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新目标:电影文化输出

这些年来,我国的电影发展一直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无论是片子的产量还是年度总票房,都在连年增长。刚过去的2019年也顺利完成任务,保持了增长势头。我们也相信在无数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势头还能保持许多年。

另一方面,电影是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有许多国家通过电影来展示自己国家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同时获得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一种文化输出。但需要承认的是,我们的电影在文化输出上至今缺乏竞争力。既没有向世人很好的传递当代中国人民的形象与观念,也没有获得过突出的海外票房成绩,和国内市场一片繁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海外成绩一直不乐观

所以在进入全新的20年代后,我们有必要在电影发展方面多关注文化输出能力,想办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用电影来建立国民形象,传播国家文化,使得电影能更好地发挥其作为文化产品的作用力,为国家文化输出做出独有的贡献。

电影输出的现状

过去的2019年不乏单片爆款电影,像《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在同年内接连抢占历史票房亚军的宝座,这样激烈的竞争让我们看到后感到安心与愉悦。因为它宣示着国内电影市场依然有活力,依然有竞争力,依然存在无数的可能性值得电影人探寻。

可即便是这样的爆款电影,海外成绩也与国内成绩差距悬殊。据有关媒体统计,《流浪地球》的海外票房有4500万人民币,《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海外票房有近300万美元。其实从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的平均水平来说,这两部电影都已经算不错的了,但他们的海外成绩依然不能超过国内成绩的1%,这样的比例差不断地在提醒着我们文化输出能力的不足。

其实不只是过去的2019年,一直以来我们电影的海外成绩就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国家对于进口影片份额一直有控制,对国产片实行了保护。这样的举措确实帮助到了本土电影发展,电影的产量和票房都能连年提高,并在短短十几年内就取得了现象级的发展。但是从国际上看,我国电影一直没有足够的影响力。

这个问题其实也引起了许多国内电影公司的重视,他们也都努力想要做出改变。比如早在2010年,我国电影行业两大头牌公司华谊兄弟和博纳分别获取了美国华狮电影20%的股份,目的就是追求国产电影在美国的发展与同步上映,可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取得理想成绩。像《唐山大地震》在国内属于名利双收的佳作,当年不仅拥有6.7亿的高票房成绩,也有豆瓣网近8分的大众好口碑,但是在美国同步发行后票房仅取得6.3万美元。

或许因为《唐山大地震》的题材太过本土化,要做到文化输出十分困难,可是同样出自华谊兄弟的喜剧电影《非诚勿扰2》在《唐山大地震》后也仅有42万美元的北美票房。因此这绝不是单纯的题材问题,而是电影工业的总合问题。即使是像冯小刚这样的国内常驻票房冠军,也很难在海外市场两开花。

文化资本不够成熟导致文化输出不利

《社会科学研究院》杂志曾经指出,中国电影产业急需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资本衍生力不足,文化资本的形态不确定。在电影生产中,文化资本以三种形态呈现:作为生产者文化能力的具体形式、影片存在的客观形势、有关评价体系的体制形势。文化资本在平时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它却在根本上塑造了电影产业的形象。

首先说文化资本在电影生产者身上的形态,它包括了导演、制片、演员、编剧、摄影、美术、剪辑等主创。电影是一个集体合作的工业品,不同的生产者承担不同的创作责任,而这其中无疑是导演起到中心作用,掌控全局。我国现在的主流导演分为两类,首先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为首的“经典导演“,他们在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有过辉煌的艺术成就,也常年能够进入国产电影年度票房前十位,时至今日也拥有号召力。其次是周星驰、徐峥、吴京、姜文等”中坚导演“,他们都是在近10年电影飞速发展开始取得现象级的成绩,在新兴电影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佼佼者。

而这些导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其实就决定了他们的电影作品的文化输出能力。可以说第五代的经典导演们曾经在亚洲范围内产上过较大影响,在国际市场有过一些影响,而中间导演们目前仍然亟需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实现作品的文化输出。

许多年过去了,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导演还是张艺谋

然后说文化资本在客观形势上的形态,既是影片本身的影响力。自从2002年国家允许私营企业投资电影以来,电影产业就走上了不断增长的“高速公路“。截止2019年,我国上映的国产故事影片已经近10000部,是一个十分值得骄傲的成绩。但这里面能够引起广发市场效应的只有极少部分电影。根据统计,从2002年到2019年,每一年的票房冠军的总成绩,占据了国产电影票房历史总额的10%以上,这也侧面证明国产电影票房分布不均。

央视报道票房分布不均

如果在国内能够具有影响力的电影都只是少部分,那么可想而知能够在国际上形成影响力,并做到文化输出的作品将更加稀少。

最后再说文化资本在体制形式上的形态,既是说电影的奖项获取情况。无论是我们自己的金鸡百花奖,还是国外的金棕榈、金熊、奥斯卡,亦或是全世界各地的电影节活动,能够在这上面取得成就,就决定了电影在审美能力和意识形态表达上的水平和影响。这些电影奖项和电影节活动也对大众的口碑和影片生产者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

作为演员,王景春和咏梅在柏林电影节获奖,值得赞扬

而我们的导演和电影在国际上近年来一直缺乏足够的奖项数量,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表现平平,也反馈除了文化输出不到位的现状。

总的来说,我们肯定需要更加关注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本,它并不像经济资本那样直接产生收益,但它却能构建文化形态,反映出文化软实力。当我们能够把文化资本的三个形态都做好的时候,电影在文化输出方面自然会有另一番景象。

他国有何经验可循

我们已经总结出了,我国电影产业的产量和票房增长迅速,国内市场也已经足够繁荣,爆款电影在国内也有足够的影响力,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不足,无法做到国内外两开花。但与此同时,我们邻国的日本和韩国的电影却能在国际上取得足够的影响力,并形成文化输出。同为东亚文化,我们有什么可以从他们身上借鉴的呢?

日本电影产业最为突出的类型无疑是动画电影,动画电影不仅在日本国内电影市场占据了很大的票房份额,在海外也能取得佳绩。我们从近两年《龙猫》和《千与千寻》在中国上映的票房成绩就能看出日本动画电影的影响力有多大了。而不仅是票房成绩,日本动画电影也能在国际电影奖项和电影节上屡有斩获,作为代表人物的宫崎骏甚至能得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这背后的意义本身就象征着世界对日本电影文化的认同。

日本的电影文化输出,吉卜力功不可没

而日本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做出了自己的特色的同时,保持了高效的工业体系。时至今日,动画生产成为日本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对于电影工业的发展,才让日本的动画电影水准能够一直以来十分统一。

韩国电影经历了很长的发展阶段,起初他们并不出彩,直到进入21世纪,他们自己独有的社会题材电影开始崭露头角。尤其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好评,已经成为韩国电影的符号。会有这样的发展,和韩国电影市场开发进口片密不可分。长年以来大量引进海外电影,虽然对本国电影的市场有影响,也曾引来许多韩国导演的愤怒指责,但却也刺激了韩国电影的创作力,让他们在与海外电影的直接竞争中实现突破。

《杀人回忆》让韩国的社会题材电影成为标杆

而在各个电影节上韩国电影也总有一席之地,如今韩国导演和韩国电影都是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的常客,必去去年的《寄生虫》就是横扫了所有A级电影节的提名甚至获奖,可以说韩国电影与社会环境相联系的风格在欧洲市场引起了共鸣,这样的文化输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

《寄生虫》去年在全球的热度极高

当然追溯历史的话,我国也有文化输出厉害的时候,上个世纪80年代的西部片就是典型。那会儿无论是张艺谋还是陈凯歌也都是国际电影节的常客,他们的电影也能不断获奖,主要原因也是当时他们拍摄的西部片题材很好的展示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貌,并且故事能够引起共情。但遗憾的是这个题材很快就被拍尽,现在已经很难再有发挥的余地,所以我们亟需寻找下一个“西部片“。

中国的西部片曾经达到了文化输出的效果

我们现在说文化输出,自然不止是要提高自身电影的国际成绩和影响力,也不止是要追上日韩,终极目标自然是要赶超美国好莱坞。中国现在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极大,尤其是经济影响力其实已经堪比美国。这个时候我们的文化影响力也一定要跟上,而且我们相信中国电影能够在世界电影文化里做到自己独有的贡献。

新的一年,也希望我们除了关注本国市场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成个电影产业的文化输出能力,鼓励国产电影进入国际市场,建立起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认同,用电影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