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宫
【别名】 听多闻。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特点】 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
【主治】 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刺节真邪》。
【释词】 听,聆也。《灵枢·官能》:“聪耳者,可使听音。”宫,《说文》:“宫,室也。”《尔雅·释乐》:“宫,中也。”又有围、屏之意,《礼记·丧大记》:“君为庐宫之。”
【释义】 一说本穴与耳门同位,闭口取之,则刺入者浅,故名“耳门”;开口取之,则刺入者深,故名“听宫”,喻犹达于深宫后庭也。按和髎、耳门、听宫、听会俱在耳前, 4穴名异,功能略同,且相挨切近。而耳门、听宫两穴,同存一窠,表面虽可强分,穴底终归一窠。若依浅为耳门,深为听宫之说,辨别穴位,较为简捷。况两穴治病,又复略同,似乎无须分丝披缕。一而二可,二而一,亦无不可。按方书多载听会开口取之。耳前陷者中,张口得之,动脉应手。针人四分,灸三壮。和髎,刺三分,灸三壮。云穴下有动脉,若三穴直列,则俱有动脉,若开口取和髎,则和髎穴下反无动脉,而穴隙稍移前矣。
【提要】 《铜人经》注有:“治耳聋如物填塞无所闻”,针之可恢复听力,故名之。为小肠、三焦和胆之三经之会穴,有清头聪耳作用。主治耳聋、耳鸣。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听宫、涌泉可使正常豚鼠皮层听中枢引起以兴奋为主的即时性改变,但对耳蜗微音电位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