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探寻70年“社保”力量之源 ——纪录片《制度的力量》今晚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

12月30日,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制度的力量——七十年中国社会保障纪实》,于21:30 将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晚黄时段,在《发现中国》栏目中播出。该片共分两集,每集30分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该片全面回顾了70年中国社保所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及取得的伟大成就。社保,涉及每一个国人,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社保网。节目将围绕社会保障发展的“时间、空间、人心、理念、观念”等关键词,从促进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高度,表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有关国计民生的软实力建设成就,打造一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与人文发展成就回顾与展望的精品作品。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2018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联合出品了五集纪录片《中国社会保障纪实》,该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发了热烈反响,取得大众和业界的广泛好评,获得国内多个奖项。在第一季的基础上,以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双方达成了继续合作的意向,共同推出两集纪录片《制度的力量》,从制度层面讲述中国社保的“力量之源”以及“力量之基”。

作为该片的总策划,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原巡视员朱英娟表示:去年“社保”第一季完成之后已经开始考虑今年的合作和研讨,结合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大背景,把第一季改革开放40年的节目进行扩展,从70年的视野把节目内容中需要强调的部分做一些突出的展现,针对第二季的社保纪录片的深度挖掘,以宏观和微观的叙事采用更加多元的形式把70年的社保主题突出。

该片总编导陈宏认为:社保题材真正反映了大众的需求,是人类的文明程度到达一定程度的体现,社保是关乎每一个个体的人,社保题材是“教科书”、“外宣书”、“百科全书”。《制度的力量》相对于第一季《中国社会保障纪实》,无论从节目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更加精致、有温度,不仅接地气有活生生感人的故事,更有思想层面的剖析与体现。

第一集 开拓筑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数以千万计的灾民嗷嗷待哺,整个国家一穷二白。但人民政府用“不许饿死一个人”的宣言,拉开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序幕;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社会保险制度一次划时代的改变,也让普通的劳动者感受到了制度的力量。1956年,农村五保户制度的确立,让很多农村老人、孤儿、获得了生存的机会;1965年,农村卫生的革命也轰轰烈烈地展开。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和三级医疗卫生体制,让农村居民也有了医疗保障。

在这段开拓筑基的岁月里,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努力普及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为中国快速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基础。

第二集 变革之路

历史的车轮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神州大地,原有的计划经济制度开始全面转型。社会保障制度也必须适应社会化的挑战,走上变革之路。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颁布,让城市低收入、无收入群体有了制度托底,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城市职工基本医保、居民基本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形成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让更多老人能够从容地享受晚年时光。社会化的保障制度,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在基本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的同时,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逐步建立。中国的社会保障将是未来应对老龄化和适应新就业形态的重要保证。

从生产救灾运动到民生保障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保障经过了七十年的跋涉,贯穿始终的理想就是织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网,确保每个社会成员生而为人的尊严。而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从民生民心,到大国基石,再到制度力量之源的探寻,纪录片《制度的力量》试图从温情、理性、感人的故事等多个侧面,立体式呈现7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

这部系列片以城乡13亿人口为主体,深入挖掘从城乡人、单位人到社会人转变的意义,描绘了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图景。

附:5集纪录片《中国社会保障纪实》(即“社保”第一季)获奖清单

1、2019年8月,纪录片《中国社会保障纪实》荣获国家广电总局“2018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评选优秀系列片类”奖项;并获得10万元扶持资金。

2、2019年9月,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电视节目展评展播活动”中系列纪录片类“最佳作品”大奖。

3、2019年11月,纪录片《中国社会保障纪实》荣获中纪学颁发的第25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系列片十佳作品”奖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