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洋子(Yoko Ono)和约翰‧列侬(JohnLennon)
谈起小野洋子(Yoko Ono),大多数的人们不免将她的名字与约翰‧列侬(JohnLennon)并列,但洋子在艺术创作上的奉献早在她成为列侬的第二任妻子之前就有相当成就。
就像那位音乐家对自己妻子的描述那样:「世界上最有名,却最不为人知的艺术家:每个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可没有人知道她做了什么。」
小野洋子(Yoko Ono)和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
事实上在两人相遇前,小野洋子就已经是极富声望的艺术家。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之前也曾试图集结她的创作,为小野洋子举办一个回顾展。
小野洋子(Yoko Ono)
小野洋子1933年2月19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她的母亲为画家,父亲原是一名古典钢琴家,
后来成为银行家而经常往返美、日两地。
母亲系出安田财阀,外曾祖父曾为贵族院议员。
小野洋子(Yoko Ono)
小野洋子(Yoko Ono)和约翰‧列侬(JohnLennon)
小野洋子(Yoko Ono)
「洋子」之名意为「海洋之子」,她在幼时便接受了良好的钢琴、歌剧等古典教育。她承袭了父亲的钢琴天赋,伴随她长大的配乐就是以空袭警报混杂钢琴而成的冲突曲调。
战前的东京受到欧洲前卫文化的影响,无形中启发了小野洋子的世界观。
1945年,洋子一家因战祸而举家避难,流离失所,每当日后忆起,她总是说自己忘不了那段推着一车行李、沿路乞讨而被他人取笑欺负的日子,「战时的这段经历让我充分理解落荒而逃的感受,也让我的性格转为偏激叛逆。」
洋子擅于制造事件与扰动人们惯性思考的方式
Wish Tree, 1996
小野洋子(Yoko Ono)约翰‧列侬(JohnLennon)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从前卫艺术、现代音乐,到摇滚乐、流行乐,小野涉足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同时她还作为女性解放、反战与和平运动的急先锋,在其广泛涉足的每一个领域内都发挥了先驱作用。
更准确地说,是她过于超前了。
让人有一种感觉:21世纪众人所具备的思想和方式,她从20世纪开始就展示在公众面前了。
小野洋子(Yoko Ono)和约翰‧列侬(JohnLennon)
令小野一举成名的是她在1965年的活动“切片”中表演的奇异的行为艺术。小野一动不动地坐在舞台正中央,观众按顺序登上舞台,将她的衣服裁成碎片。
Cut Piece performed by Yoko Ono on July 20, 1964 at Yamaichi Concert Hall, Kyoto, Japan. Photographer unknown; courtesy Lenono Photo Archive.
这次表演通过观众与艺术家将“看”与“被看”颠倒过来的“合谋”,通过不断重复“剪”与“被剪”这一行为,暴露出当时尚且默默无闻的日本青年女艺术家在多重意义上属于社会弱者的现实。
1964 年,《切片》
小野通过以身体呈现自身属性的方式,揭露出投向视觉艺术的视线之本质——包含着男性欲望的潜意识中的暴力。
Museum of Modern [F]art, 1971
"Yoko Ono: One Woman Show, 1960-1971"
在小野洋子早期的作品中,
她习于运用细密静寂的语言文字与观众交流。
由于小野的思想和行为过于前卫
因此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社会的理解
John Lennon: Yoko Ono's husband had an 18-month affair with May Pang starting in 1973
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的相遇在1966年伦敦印地卡画廊,尽管两人成长背景不同:一个出身贫穷、一个是富家千金,但艺术则让两人做了最紧密地结合;
而小野洋子也启发了约翰列侬的许多音乐创作,以及尝试更多的创意冒险。
Yoko Ono and John Lennon hold his son Julian on the set of The Rolling Stones Rock and Roll Circus, 1968.
1969年,他们结婚,他冠她的姓,改名叫约翰·小野·列侬。列侬为小野洋子写歌,多次表态她是缪思,她是天堂,让他神往;他们在反战那年,发起床上和平运动。
John Lennon and Yoko Ono stage a seven-day “Bed-In for Peace,”
in the Presidential Suite of the Hilton hotel in Amsterdam,
“as a protest against war and violence in the world,” March 1969.
小野洋子认为,「为世界创作」的建设性思维,是维系她与蓝侬两人感情的核心。
列侬说小野洋子是他的鸡尾酒,让他醉得一塌糊涂,他不愿醒来,他是爱的醉汉。
1975年,约翰列侬在自家门口遇枪杀,血染了他标志的眼镜,
事发隔日,小野洋子发声明,「约翰不会有葬礼。约翰曾爱人类,为人类祈祷。请为他做同样的事。爱你们的,洋子和西恩」,她已经决定,既然列侬走得仓促,她就用一生追悼他。
列侬走后37 年,喜爱变化的洋子不曾离开和列侬在曼哈顿的房,不曾更换过家中摆设,不曾移开壁橱里列侬的衣裳,他随时能够回家。
「约翰列侬,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他辉煌,他快乐,他愤怒,他忧伤,而我深爱着他,曾与他一起生活的记忆,让我无比的幸福。」
2013年,小野洋子在新推出的歌曲〈BadDancer〉MV里,身穿短裤热舞的模样,引发网络上一连串嘲笑和讽刺声浪,网友认为她的年纪太大,不太适合再穿这么短的热裤。
小野洋子对此也予以反击:「我太震惊了!以为自己已经战胜了民族和性别歧视,想不到又再来了个年龄歧视!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我不会放在心上;我还是会一如往常地踏过这些偏见,继续向前。」
纵观小野洋子的一生,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女性,既刚毅又脆弱、既惊世骇俗又天真无邪。她是观念派的极简主义者却拥抱主流市场,她作风前卫却歌咏流行,她是个难解之谜却又极其坦白,她提倡正向积极却过着满是荆棘的人生。尽管愤怒的摇滚乐迷骂她是「女巫」,但她无惧地在2007年发表了《是的,我是一名女巫》这张专辑予以响应,她从不害怕起身与挞伐的声浪抗衡,因为她深信:「这个时代的艺术,需要激进主义作为解药。」当被问及她生命中的哪个时刻、哪件作品与经验,对她而言最具代表性?洋子总是回答:「我的生活,现在如此而且永远都是如此。」她为理想而战斗,她认为艺术之所以美,便在于一份给予的心。
「艺术并非壁纸,我们必须奉献些什么给这个世界。对于世界来说,所有创造性的想法都是有益的。只要真诚地做你自己,人人都是艺术家。」
文章源自网络,仅限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