,以表现纹饰的立体效果。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明宣德,高8.8厘米,口径9.9厘米,足径4.4厘米。
碗撇口,深弧腹,丰底,下承以外撇高足。通体施白釉,釉面泛橘皮纹。碗外壁在白色的釉面上凸起三条红鱼。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端庄,鱼纹刻画生动活泼,仿佛三条红鱼首尾相随于水中。莹润的橘皮纹白釉与明艳的釉里红纹饰互相衬托,相映成趣。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是明宣德时出现的新颖品种,这种高足碗在明代万历、天启及清代的康熙、雍正朝都有仿制,其中以康熙朝仿品最为乱真,但釉面不及真品肥腴明亮,腹部欠丰满,高足线条略显生硬。
值得一提的是,此种釉里红瓷器上的三鱼纹系高温铜红釉的局部使用,其鱼纹凸起,具有天然红宝石般光泽,文献称之为“釉里红宝烧”,它与一般意义上以铜红彩描绘图案纹饰的釉里红瓷器有所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仿哥釉菊瓣碗】
仿哥釉菊瓣碗,明宣德,高7.3厘米,口径18.7厘米,足径6.9厘米。
碗呈菊瓣形,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及圈足内均施青灰色仿哥釉,釉层肥厚,釉面布满开片纹。外底署青花楷书 “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代仿哥窑瓷器的传世品迄今所见最早为宣德时景德镇官窑的制品,造型有菊瓣碗、鸡心碗、菊瓣盘、折沿盘、撇口盘等,多署有青花宣德年款。这些器物的釉面光洁度偏低,有油腻感,与宋代哥窑器的釉面相似,但也有橘皮纹这一宣德官窑器的典型特征。其釉色有青灰、月白等,开片的纹路微微闪黑、闪红,没有宋哥釉器“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的效果。
【仿汝釉盘】
仿汝釉盘,明宣德,高4.2厘米,口径17.6厘米,足径11厘米。清宫旧藏。
盘撇口,弧腹,圈足。通体及足内均施仿汝釉,釉色灰青闪蓝,满布细碎的纹片,对光斜视,可见釉面泛起橘皮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代仿宋官窑器一般只注重仿宋器的釉色而不太注重仿其造型,故少有乱真之作,如此盘除釉色貌似宋汝窑器外,其造型和歀识都显示出宣德官窑瓷器的特征。明代仿汝釉瓷仅见于宣德官窑。景德镇珠山宣德官窑遗址曾出土与此盘相同的标本。
以上来源故宫博物院,瓷器鉴定交流,文物局监管正规拍卖(国枰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