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俞
【别名】 无。
【定位】 在腰部,当第 4腰椎棘突下,旁开 1. 5寸。
【特点】 属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脉经》。
【释词】 大,与小对言。肠,《说文》:“大、小肠也。”是指人体消化器官的后半部分。盖“大肠”即从盲肠至肛门的一段,为六腑之一。《灵枢·本输》载:“大肠者,传导之府。”此处大肠指大肠本腑。又畅也。《释名·释形体》:“肠,畅也。通畅胃气,去滓秽也。”大肠司传导,主变化,体之俞,腑之应也。
【释义】 系大肠在背之俞穴,与大肠相应,是大肠之气转输、输注之所,因而得名。
【提要】 有通调大肠之功,主治大肠疾患。治肠鸣泻痢、绕脐切痛、腰痛、腹胀、食不化、大小便难。诸症之关于大肠者,皆可取此以舒之,凡取用大、小肠俞穴,可与足阳明之太乙门互参。按本穴既为大肠之俞,其与大肠定有通感。至如阳明腑证,大肠有燥粪,甚则狂躁神乱,治法取本穴及阳关。以医理揆之,刺阳关者泻督脉也,刺本穴者泻大肠也。若究之病理,大肠热邪所以上升头脑者,应有导致而然也。其或本穴与阳关之间,有微细横络,可以通督上脑也。由此观点,再再揆之,则本经背部诸俞,俱可横通督脉,若采用本经背部俞穴,兼取两俞中间之督脉穴,则疗效或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