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巴西:被奴隶制塑造的伊甸园
文/竹子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土地广阔且富饶,历史上对欧洲殖民者来说,这里简直是一块宝地,很快这里就挤满了非洲奴隶,可以说是奴隶制塑造了巴西社会,它的遗留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巴西。
(葡萄牙人登陆)
占领
16世纪初葡萄牙人率先登陆巴西,这片土地有两点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自然环境和土著。自然环境堪比天堂,气候温和,没有极端天气和天灾,有水晶般清澈的河流和瀑布,成熟的果子从树上落下,海豚跃出海面,和谐得仿佛伊甸园。
(自然环境)
而这里的美洲印第安土著,几乎裸体,战争部落有食人习俗——吃掉强壮的俘虏,没有法律,国王和宗教。他们被欧洲人看作退化的人类,于是对他们发起战争,传播基督教,在欧洲基督徒心里就非常必要且正当了。经过血腥的战争占领这片土地后,奴隶迅速遍布每个角落。
种植园形成的社会制度
巴西最早被欧洲奴隶主们用来种甘蔗榨糖,由于土壤条件适宜,获得了很大成功,巴西东北部尤其是巴伊亚和伯南布哥,是首先因制糖业而繁荣的地区,直到18世纪末之前都稳定地为奴隶主生产财富。
17世纪后期在米纳斯吉拉斯发现了金矿和钻石,掀起了淘金热,到了19世纪,巴西的工业转向了咖啡的生产,咖啡被称为黑金,同样带来了滚滚财富,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部。
(运奴船)
这些产业都需要大量劳动力,首先被送来的就是非洲奴隶,巴西成了他们最普遍的目的地,据估计38%到43%的非洲人都被迫离开故土来到巴西,同时巴西把奴隶送往巴西各地区,从南到北都有。
奴隶的分布如此广泛,不止大地主,牧师,士兵,官员,商人,工匠,小农户甚至被解放的奴隶都拥有自己的奴隶。
(甘蔗生产)
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制度,奴隶制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欧洲人,非洲人,土著杂居,种族和肤色是主要的区分标准,每个群体都强烈排外,地位不平等,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等级制社会。
逃奴堡形成的小社会
巴西的奴隶采取了很多方式反击,比如杀掉他们的主人或种植园主,然后逃进森林里,堕胎,下毒,自杀等等。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采取暴力,有试过谈判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争取休息的时间和报酬来养活家人,争取保存自己民族的习俗,信仰自己的神,但往往还是暴力有效。
逃跑的奴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军事营地,被称为逃奴堡。18世纪中期,一个逃奴堡离萨尔瓦多不远,他们和城里的奴隶串通在一起,靠抢劫维生。
巴西北部靠近苏里南边境的地方,逃奴堡建立在茂密的森林里,傍着一条被称为“白水”的河。
(黑奴惨状)
最大的逃奴团体位于帕尔马里斯(意为棕榈城),也是存活最久的。
1597年由40个从磨坊里逃出来的奴隶建立,他们登上巴里加山脉,找了一片无人涉足的土地驻扎,靠棕榈树和打猎动物生活。渐渐地帕尔马里斯不仅对逃奴开放,而是迎来了各种各样的团体,逃奴堡成了新的社会形式,各群体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自己的领袖。巅峰时期帕尔马里斯有两万人,1600年的里约热内卢也只有7000居民而已。
奴隶制的历史遗留今天也很明显,贫困是一大问题,巴西的社会不平等也几乎是全球之最,性别歧视严重,民主欠缺,腐败严重。尽管处于危机之中,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历史遗留也有积极的一面:巴西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希望这些挑战可以开启巴西历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