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请先思考:
1、 奥运会背景下,体育+旅游的发展趋势如何?
2、 体育旅游如何帮助地方政府打造城市名片?
3、 原创赛事IP对打造城市名片有何促进作用?
“体育+旅游”的发展趋势
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来看,体育IP的发展是在2014年国家出台的“46号文”之后,迎来了相对比较广阔的前景。在这之前,中国的体育更多的是以奥运经济为核心去进行延展,相对来讲是比较职业的竞技体育产业链。
所以,当大量的资本以及大量的参与者进入到这个产业时,我们发现很致命的一点,就是中国的IP产业链还不完善,很多不同产业链环节上的公司还处于以价格为优势的竞争状态,没有形成以技术为优势或者以整合为优势的竞争环境。
实际上,如果我们去看体育IP,包括体育产业链本身,它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对比的话,美国的体育产业产生的GDP应该是中国的五倍以上,中国如果未来能像现在国家这样大力度去支持体育产业建设,未来体育产业有望达到同样的GDP占比。从这一点来看,体育IP的增值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当然,现阶段大量的体育IP投入还是基于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基础设施只是体育产业非常核心的一部分,并不代表体育产业本身。因为好的场馆和落地型产品,如果不能配套优质的体育IP进行运营,它起到的效果非常有限。好的体育IP,除了能将自身的场馆或者落地的项目运营活以外,还能起到非常好的传播以及推广营销的效果。这也是体育IP的价值所在。
那么,为什么要打造体育IP?如果去看整个体育产业链的发展历程,我们对比娱乐或对比游戏,会发现,体育IP是唯一一个能够跨商业周期高速成长的产品。
比如在电影方面,如果把“哈利波特”的一部电影当成是一个IP的话,你会发现它整个生命周期大概是两年半到三年左右,也就是说,从拍摄到投入市场,从回收票房到宣发结束,大概有三年的周期。对比游戏,比如说像“王者荣耀”,这个周期大概是在7到10年左右。如果我们去看体育IP,好的IP生命周期是20年-50年,而且在这期间,它的IP价值还可以高速增长。这说明体育IP是一个非常值得长期投入的产品,而且投入时间越久,竞争壁垒就越高。
体育旅游如何帮助地方政府打造城市名片?
在体育IP与城市的结合上,以国外很多城市为例,比如说波士顿马拉松、纽约马拉松,这种长时间打造的IP会形成一张城市名片,让这个城市在每年的某个时段,形成一个世界人民为之向往的场所。这是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产品,除了间接带动体育参与者本身以外,还带动了旅游消费,还有当地的体育产业链、体育服务等一系列环节。
可以说,未来三年是打造体育IP的黄金期,因为我们即将迎来奥运会,一个是东京奥运会,一个是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创造了非常浓郁的运动氛围,所以国家对于体育行业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这过程中,怎样去做好体育产业,或者说做什么类型的体育产业适合自己的城市,这个有待深入研究。
因为体育运动科目的种类非常广,天生就有很多限制性,有些体育适合做观赏型的,有些适合做参与型,不同的体育IP适合不同的地点,以及结合不同地点人群属性的不同,实际上 IP的落地本身是需要配套运营,才能形成很好的产业带动效果。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引入一个国际性的足球比赛到这个城市,如果只引入一年,它对于当地产业链的带动只有一年的周期。实际上,体育IP更合适长期经营,如果要引入类似IP,最好是能引入能够永久甚至长期运营的IP,这样的话,产业链周边的服务人员可以围绕这个IP的落地,长期去打造基于当地的体育产业链,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让体育产业在这个城市扎根。
最近我们也在跟大量的城市做对接,我们发现,当地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在看待体育IP时,他特别希望能够迅速通过商业化,将IP在当地能形成一个良性的运营机制,并且减少自己的投入。但是我认为,想迅速把它商业化的可能性不高,这中间有两个悖论:
首先,优质的IP投入越多,它创造的回报就越多。很多企业抱着降低投入的想法在做IP,本身实践IP的潜力没办法得到有效开发,延展的IP价值没办法得到放大,因此,整个体育产业链没办法得到有效深耕。
其次,体育产业天生不适合高速的催熟,它需要培育文化、培育精神、培育与人群的接触点,才能更好的落地深耕,形成当地特有的文化。所以,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就想把城市的体育产业激活,这并不是特别现实的操作方式。
对于城市来说,更需要做的是基于城市的特色以及气候,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去组合不同的体育IP,并确保IP能保持长期有效运转,并且能随着IP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逐步加大对IP的投入,让IP的价值能深入当地的产业链本身,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体育IP对当地城市的带动。
举个例子,比如说各地的城市,为了迎接某某会议或某某大型赛事要去盖一个体育场,但是比赛结束后这些体育场怎么办?这些场馆设施怎么办?其实没有多少人去思考。而整个基础设施的运营,实际上是需要配套IP长期的落地去进行深耕的,如果没有长期的IP在当地做进一步运营,这个投入产出的比重是不高的。
此外, IP具有强关联属性,长期IP在某个地方落地,很容易给这座城市带来明确的标签。IP落地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周期深耕,才能把整个产业链带动起来,如果不能进行长期有效的运营,就不能为当地城市打造独特文化以及独特名片。由于中国的城市较多,地大物博,每个城市适合自己的体育IP也不一样,所以要基于自己周边的产业带进行IP筛选。但是从人群的角度来讲,也有获客难易度问题。因为这些地理位置非常明确的城市,有非常明确的消费属性产品,所以引入类似消费属性的体育IP时,它的转化率就会相对比较高。
我们最近也注意到,有很多城市想在错峰季节引入体育产品,试图带动当地的消费,但从整体效果来说,并不是很好。原因很简单,大家对当地的城市没有产生比较明确的消费定位,以致于当引入赛事放在某个城市以后,会让消费者觉得格格不入,甚至这个城市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二次、三次宣传这个比赛。一个好的体育IP,如果跟当地城市的特色以及风格能够进行比较好的结合的话,实际上能帮助城市降低它的宣传营销成本的,这对于IP的筛选就非常重要。
未来三年,奥运是一个非常大的红利,对于各个城市“体育+旅游”的促进是非常大的。涉及到奥运营销的话,里面的层次比较多样化,有基于奥运选手的营销,基于中国队或者某支国家队的营销,也有针对奥运赞助品牌的营销。从这一块来说,各个城市可以跟不同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通过合作伙伴的渠道,甚至是合作伙伴的影响力,去提升自己城市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