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付中巴,印度专设“国防参谋长”,首任高官靠“舔”莫迪上位

2019年12月31日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唱歌跳舞迎接新一年到来的日子,但其中乐的最欢实的印度人在今年却一反常态,突然严肃正经的在这天宣布任命前陆军参谋长比平·拉瓦特为新一任国防参谋长。而在新闻发布会上,比平·拉瓦特也是一脸毫无喜庆气氛的宣称印度陆军已经做好了“应对巴基斯坦和中方在边境地区的挑战”。

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

师从曾经的宗主国英国,印度在军事制度上也是效仿西方:总统是名义上最高统帅,内阁为最高决策机构,国防部负责行政,而实际指挥权则分散在各大军种手中。

这种“分权”特色让印度人避免了巴基斯坦那种军队独立成为一个政治派系,甚至与民选政府分庭抗礼的危险局面,但也让印度军队愈来愈无法适应新世纪以后高度强调海陆空三位一体联合作战的现代战场。

尤其在部队实际指挥权上,印军四大军种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彼此间能不能协调顺利完全看作为顶头上司的内阁总理和国防部长的个人能力,而很显然这些高级领导根本不可能事无巨细的管到所有方面,这就导致在进入新世纪后,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战场,印度军队的海陆空协同作战能力甚至出现了倒退现象。

印度式“联合作战”

在上世纪90年代和2001年,印度曾先后成立过“三军参谋长委员会”和“联合国防参谋部”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已经根深蒂固的军队官僚阶层面前,以上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再到今年2月份的印巴克什米尔空战,缺乏联合作战能力的印度军队不仅被巴基斯坦人揍得鼻青脸肿,甚至还出现了误击自家直升机的乌龙,让印度军队的士气跌入谷底。

在这之后,为了挽回战略上的颓势,总理莫迪在今年8月5日签署命令,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正式划为印度领土,彻底打破了自1999年卡吉尔战争后克什米尔地区维持了20年的印巴战略平衡。而既然要和巴基斯坦杠到底,那么军队方面显然必须汲取先前的教训,把联合作战方面的弊病彻底解决掉,为与巴基斯坦的长期对峙做好充分准备。

2月份印巴空战中被击毁的印军战机

另一方面,在与中方的边境纠纷上,印度人在近半年来也开始各种小动作不断:

9月18日,印度空军在藏南地区启用具备起降C-17大型运输机能力的毗奢耶那伽罗机场;

进入10月份,印军专门负责高原山地作战的最强联合作战部队——第17山地打击军首次进入我国藏南地区,进行代号“Him Vijay”的大规模山地作战演习;

10月23日,负责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巡逻任务的“印藏边境警察部队”宣布进行大规模扩军;

12月24日,印度国会宣称要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同时拨款允许印度空军大规模翻修其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前沿机场后勤设施,大有要与中方一决雌雄的意味。

演习中的印度山地部队

既然准备同时应对中巴,印军的联合作战能力自然明显不足。于是在8月15日,即印度独立日当天,莫迪又再次签署命令设立“国防参谋长”这一全新职位。

“国防参谋长”名义上是印度国防部长的高级助理,但其职责一方面是统一各大军种参谋长的意见,成为各大军种与内阁的沟通桥梁,另一方面则掌管所有的军事预算划拨。所以这个“高级助理”已经成为目前印度军队在战争期间的实际掌权者。

而在31日的记者会上,比平·拉瓦特同样直言不讳的宣称这个新职位就是冲着“应对巴基斯坦和中方在边境地区的挑战”而来,并称所有印度军人都已经做好了面对这两大挑战的准备。

那么“国防参谋长”这个职位真的具备如此神力,可以加护印度军队在不久后完成“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战略方向上同时挑战巴基斯坦和中方”这种史诗级任务么?

这点我们不敢妄加评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比平·拉瓦特走后接替印度陆军参谋长这一职务的是马诺杰·穆昆德·纳拉瓦内中将,此公之前长期担任印度陆军训练司令部司令,在实战经验上其实远逊于同为中将的兰比尔·辛格。

兰比尔·辛格

其实在这之前,这位担任过联合国苏丹维和部队总指挥官的兰比尔·辛格才是接任陆军参谋长一职的热门人选,但在今年6月1日兰比尔·辛格就被早早扔到了北方司令部,让马诺杰笑到最后,而唯一的原因只是因为马诺杰的资历更老。

至于比平·拉瓦特本人同样也是争议不断,因为在实战经验上比平·拉瓦特其实也算不上佼佼者,但在政治上却是莫迪的忠实“舔狗”,比如前不久因为莫迪强行通过“公民身份修正案”而引发的大规模骚乱中,比平·拉瓦特就公开表态坚决支持莫迪,而这就违反了印度军队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原则,遭到多方批评。

所以这样一支凭资历和关系任职的军队在成立“国防参谋长”这一职位后是否真的会出现胎换骨的变化,我们觉得还是持保留态度比较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