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丨为何韩国人总觉得中国仗势欺人?

“岛民心态”遭遇“天朝情结”:

韩国近代的悲情民族主义是如何形成的?

/冬奥会韩国女选手摘银当众下跪道歉/

历史悲情主义(Historical Sentimentalism)

是对历史上本民族

发生的不幸、悲剧和屈辱的一种

伤感的非理性的集体记忆

在塑造民族心理和激发民族精神方面

利用历史悲情主义进行教育

并非韩国才有

东亚国家多数因为近代史的不幸

或多或少均受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

关键是这种思想一旦成为集体共有的意识

并贯穿决策系统的话

则会对国家的对外关系产生重大效用

在这种集体情绪中

人们会拘泥于对历史问题的片面的、选择性的记忆

而不能全面正视过去

对自身的不幸历史和现在的身份过于敏感

因此也极大的影响到反观自身和观察别人的视角

从而构成现实层面的诸多问题的症结

能否走出这种情结

影响到民族心理的现代性

于韩国而言

历史悲情主义在其对外关系方面表现为

任性的道德主义(Petulant Moralism)

受害者情结和极端民族主义

由于中国和韩国历史上的紧密关系

韩国的历史悲情主义

直接对中韩关系产生极大的冲击

韩国的历史悲情主义

来自韩国与中国的特殊的历史关系

地缘政治上的夹心地位

以及近代被日本殖民的历史

鉴于统一后的朝鲜半岛

可能会进一步加深这些情绪

而韩国的民族心理的现代转型

还需要中国方面的合理回应

也就是说

中国有意无意介入了

韩国现代民族国家心理形成过程

因此,作为最重要的邻国

中国有必要正视这个问题

一个民族形成国家的过程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

挖掘独立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

以此辨明身份,加强民族心理认同

而民族心理认同是本民族形成的情感基石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

是其来源问题

神话通常构成民族心理的源头

民族心理的内核一经形成

就自然地支配了本民族的情感和认知

在当今公众外交(Public Diplomacy)时代

包括韩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显然认识到

民族心理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对国际关系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由于大多数人(无论中国人或韩国人)

对“檀君”朝鲜、萁子朝鲜、卫满朝鲜

三韩、高句丽、 新罗、百济、高丽

和李氏朝鲜之间的关系不清楚

由此导致韩国官方和学者在叙述历史上

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和导向性

韩国官方和学者普遍采信

关于“檀君”的神话传说

作为自己民族的来源

这和中国有历史明确记载的“箕子朝鲜”的故事不符

韩国的这种选择性叙述

旨在剔除其民族国家形成上的他国因素

凸显本民族的主体性

/檀君崇拜/

尊檀君是出于彰显民族精神

以团结整合民族的需要

1910年至1945年

朝鲜反日独立运动期间开始尊檀君

并以“檀纪某年”纪年

此间

朝鲜民族还把檀君建立国家的10月3日定为开天节

举行盛大活动祭祀檀君

1961年朴正熙发动政变上台后

檀君纪年自1962年1月1日起被废除

1990年以前

朝鲜一直主张“檀君神话说”

但七十年代以后韩国经济腾飞

滋长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导致韩国史学界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国史论争”

新兴民族主义者主张檀君为史实

应写入正史和教科书

如韩国 1990 年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国史》

其中就有“檀君和古朝鲜”一节

明确断定“古朝鲜为檀君王俭建立”

/韩国绘本:檀君神话/

直至 21 世纪初

檀君逐渐被直接以韩民族的创始人的身份

被写进教科书

此段历史说明

韩国塑造民族身份的过程

是伴随着国家独立、经济腾飞和历史的重新书写的

除了在韩国民族形成源头的选择性叙述外

韩国在朝鲜历史演进过程中

高句丽历史的归属问题上

也凸显其强烈的主观选择性

由于高句丽存在的700年历史中

至少在公元427年迁都平壤之前

一直是中国古代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高句丽的发源地是在中国吉林集安市

主要历史也在中国境内

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遗址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已于2004年获得了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批准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所以,中国进行的研究无可厚非

/高句丽壁画/

但是,由于历史上

中国至少在《明史》以前

把高句丽和高句丽灭亡 250 年后

朝鲜半岛的“高丽”王国混同

导致韩国的部分学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证明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

但是,无论是从语言 还是从政权建立

扩张的历史记载和现代考古结论而言

都已经证明二者并非继承关系

即高句丽不是韩国历史的一部分

/高句丽历史地图(612年)/

尽管如此,2003年12月9日

韩国古代史学会、韩国考古学会

韩国近现代史学会 第17个学会

在汉城历史博物馆还发表联合声明

要求中国应立即停止

把高句丽史编入中国历史的行为

/高丽历史地图(1111年)/

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边疆政权

高句丽的历史归属问题

韩国方面一直穷追猛打

不放弃称高句丽是韩国历史的说法

从2003年一直延续到2008年

2008年2月12日, 韩联社报道说

《纽约时报》2月11日第18 版的广告

称高句丽是韩国历史

该广告刊登的是

一则以《高句丽(Goguryeo)》为标题的英文广告

附上了公元412 年

高句丽占领满洲(中国东北)时的韩半岛周边地图

并称“毫无疑问

高句丽是韩国历史的一部分

中国政府应承认这一事实”

此广告由韩国传媒宣传专家徐庆德(34 岁)登载

此消息被中新网、铁血论坛

天涯论坛、 anti-cnn 等广泛转载

广告中高句丽的面积非常大

包含了整个中国东北、内蒙古东部和河北

令人吃惊

/高句丽王城遗址/

常识判断

一个国家的国民性和民族气质的形成

是与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

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朝鲜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在半岛上完成的

背靠实力强大的大陆中国

隔海与日本列岛相望

半岛居于两强之间

其国家之存续必然受到两强的影响

/明朝,夹在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朝鲜/

忽必烈于公元1274年和1281年两次远征日本

均从半岛出发

因战舰之粗劣和台风的影响失败

而日本在唐朝、明朝和晚清的

三次侵略大陆的过程中

均以朝鲜为首先打击对象

这种半岛经验

会给朝鲜民族形成夹缝中生存的受害者情结体验

并对当代韩国的对外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韩国盛行“三国志”的研究

希望在当代韩中日、韩美中、韩朝中、韩俄中

等一系列的三角关系中

占据反客为主的核心地位

即是这种地缘政治的典型思路

本文无法全面展开

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特质的全面分析

在此仅指出一个受地缘政治影响深刻的特质

即韩国人的激烈情绪问题

在抗议政府

进口美国牛肉 和日本与其“独岛”(日本称竹岛)

的民族情绪表达中

韩国人的表现居然上升到自焚和断指的程度

学者们把韩国的这种激烈的情绪释放特质

叫做“半岛性格”

对于同胞的一些激烈之举

主办在韩华人内部刊物《北京通讯》的

韩国学者慎荣树先生说:

“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这是韩国人面对危机时的应激反应

尤其是面对大国时

以韩国之弱小

一般的抗议是不会引起重视的”

在北大历史系读博士的李周美小姐说

“韩国男人是激烈的,韩国女人也一样……

为了国家,我相信韩国人什么事都会做出来”

而李元烨先生则将“急性子”

命名为“半岛性格”

/韩国的反日游行/

有的学者认为

韩国既不是大陆也不是岛国

她位于二者之间

担负着桥梁和通路的作用

所以总是受到强大文明的侵入,这是宿命

在这种宿命的关系里

半岛人总是按强大国家的脸色行事

在顺从和反抗的不断往复中

培养了既不是“大陆德行”

也不同于“岛国德行”的一种“半岛德行”

总的说来

这种半岛德行

有一些心灵上的封闭性

也有在主张自我的同时控制自己的心理

可以说是“泪水与笑脸”同在

还有对大陆文化的自卑与对岛国文化的优越感

韩国的现代文化

即是在半岛所特有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形成

其典型特征是吸收东西方三大文明成果

韩国学者认为:

“韩国现代文化就是深厚的儒教伦理

日本的殖民文化

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复合互补”

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融合

共同构筑了富有韩国特色的现代文化模式”

这种吸收外国文明优秀成果的历史

在半岛性格因素的催化下

容易使韩国对本民族的身份认同产生强烈的敏感

甚至是过激的反应

它会使韩国对历史和文化的叙述

由悲情主义转向英雄主义

相当固执的坚持文明的首创性和独立性

而中国作为对韩国传统文化产生最大影响的国家

对于韩国方面的提法和说法

同样因为近代以来历史悲情主义因素作用

产生强烈的反应

这是中韩双方在一系列文化-历史问题上

产生强烈对抗的主要原因

建交以来

中韩双方在中韩关系和韩国历史-文化问题上的争论

本质上属于韩国身份认同的争论

此外,在中医针灸、活字印刷、书法等问题上

也存在争论

上述可以确认的争论中

除了领土问题之外

其他问题都属于所谓“软权力”的问题

其实质是

由于韩国构建自身民族身份

牵涉到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认同

因此引起中国方面的强烈关注

由于韩国在其民族认同问题上

对历史的选择性叙述

导致中国认为

其东亚历史文化的话语权地位受到冲击

而韩国方面自认为其行为与中国没有关系

这就使双方的观念冲突成为必然

那么,韩国民族身份的认同

到底和中国有没有关系呢?

或者说

一国的民族身份认同和他国有没有关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