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0年新高考政策研讨会暨教育数据应用与传播研究中心专家聘任仪式上,齐鲁工业大学招办主任欧阳志周,带来了主题为《高中高校联合育人的工大探索与实践》的分享,着重介绍了他们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
据欧阳志周介绍,2019年10月9日,齐鲁工业大学与青岛市政府签订协议,共建海洋科技产学研示范基地。学校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目前有24个学院,14个研究所,涵盖工、理、经、管、法等8个学科门类。现在教职员工4000余人,在校本科生3万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
齐鲁工业大学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齐鲁科教英才工程”,启动“3151”人才引领计划。重点面向新旧动能转换领域,三年内培育引进100名高端人才,5年内引进1000名优秀博士,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和产业高端、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蓄水池的作用。2018年共引进培育33名高层次人才、180名优秀博士;2019年截至目前,已引进博士200余名,博导及高层次人才50余名,人才队伍质量进一步提升。
欧阳志周着重介绍了齐鲁工业大学招生“12345”工作思路,并分别从“坚持开放办学一个工作基调”、“抓牢做优两个工作主体”、“着力构建三支工作队伍”、“推出四项创新举措”、“打造五个品牌活动”五大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按照上述工作思路招生,取得的成效非常明显。2019年,学校招收7020人,均一次性投满。”欧阳志周说,2019年,山东省招收5430人,文理科全面超过省自主招生线(546分、516分),理科近两年已连续提升近30000名,文科提升近10000名。学校录取位次综合排名进入省属高校前十,整体生源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最后,欧阳志周还提出了新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及展望。他认为要坚守招生工作的“初心”,“知识不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招生工作不应只是片面的追求高分学生,更不应简单的设定目标群体,而应该与高中师生们并肩作战,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创新发展,关注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激发。
“深入探讨和完善高考综合评价的细节与内容,加强日常培训和提升。”欧阳志周说,高中、高校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迎接新高考,迎接202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巩悦悦 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