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迎巨变: 取消考纲后, 所有科目都要考! 这4点越早知道越好

这几年,全国各地大小城市的中考政策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近日,为响应国家最新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的精神,广东省、浙江省相继发声,对于本省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予以废止。

这一重磅消息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意见中明确指出: “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

11月29日,教育部在山西长治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宣布:

未来将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并减少机械性、记忆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

这条重磅新闻,直接炸翻了微博,冲上了热搜第二,并引发网友的大面积热议。

很多家长担心说:

大纲取消,那以后中考只会更难。

以后题目会更广,更灵活。不要说进名校难,上普高都会难上加难。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无考试范围时代来临,到底是怎样的?

什么是中考考纲?

为方便中学组织教学,学生复习、备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并发布的考查重点,而且,基于考试大纲,各地教育考试院还会发布更详细的考试说明。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简称“中考考纲” ,是考试的基础,命题的依据:

也就是说:

有了考纲学生基本就了解了考试重点,复习时能有方向,老师也能够通过考纲把握住教学重点。

有考试大纲,那么考试重点是什么学生心里有数,复习起来也会更加有针对性,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虽然考纲取消从长远考虑,有利于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但家长们也用无声的投票结果,评论这一新政:

取消考试大纲

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考试的重点范围扩大了。

这里需要理解清楚的是考试重点范围扩大和考试的范围扩大是不一样的,虽然取消了考试大纲,但是考察的范围还是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里的内容,不过老师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给同学们划重点了,因为学过的知识点都是重点,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平时没有学好,那么考试的时候复习起来难度无疑会更大。

对于家长来说,有些家长认为“没有大纲,就意味着都是大纲!”、“没有范围,就意味着都是范围!”

考试大纲的取消从一定程度上是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孩子的负担增加了,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就会更多,孩子本来就不多的自由时间将进一步被剥夺。

而取消考纲,为的就是实现三个转变,即:

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方式转变;

从以“升学”为目标向“升学与生涯辅导相结合”目标转变;

从高中教育“分层发展”向“分层与分类相结合”方向转变。

考试大纲取消,防止了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的倾向,这也是为了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方式转变而实施的积极举措。

另一方面,考试大纲取消对于孩子的学习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灵活性更强,这时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培养就十分重要。

什么是“新中考”?

01. “新中考”中被反复提到的“全科开考”究竟是什么?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实行“全科开考”。

包括: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书法、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英语听力/听说、社会实践、地方课程等。

新中考采取4(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

物理成绩按70%计入,满分7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

化学成绩按50%计入,满分5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

体育与健康满分60分(含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10分);

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含实验操作考试)、地理升学成绩每科总分按20分计算(A等20分,B等16分,C等12分,D等8分)。

初中毕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 。 毕业成绩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级。 具体认定办法由市教育局另行制定。

02 新中考如何考试?

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a.“两考合一”

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坚持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一考多用”,统一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科目和时间。 完善全市统一的考试评卷信息化平台,统一网上评卷,实现同考等值。

b.“全科开考”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

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地方课程等,并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调整而调整。

分类考核

a.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闭卷考试;

b.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 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按相关要求执行。

c.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开卷考试。 地理采取纸笔闭卷考试。

d.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

e.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组成,其中统一考试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实行必考加选考。

f.音乐、美术成绩由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确定,由初中学校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实施。

g.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方课程测试由各学校自行组织。

学完即考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坚持“学完即考”。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考试于毕业当年6月中旬进行。

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信息技术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 体育与健康统一考试、音乐和美术技能测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

03. 新中考如何录取?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将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徳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和统一公布成绩。 高中录取批次设置保持不变。

04. “全科开考”就意味着增负吗?

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

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

在成绩呈现方式上, 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

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要求在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科目之外做到文理兼顾、负担适度,不是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

同时提出,各地可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方式和方法。

中考考纲取消后

如何应对全科开考的新中考时代

新政策下来,大家会担心明年的中考试题会因此大变脸。

其实,这完全不必要。

首先排除近期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2020年河南中考英语考试内容进行调整之外,(取消选择题,新增了语篇型语法填空,完形的题量增加,更加强调了语法和阅读之间的紧密结合,加强综合运用。 )

对于其他科目来说,即便取消了中考大纲,考试内容也不太可能马上全部调整。

原因有三:

第一、取消了中考大纲,但还有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定海神针作保障。

取消了中考大纲,其实只是取消了《课程标准》指导教学评价的一个中间环节,从此《课程标准》就成为了各地市中考命题直接的文件依据。 有此定海神针作保障,中考命题不可能大起底大变样。

第二、这是为长期以来中考命题思维的强大惯性所决定的。

几十年的中考命题改革的逐步推进,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惯性与定势,如同一辆在高速公路上高速奔跑的汽车,要想一下子紧急刹车或实现迅速的大角度转弯是不可能的,它必须要有一个逐渐减速与缓冲的过程。

由于惯性的作用,在取消统一的中考大纲后的一段时间内,各地的中考试卷命题还会继续原来的命题思路走下去,这是肯定的。

当然,在今后的中考改革途路中,由于各地对《课程标准》解读的多元化,出现一些命题的差异性,包括试卷格局的差异性、分值的差异性等等,这都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但这需要一个由时间作保障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马上出现很大的断裂式变化。

第三、这也是为维持教学秩序稳定的大局所决定的。

试想一下,假如取消统一的考试大纲之后,马上出现中考试题的断裂式变化,会是什么结果?

必定是“天下大乱”。 社会需要维稳,教育也需要维稳。 所以说取消了统一的中考大纲,中考试题不可能马上变脸,我们要相信中考命题组织者的智慧与大局观。

取消中考大纲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更加符合如今孩子们在校学习过程的阶段考验。 只要不是初中教材全部调整为新内容,那么孩子们依然可以轻松应对中考。

其实不管考纲取不取消,只要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的学习能力,学会去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分类整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架构,那不管考试怎么变,孩子心里都有了一个自己的考纲,对于考试来说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最后的话:

教育部近日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明确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 因各地区存在差异,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还要遵从学校的通知。

无论中考如何“变”,安心让孩子按照学校进度正常学习就好了,只有孩子学的好了,才不怕“学什么考什么”的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