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声水影
裕陵妃园寝
在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的昌瑞山南麓,裕陵西边,有一座绿琉璃瓦盖顶的墓葬群,这就是裕陵妃园寝。
裕妃园寝,是清朝第四帝乾隆皇帝诸妃嫔的墓地,始建于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是一座等级较高的妃子园寝。园寝左依乾隆的裕陵,右傍慈禧太后的定东陵。总占地面积为十一万两千九百三十平方米,全部建筑规制均仿照康熙皇帝的景双妃园寝修建。园寝的最前面建有一道东西走向的马槽沟。在马槽沟上建有一座一孔神路桥,桥的东面有一座平便桥,桥北是一片很宽阔的海墁砖地,往北依次为硬山式东西厢房各五间,卷棚式布瓦顶东西班房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宫门三间。进入宫门,东侧有燎炉一座,祭祀时焚烧纸锞之用。院内正中有享殿一座,座北朝南,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享殿内有暖阁三间,暖阁内有神龛,神龛内供放死者神牌。享殿两侧有东西庑各三间,如今东庑已不存在了,在享殿两旁有陵寝门两座,过了陵寝门为后院,诸妃嫔均葬在后院。在宽广浓荫遮日的院落中,有宝城一座,宝城下面是地宫。在明楼内竖立着一块用满、汉两种文字刻着“纯惠皇贵妃园寝”字样的朱砂碑。宝城后面,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宝顶,共三十四个,分成五排,井然有序地排列在宝城之后。园寝环建红色围墙,除厢房和值班房为布筒瓦外,其余建筑均用绿色琉璃瓦,整座园寝建筑布局得当,建筑华美,堪称明、清朝诸妃园寝之冠。
裕妃园寝最早始建时,并未定陵名,称为“妃衙门”,按妃园寝的规制,只建有神路桥、东西厢房、燎炉、享殿、园寝门、宝顶、环以朱垣。后因葬入了纯惠皇贵妃,从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续建,才增添了方城、明楼、珠宝店城、东西配殿,改砌了享殿两侧的卡子墙,到纯惠皇贵妃入葬,在明楼内竖立了一统满汉文的朱砂碑,谨按皇贵妃的谥号,定陵名为“纯惠皇贵妃园寝”。到乾隆帝入葬裕陵之后,才将这座园寝定为“裕妃园寝”。清朝皇室陵墓规制,妃园寝不建方城、明楼和配殿,只有大殿,而且是单檐的。乾隆年间所建的康熙帝景陵双妃园寝及这座裕妃园寝都属于特例。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又当了三年太上皇,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掌实权最长的一个皇帝,共有四十一个后妃,其中二个皇后、三个皇贵妃死在乾隆皇帝之前,在皇贵妃等级之上,并且深受皇帝宠爱,和他同葬在裕陵,其余三十六个全部葬入裕妃园寝之中。在这三十六人当中,有一个皇后、二个皇贵妃、五个贵妃、六个妃、六个嫔、十二个贵人、四个常在。著名的香妃和死后被贬的乌喇那拉皇后就葬于此园寝内,除了明楼后大宝顶内葬二人外,其余三十四人各自为券,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五行,分布在陵园内。如此众多的妃嫔,并不象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和皇帝一起殉葬,因为残酷的人殉制度在明朝末年就废除了,所以她们是按自然死亡的先后而陆续入葬的。在苍松蔽日的园寝深院中,从乾隆十一年葬入仪嫔等人开始,至道光二年葬入晋妃为止,经历了七十七个春秋。
园寝内地位最高的是乌喇那拉皇后,她是妃园寝中唯一的皇后。按清朝规定,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和皇帝同葬一处,死于皇帝之后的皇后另建陵寝。据《清皇室四谱》所载,乌喇那拉皇后死于乾隆三十二年七月十四日,既然死于皇帝之前,为什么没与乾隆皇帝合葬,而葬入妃园寝中呢?
关于她的一生有许多传说,据《清朝野史大观》载,乾隆皇帝第二个皇后纳兰氏,在一次随驾南巡途中,触犯龙颜,削发为尼,居杭州某寺,死后才以皇贵妃礼入葬。其它野史中也有类似记载,可有关她的真实历史,史料所载有限,但在清宫杂档中,才简略得知那拉皇后的生平。
皇后乌喇那拉氏,亦称纳喇氏、纳兰氏,满州正黄旗人,是佐领那尔布的女儿,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日。当乾隆还是皇子时,雍正帝赐乌喇那拉氏为乾隆藩邸侧福晋,乾隆登极,那拉氏被封为娴妃,乾隆二年行册封礼时,那拉氏年方二十岁,由于她性情温顺,颇受皇太后喜爱,乾隆十年十一月晋升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乾隆帝的第一位皇后死于德州舟次之后,皇太后就选中了这位娴贵妃来接替皇后主持六宫了,乾隆帝则认为孝贤皇后新丧,不忍心马上册立新后,所以于乾隆十五年八月被册封为皇后,时年三十三岁。那拉皇后在宫中颇受宠爱,生有二子一女,曾随同乾隆去各处巡游,最后一次是随乾隆第四次南巡。正是这次江南之行,使她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乾隆帝奉皇太后,带领皇后、令贵妃、庆妃、客嫔等人南巡,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从紫禁城养心殿出发,一路上看花灯,燃花炮,声势浩大,热闹非凡。二月初十日适逢皇后生辰,虽在行次,早晚膳都另加膳品。闰二月乾隆一行来到景色迷人,素有“天堂”之称的杭州,十八日在名胜景致“蕉石鸣琴”处进早膳时,皇后还得到乾隆帝的赏赐,可是到了晚膳时,席间却不见了皇后,皇后哪里去了?原来,乾隆皇帝派人将那拉皇后遣护先回京了。而乾隆直到四月二十日才率领南巡队伍回到京城,那拉皇后自杭州归来,第二年,即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未刻薨逝,时年四十九岁。乾隆皇帝下了一道谕旨:“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
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观恰幸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属守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加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有余,病势日剧,遂令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圣贤以废黜亦理所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著此宣谕中外知之,钦此”。这道谕旨又引起群臣纷纷议论,最终有的大臣被定罪,有的发往边疆。事过十余年,乾隆东巡时,锦县生员金从善上书又涉及那拉皇后之事,乾隆阅后大怒,召集群臣,传旨:“那拉氏本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侧室福晋,孝贤皇后山崩后,循序进皇贵妃。越三年,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优容如故。国俗忌剪发,而竟悍然不顾,朕犹包含不行废斥。后以病薨,止令减其仪文,实未削其位号。朕处此仁至义尽,况自是不复继立皇后。从善乃欲朕下诏罪已,朕有何罪当自责乎?从善又请立后,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理?”下行在王大臣议金从善罪,坐斩。从此,再无人敢为皇后进谏了。
乌喇那拉皇后在宫中生活了三十多年,尽管她生前曾被皇太后赏识,得到皇帝的宠爱,可最终却以“性忽改常,迹类疯迷”结束了一生,死后竟然没有墓穴。他的棺椁于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入葬于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之中,每年的清明、中元、岁暮、冬至和忌辰均无祭,这就是清代深宫中的一出悲剧。这位皇后不仅生前遭冷遇,死后还要被贬。如今这座地宫已开放,人们伫立在那拉皇后的棺椁前,不禁对这个女子的一生十分感慨。
裕妃园寝中葬有两位皇贵妃,即纯惠皇贵妃与庆恭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苏氏,亦称苏佳氏(一七一三---一七六○年),为苏召南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初侍高宗藩邸,高宗登极,赐号纯嫔,乾隆二年十二月晋纯妃,十年十一月晋贵妃,二十五年四月晋纯皇贵妃。她一生为皇帝生有二子一女,深受皇帝宠爱,于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巳时薨,时年四十八岁。五月谥曰:纯惠皇贵妃。乾隆帝破祖规,为纯惠皇贵妃建了方城、明楼,并以“纯惠皇贵妃园寝”,取代了“妃衙门”之称。此园寝地宫的规制有墓道券、闪挡券、罩门券、门洞券、金券,还有一道石门。纯惠皇贵妃葬入地宫正中,葬在东侧的是被贬的乌喇那拉皇后。
庆恭皇贵妃、陆氏(一七二四---一七七四年),为陆士隆之女,生于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初赐号为贵人,乾隆十六年六月册封庆嫔,二十四年十二月晋庆妃,三十三年十月晋庆贵妃,三十九年甲午七月十五日卒,时年五十一岁,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九日葬纯惠皇贵妃园寝,因颙琰年幼时由庆贵妃抚育,关怀备至,所以嘉庆四年正月仁宗以常受抚育恩追晋为庆恭皇贵妃,庆恭皇贵妃之墓,在宝城后,位于园寝正中,宝顶也较大。
裕妃园寝内葬贵妃五位,为忻贵妃、愉贵妃、循贵妃、颖贵妃、婉贵妃。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一七一四---一七九二年)。
循妃,伊尔根觉罗氏。他们生前并示得到贵妃之位,而是死后追封了一个名号而已。忻、愉、循贵妃分别于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初二日,乾隆五十八年十月二十日辰时,嘉庆四年九月十一日,葬入裕陵妃园寝。颖贵妃,巴林氏(一七三一---一八○○年)生于雍正九年正月二十九日,死于嘉庆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次年二月十三日卯时葬入裕妃园寝。婉贵妃,陈氏(一七一六---一八○七年)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于嘉庆十二年二月初二日薨,时年九十二岁,她是乾隆帝诸后妃中活的最长的一位,于嘉庆十二年十一月初三日入葬妃园寝。
裕妃园寝中所葬的乾隆六妃有:舒妃、豫妃、淳妃、芳妃、晋妃、容妃。
淳妃,汪氏(一七四六---一八○六年)生于乾隆十一年三月初六日,死于嘉庆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卒年六十一岁,她一生由常在晋为永贵人、淳嫔,而后晋淳妃,因擅杀宫婢,由妃降为嫔,淳妃降为嫔的第三年又恢复了妃位。她为皇帝生了一公主,亦称十公主,是乾隆皇帝的掌上明珠。裕妃园寝中还葬有乾隆帝的嫔、贵人、常在等二十三人。
六位嫔的名号为仪嫔、怡嫔、恂嫔、诚嫔、慎嫔、恭嫔,因为她们的生年不详,所以无法计算她们的年龄,就连她们的名号,也有的是死后追封的。
十二贵人为白贵人、金贵人、慎贵人、新贵人、瑞贵人、福贵人、秀贵人、寿贵人、顺贵人、鄂贵人、武贵人、陆贵人。关于贵人这一称号,《称谓录》卷十载:“东汉定制,皇后之下,即贵人也。本朝(指清朝)贵人,位在妃嫔之下;而人之下,即是常在、答应。同此一称,而位之尊卑与东汉时异矣。”裕妃园寝所葬贵人,生年不详者占大多数,只有一位顺贵人生卒年清楚,她是乾隆帝贵人中的一个特殊人物,她是总督爱必达之女,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进宫,初封常贵人,时年十八岁,比乾隆帝小三十八岁。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册封为顺嫔,四十一年六月诏晋顺妃,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九日顺妃降为贵人,其因不详,五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葬纯惠皇妃园寝。
四位常在为张常在、宁常在、揆常在、平常在,这四位常在是乾隆帝诸妃嫔中等级最低的人物,关于她们的身世,无论是官书,还是宫中档案,乃至私人著述,都很少记载。
裕妃园寝三十六位入葬者的陵墓,不象景妃园寝四十八位入葬者那样分七层排列,左右对称,井然有序,这里大小宝顶三十五座,星罗棋布,但也大体上可分为五排。据《陵寝易知》所载,可知每座宝顶内的入葬者是谁,第一排左为颖贵妃,居中明楼宝顶内为乌喇那拉皇后,纯惠皇贵妃,右为婉贵妃。第二排,左起容妃(香妃)、豫妃、忻贵妃,居中为庆恭皇贵妃,向右有舒妃、愉贵妃、循贵妃,共七位。第三排,左起敦妃、芳妃、恂嫔、慎嫔,居中仪嫔,向右有诚嫔、怡嫔、恭嫔、白贵人,共九位。第四排,左起金贵人、宁常在、新贵人、福贵人、武贵人、平常在,共十一人。第五排,左起寿贵人、顺贵人、陆贵人,向右侧为郭贵人、晋妃,共五人。
这些妃嫔,生前等级有差,死后墓葬有别。等级高的,得宠的人物,葬在靠前显眼的地方;等级低的,失意的人物,埋在后面次要的处所。宝顶与地宫亦都针对入葬人物而见大小。这些坟墓在战乱年代均被盗掘。
裕妃园寝因多年失修和人为的破坏,残毁严重,东配殿、东西厢、班房只存基础,大殿只存半个房架,西配殿南次间塌陷,陵寝门及卡墙、燎炉残毁,明楼屋顶全无,宝城后的三十四座小宝顶和台明、阶石也断裂错位,整个园寝内瓦砾遍地、杂草丛生。
一九七九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拨专款清理和维修,自八月五日开始,将陵寝院内垃圾、杂草打扫干净,并修复了燎炉、陵寝门及东西六十五米的长墙,西配殿上了板瓦,还整理了宝顶、明楼。修整了小宝顶,分别将颖贵妃等大小十七座小宝顶裂缝处拆砌抹灰。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裕妃园寝修葺一新,彩画绚丽,正式开放。这里举办的“香妃”展很吸引游人,同时开放了容妃地宫和明楼下的纯惠皇贵妃地宫。
满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