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名解——三焦经腧穴 耳门

耳门

【别名】 无。

【定位】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特点】 属手少阳三焦经。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骨度》。

【释词】 耳,听觉。《说文》:“耳,主听也,象形,凡耳之属皆从耳。”《释名·释形体》:“耳有一体,属著两边耏耏(音义同耐)然也。”门,人所出入处,经气出入之所。

【释义】 穴在耳屏上方切迹凹陷处,本经从耳后入耳中,由本穴出走耳前,穴居外耳道口,功能聪耳助听,有如声音入耳之门户,故名耳门。

【提要】 有疏通经络、开窍益聪作用,是耳疾的常用穴。主治耳鸣,耳聋,齿痛。针刺动物耳门,凝血时间明显缩短。临床观察针刺耳门穴对链霉素毒性耳聋有显著疗效。笔者治数名药物性耳聋患儿,自觉有效。但遍阅文献,均言药物性耳聋不可逆治。追阅外文期刊,有链霉素致幼鸡耳聋的实验,其耳蜗纤毛细胞在培养基可复生,但鸡非哺乳动物,此实验未见在幼鼠等哺乳动物之上复制,如成功,药物性耳聋可治有实验基础矣。针灸临床有效为最终标准,即使目前无法实验验证,亦当坚持。不可自缚手足,为实验结果为瞻。须知,实验亦在改进之中耶。此书初稿成后月余,笔者终阅上述实验在大鼠复制成功的外文报道,实证药物性耳聋有治愈之实验基础点。阅毕此文,笔者不胜感叹,医者自当有自信,中医自当有自信。想中医屹立数千载,设其为虚妄不实之医学,屹立千载而不朽,应有其不朽之合理内核,时间是考验一切学术的终极试金石,吾辈可不信一二专家之言,吾辈能不折服岁月长河的审判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