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2年,随着波斯军队在尼哈温战役中惨败,整个伊朗高原的防御被穆斯林军队洞穿。萨珊王朝的末代君主叶兹德格德三世,逃往伊斯法罕重组武备。
此时的他还不会料到,自己会被儿子俾路斯迅速取代。后者也将迅速沦为大唐王朝圈养的边境君主,并只能统治一个小小的波斯都督府。
波斯帝国的闪崩
在同阿拉伯的战斗中 波斯军队并非没有胜绩
起初,萨珊波斯尽管屡遭败绩,却在面上依然保有半壁江山。叶兹德格德也在高于中部准备再次招募庞大军队。但因为泰西封和整个两河流域陷落,支撑王朝经济的大部分农业、手工业税收都损失殆尽。因此,君主已没有财力吸纳东部的各路小贵族出战,甚至无力压服麾下的小规模部队。结果,堂堂万王之王就只能继续向南撤退到帝国的龙兴之地--法尔斯。
公元650年,阿拉伯穆斯林的追兵就如期而至。萨珊国王只能依靠南方山民和部分贵族支持,进行了最后一场激烈抗争。然而,大量早已丧失先祖武德的民兵,终究不能与转战东西的强手过招。随着萨法尔斯首府伊斯泰赫尔被摧毁,40000名守城者被屠戮殆尽,叶兹德格德又只能向东跑到更加贫瘠的克尔曼山区。但他的穷兵黩武作风,让自己遭到本地贵族抵制。于是,这位预感不妙的君主就只能继续逃至帝国东南部的锡斯坦暂避。
伊斯泰赫尔毁灭 也说明萨珊的龙兴之地被占据
很快,由于相同的原因,锡斯坦的地方势力也决定抛弃君主而自行抵抗。于是在阿拉伯人忙于进攻当地时,如丧家之犬的萨珊国王又向北奔至呼罗珊。作为地区重镇的某夫城,就是他最后的抵抗中心。只是东方各地的贵族都认为国王应该同阿拉伯人和谈,并且很自然的反对任何巨额增税措施。叶兹德格德便只能从河中等地雇佣突厥骑兵作战。到公元651年,他因战败而携带部分财宝跑路,并被自己人杀死在一座磨坊里。
此后,王子俾路斯接过父亲的法统,并带着追随者四处躲避追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许多原本同萨珊王朝敌对的区域,在这个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其中既有控制河中的西突厥汗国,也包括那些散布在费尔干纳盆地和阿富汗山区的吐火罗贵族。他们的动机不仅在于自保,也是出于经济利益和维护拜火教信仰,并因此原因接纳流亡中的波斯王子。后者得以在阿拉伯人的兵锋之外,落脚于今天阿富汗西部的扎兰吉。这里曾是萨珊帝国的东部边陲,如今却成为各类流亡者的聚集地。
叶兹德格德三世的半辈子都是流亡
最外围的防线
起源自公元1世纪的 扎兰吉遗址
然而,仅仅依靠边境上的贸易小城,根本无法完成庞大的反攻复国计划。作为其同盟的古代贵霜后裔,大都先前的省区分成数个王国。他们先后臣服于萨珊波斯、白匈奴帝国和现在的突厥裔叶护,但能有多少凝聚力提供支持还是个问题。在更加遥远的阿姆河以北,西突厥汗国也只是一系列粟特城邦的保护宗主。这也决定了整个河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很容易衍生出主和派势力。至于两者之间的费尔干纳,也是吐火罗系白匈奴的留居地,与南北两地并非铁板一块。
在萨珊王朝的崩溃过程中,俾路斯已目睹过各种委曲求全和背叛。那些早年的东罗马战俘后裔,会将自己的城市直接献给穆斯林军队。原本该响应号召的东部土地贵族,也有相当比例的直接投奔到新主人那边。因此,只有孤城的王子便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势力,为集合所有力量而担当推手。
河中与吐火罗斯坦都缺乏较为强势的核心
公元654年,俾路斯派出特使北上,准备向更加东方的李唐王朝求援。他们先沿着商路向北,然后渡过宽阔的阿姆河,最后向东翻过高耸的帕米尔高原才进入西域。但远在长安坐镇的高宗皇帝李治,却对支援波斯没有任何兴趣。至于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唐朝还没有精力应付西方事物。虽然通过对东西两大突厥汗国的战争,中原帝国的西征路线已基本打通,却需要应付更为棘手的高句丽问题。以至于在接到波斯求援和东罗马的联盟建议后,都没有心思转变设想。
直到公元661年,中亚的局势再次出现聚变,让俾路斯的二次遣使获得成功。尽管高句丽人依然在坚持对抗,但西突厥的内乱还是让唐朝军队得以成功越过天山山脉。出于分而治之的需要,高宗皇帝下令在七河流域设立昆陵都护府,又在河中设置了蒙池都护府。虽然他们都隶属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却基本保留了全套旧俗,属于典型的统而不驭。萨珊残部的求援,也引起了长安宫廷注意。高宗特意派大臣王名远回访,册封俾路斯为波斯国王,并将后者控制的扎兰吉及周边设为波斯都督府。至于顺道的吐火罗地区,也被册封为月氏都督府。
俾路斯第二次遣使 为自己获得了唐朝的口头援助
这个重大的外交动作,其实也反应了唐朝时期的中亚战略构想。因为七河流域、河中和吐火罗斯坦都对他们关系重大。前两者是众多东来的粟特人故乡,也是西突厥势力的国力保障。他们都为李氏的军队输出过不少将领、士兵和武器技术,更是占比最高的商团成员。能收为己用,则唐军就不愁找不到精锐兵源。但若放任不管,也很容易酿成防务威胁。至于后者则控制着通向西域的南方线路,还因为历史原因而同吐蕃与河西走廊有许多联系。加上本身就位于河中以南,等于是拱卫两个突厥都护府的屏障。但实力和重要性显然不如北方,所以有一个地位稍逊的都督府架构。
那么俾路斯的留居地呢?很不幸,这里正好是唐朝中亚战略圈的最外围。长安宫廷为保护蒙古高原与西域本部的安全形势,才设立昆陵和蒙池都护府。又为保障以上两地的兵源财富,需要在阿姆河两岸设立月氏都督府。最后为协助吐火罗系贵族完成任务,才多设立最弱的波斯都督府。也就是说,俾路斯的潜在号召力才是唐朝方面所最为看重的因素。至于其实际军事价值,终究是不宜高估。从后来的历史演进来看,唐军也的确会为了河中与费尔干纳盆地出兵,却没有帮助过萨珊遗民们守城。
波斯都督府对于唐朝而言并不要紧
波斯都督府陷落
伍麦叶王朝的建立 引起新一轮对外扩张
在阿拉伯方面,公元661年也是至关重要的分水岭。经过内战洗牌,来自叙利亚的伍麦叶家族荣登高位,建立起中原史官笔下的白衣大食。新的哈里发为巩固权势、封赏财富,必将对周边地区展开新一轮攻伐。羽翼渐丰的吐蕃帝国,也开始在青藏高原上蠢蠢欲动。双方迅速结成战略同盟,准备联手瓦解李唐的中亚共荣圈。
公元662年,吐蕃军队开始北上,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吐火罗道。随后继续向西域城市招降纳叛,从唐军缺乏准备的方向进攻安西四镇。位于天山山脉的昆凌都护府,也因首领阿史那弥射被唐军错杀而反叛。于是,从长安通向中亚的南-中-北三条道路都被截断。
残存的波斯军队 根本打不过阿拉伯对手
次年,伍麦叶王朝的阿拉伯军队开始动手。他们在同西方的东罗马交战之余,另外分兵进攻锡斯坦东部与河中。实力最弱的扎兰吉城被攻破,俾路斯的波斯都督府就这样被完全消灭。期间,阿富汗各地的吐火罗君主因实力有限且需要防备吐蕃,根本抽不出太多兵力相助。贵为保护人的唐军,更是忙着在河西走廊的南北两端鏖战。在西域四镇全部陷落的情况下,将安西都护从龟兹撤到了今天甘肃境内的西州。
战败后的俾路斯,主要依靠河中的突厥和粟特人帮忙。等到唐军平息七河流域的事变,才得以从碎叶城东进,再辗转西州抵达长安。除了少量家属和扈从,大部分流亡者都因战争等原因而完全流散。既然唐军没意愿协助其复国,这位名不副实的萨珊君主就只能留在东土。在本国遗民聚居的波斯坊内,当高宗皇帝的右武卫大将军。到公元679年,病死在远离故土千里的域外。但他到死也不会知道,自己会是萨珊复国者中最幸运的一个。
俾路斯在战败后 第二次去往长安
圈养起来的君主
长安成了萨珊君主所呆最多的地方
在俾路斯之后,他的儿子泥涅师又接过了复兴萨珊波斯的不可能任务。更为糟糕的是,他赶上了唐军战力严重衰退的武则天时代。这位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精于弄权宫斗而势必不善谋略与战争。许多旧时的贵族或大臣遭打压,并由武家男丁和其他新人替代。
为了强化衰败的边陲形式,女皇帝在夺回西域旧地后也进行了军政结构改组。在过去的安西都护府外,又成立了新的北庭都护府。后者的主要辖区,就是天山山脉以北的七河流域。换言之,过去由安西都护可以调配的庞大资源,往后将遭极大削弱。
北庭将半数安西辖区分走
一直蜗居长安的泥涅师,也因自己的高贵血统而被突然启用。公元680年,他被授命返回中亚进行复国尝试。虽然只是去重建小小的波斯都护府,却也是这支萨珊直系王族的最后机会。长安宫廷甚至派出生河东的名将裴行俭护送,并大量招募胡汉兵丁组成的波斯军。许多滞留在东土的萨珊移民纷纷响应,移居自河中的粟特人也亦有参与,让波斯军的规模瞬间扩充到50000人以上。
然而,真正的唐军主力却在河西走廊调头。继续前行的部队,也被逐步分配到碎叶等地驻防。最后只留下少量骑兵,护送孤单影只的泥涅师抵达吐火罗境内。显然,唐朝依然没有决心和自信,去阿姆河以南的地方作战。空有王族血统和册封头衔的泥涅师,就只能换个地方继续蜗居。
原本的波斯军 最后只有泥涅师和少数人
最后在公元705年,萨珊人的复国运动终于走到了尽头。由于神龙政变和武则天病死,唐朝的内部开始新一轮洗牌。西方的伍麦叶王朝,却派出了名将曲迪波担任呼罗珊总督。他在任内重新开启大规模军事进攻,先是北上河中击溃突厥-粟特联军,又在费尔干纳大破白匈奴-吐火罗武装。泥涅师对此无可奈何,只能走原路逃回长安避难。至此,波斯都督府的重建也不再存有任何希望。
十多年后,留居长安的萨珊王族后裔中,还出了一个所谓的国王库思老三世。但他已经连拉起独立队伍的能力都不再具备。逐渐步入晚期的伍麦叶军队,却一度占据河中,并越过锡尔河攻入北庭都护府辖区。虽然唐朝联合粟特、突厥等势力,又将战线推移回去,但整体的颓势也非常明显。当年的波斯都督府也不再有人提及,萨珊王族的统战价值也因时间流逝而逐步消失。
定期进攻河中等地的伍麦叶军队
命运的裁决
怛罗斯战役决定了唐朝立刻撤出中亚
公元751年,决定河中等地命运的怛罗斯战役爆发。由高仙芝率领的安西军部队,面对的是一支不同于以往的穆斯林部队。
由于叙利亚的伍麦叶家族倒台,亲近波斯文化的阿巴斯人成功上位。包括呼罗珊在内的萨珊王朝旧地,在这场冲突的关键区域。大量不再思念前朝的拜火教徒,毅然决然的加入新朝军队。因此,与其说是阿拉伯穆斯林击败了唐军,不如说是重新蹿起的波斯人完成了关键一击。眼看这个黑衣大食兴起,长安宫廷也靠安史之乱来借坡下驴,从此再也不提帮萨珊复国的事情。
阿巴斯王朝前期的主力军 大都是波斯人
此外,在怛罗斯战役爆发前数年,长安方面还收到另一个自称波斯的番邦朝贡。这些礼物来自更加遥远的里海南岸平原,出自当地的德拉米居民之手。这些曾为萨珊王朝征战数个世纪的山地步兵,在阿拉伯大征服后又继续坚持了数个世纪。
这个法理上的旁系,实力无疑远在需要唐朝自己掏钱包养的王族之上。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将俾路斯后裔们的价值降到最低。以至于后几代人的事迹,今人已很难从任何记录中追寻。
唐朝中期的波斯世界 开始从里海南岸赶来
或许在这些最后的波斯贵族心里,唐朝皇帝的嘴,永远是最会骗人的鬼。但站在长安宫廷的角度来看,残酷的地缘政治形势,早已注定复兴波斯的可能为0!
俾路斯和他的子孙们,最多被派去执行地区搅屎棍任务,却不可能获得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援助。毕竟,李唐雄主们要的永远只会是河中或吐火罗斯坦。至于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命运,那根本是和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