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书画 | 杨文彪 小楷 苏轼古文三则之《凌虚台记》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

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

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

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凌虚台记》

宋 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 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曰: “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公曰: “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 “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 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 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国于南山之下】国: 指都市,城邑。 南山: 终南山的简称。 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莫近于扶风】扶风: 宋称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 这里沿用旧称。

【太守陈公杖履】陈公: 当时的知府陈希亮,字公弼,青神(今四川青神县)人。 宋仁宗(赵祯) 天圣年间进士。 公,对人的尊称。 杖履: 指老人出游。

【霜露之所蒙翳】蒙翳 y : 掩蔽,遮盖。

【狐虺之所窜伏】虺 huǐ : 毒虫,毒蛇。 窜伏: 潜藏,伏匿。

【相寻于无穷】相寻: 相互循环。 寻,通“循”。

【橐泉】橐泉: 据《汉书·地理志·雍》颜师古注,祈年宫是秦惠公所建,橐泉宫是秦孝公所建,与本文不同。 传说秦穆公墓在橐泉宫下。

【汉武之长杨,五柞】长杨、五柞 zuò: 长杨宫,旧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 五柞宫,旧址也在周至县东南。 汉朝的离宫,有五柞树,故名。

【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仁寿。 宫名。 隋文帝(杨坚)开皇十三年建。 故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境内。 九成: 宫名。 本隋仁寿宫。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五年重修,为避署之所,因山有九重,改名九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