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最初的构思草图
铅笔 20.2x29.8cm 1878年 莫斯科特列恰可夫画廊藏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最初的构思草图
铅笔 20.2x29.8cm 1878年 莫斯科特列恰可夫画廊藏
▲ 你有高山,我有流水
往 事
普希金/诗人
一切都已结束,不再藕断丝连。
我最后一次拥抱你的双膝,
说出这令人心碎的话语,
一切都已结束——回答我已听见。
我不愿再把你苦追苦恋,
我不愿再一次把自己欺诳;
也许,往事终将被我遗忘,
我此生与爱情再也无缘。
你年纪轻轻,心地纯真,
还会有许多人对你钟情。
Ilya Efimovich Repin
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1844-1930
苏联
1844年8月5日出生在哈巴罗夫斯克省丘古耶夫市的一个屯垦军官家庭。1930年11月29日在库奥卡拉去世,并被埋葬在那里。1940年,库奥卡拉在苏芬战争后划归苏联,并被改名为列宾诺。苏联政府在当地设立了列宾纪念馆。1958年,在莫斯科的博洛特纳亚广场上竖起了列宾纪念像。
—HUACANG—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布面油画
203×358厘米
1878—1891年作
俄罗博物馆藏
列宾构思这幅画达13年之久,易稿几十遍。画家为此画作了充分的准备,他去了解关于查波罗什雪
契的历史资料,亲自游遍了查波罗什人活动过的地方。画了大量习作,习作中不仅有肖像,还有衣
服、日常用具、武器等速写和素描。这幅画可说是列宾集人物性格刻画之大成,它展示了一种学派,一种19世纪俄国写实主义绘画最光辉的学派——重视典型人物的个性特征。列宾以很大的热情来塑造哥萨克查波罗什人的不同类型,注意他们每个细节,搜集他们特有的民族服装、道具,选择每个不同形象的性格特征,并用俄国学院派所讲究的构图方法去处理这个多人物的戏剧性场面。这幅油画给俄国近代油画史增添了光辉。
查波罗什人是16-18世纪时期的俄国哥萨克人在乌克兰的组织,他们大多是从地主奴役下逃出来的农奴,有常备军两万多人,勇敢善战,杀富济贫,顽強不屈。土耳其苏丹王曾写信规劝他们归顺于土耳其帝国,这些哥萨克勇士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决不归降,于是他就就拟了一封信给苏丹王。
这幅画所描绘的正是写回信时的情景,人们用嘲笑挖苦土耳其苏丹王的语言,逗众人大笑不止。画中所有的人都在笑,但是由于画中人物地位、出身、个性不同,笑的姿态和神情也各不相同,可以说是一幅人类笑的百科全书。画家为了创作这幅作品,走访了查波罗什人生活过的地方,不仅研究他们的史料,还画了许多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道具和饰物,借以展現俄罗斯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文明传统。
列宾在画面前景突出描绘两个背向观者的人物,在他们的背后和腰间配有许多小道具和饰物,这种精微的配物既反映查波罗什人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也深刻包含一个哲理,即俄罗斯的哥萨克人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整体地向世人展现哥萨克这一民族的精神形象--他们是不可征服的。列宾在谈到这幅画的构思时曾说过:“我们的查波罗什人使我高兴的地方就是自由,他們创造了平等的兄弟友谊来保卫自己的信仰和人格的最高品格。这些勇士——当然也是当时最能干的小股民族的勇士们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保卫欧洲抵御东方的掠夺者,而且尽情地哈哈取笑东方掠夺者的高傲。”这段自述为我们鉴赏和理解这幅画的主题思想有很大的启示。
从巨幅的画面上,我们看到一群十七世纪的查波罗什人,在领袖赛尔柯(画面上一个中间坐着抽烟斗的人)的授意下,围坐在桌边给土耳其苏丹王复信。他们用讽刺、嘲弄、尖刻的语言,回击土耳其人对他们的诱降,耻笑苏丹王的痴心妄想。人群中有人想起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措辞,引起了大家的赞赏和哄笑。整个画面为一片笑声笼罩,由于年龄、性格、经历、体验的不同,人们的笑也表现出不同的情态,有的在哈哈大笑,有的在嘻嘻作笑,有的露出会心的微笑;在这笑的合奏中,伊凡·赛尔柯含蓄地、胸有成竹地叼着烟斗,文书赶忙吧那不可多得的妙句记下来。这场景充分显示了查波罗什人豪放的性格和平等的。兄弟般的关系,也表达了查波罗什人的爱国主义情怀。画家以集体拟信这个场面,来展现各个人物的不同姿态、形状、性格和表情。它是一幅人物众多,特征鲜明又饶有绘画趣味的查波罗什人物谱。
这些自由武士有形形色色的装束和性格表现,差不多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这里有土生的查波罗什人,他们头顶上那一撮灰色辫发是一种习惯“发式”;也有年轻的神学学校出来的学生;有掉完了牙齿的老头和头包伤布而沉默寡言的战士;有穿得漂亮的纨绔子弟,也有皱缩着脸的干瘦老人。观者在这幅画上找不出两个相同的形象和两种相同的表情。这些形象散发着整个查波罗什人的勇敢与无畏。他们的眼睛里闪耀着热爱祖国的民族自强的光辉。这是一首俄罗斯人民的颂歌,是列宾创作盛期末尾阶段最优秀的油画作品之一。(文字转载自报节君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