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交通:成都马路牙子爆笑史诗

监制:ROOT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一群从未去过四川的人竟然可以对成都复杂的道路规划烂熟于胸,张口就来“到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这种老成都人才知道的规则。

这并非顺口胡诌,也不是通灵见鬼,外地人进化为“成学家”的背后,是一档节目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谭谈交通》,诚邀您品鉴辣片神奇的西南沃土。

《谭谈交通》是成都电视台的一档交通普法节目,于2005年开播。

主要目的就是宣传《道路安全基本法》,规范行车秩序,构建和谐的交通环境。

挥挥手作别传统普法栏目呆板乏味的说教,《谭谈交通》的画风从主持人那里就一偏到底。

栏目主持人谭乔警官,诨名西南谭本山。

2005年,还是小交警的谭本山误打误撞,凭借强烈的个人特色从各类专业主持人中突出重围。

成为《谭谈交通》主持人,带领这档节目完成了从普法节目到爆笑马路史诗的变身。

谭警官的日常就是开着警车在大马路上巡视,拉一些不遵守行车规范的交通参与者到马路牙子上批评教育,说相声。

作为半路出家的主持人,谭本山说学逗唱样样精通,端庄的警服下有一颗放飞自我的心,实乃《谭谈交通》的灵魂人物

他是学富五车的胡侃学者,“海绵宝宝是我们动物的祖先。”

一句话助推中国遗传学的研究进程往前飞跃一百年。

他是歌王转世天纵奇才。经常随心所欲魔改歌词,带着违法者在马路牙子上开演唱会。

他是和蔼可亲邻家花美男。拉着违法者的小手画个同心圆,撑起和谐社会一片天。

毫无疑问,正是谭乔警官出众的个人魅力,让这档本该中规中矩的普法栏目得以变得生动诙谐。

但独木不成林,《谭谈交通》的精彩还是要看警民的碰撞,不走寻常路的主持人遇上脑回路清奇的行人。

四川人民的爆笑传奇刚刚拉开帷幕。

从2005年开播,到2017年停播,成都的每一条街道都留下了谭警官和违法者“执手相看笑眼”的身影。

每一座立交桥下记录下谭警官活泼动人的曼妙身姿。

十二年间更是涌现出无数奇人异事,巴蜀人民把大马路当做舞台,在谭警官的引导下争奇斗艳,你追我赶,用违章共同谱写西南地区马路牙子民族志。

经过刻苦钻研,将《谭谈交通》涉及到的马路牙子民族志分为以下几种:

人与人之间有壁系列

我站在你身侧,就像隔着银河,难道就这样鸡同鸭讲一直到老了?

由于四川方言独特的声调,加上nl,sh,平翘舌,前后鼻音不分及谐音梗乱入。

谭警官在和违法者沟通时,不在同一频道的情况屡见不鲜,由此诞生出一箩筐搞笑事件,二仙桥叔侄正是其中的翘楚。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再来亿遍

在一个寻常的阴天,二仙桥大爷骑着电瓶车出现,奔赴这一场命中注定的约。

大爷不仅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车后还违规装载,拖着长长的消防材料,看着都危险。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违规让我们相遇

被拦停后大爷先是礼貌的战术敬礼,而后正式吹响混乱的号角。

该走哪?(机动车道)

到二仙桥。

该走哪条道?(机动车道)

走成华大道。

你车子能拉?(这么多货吗?)

能拉,只能拉一点点,不能拉多了。

第一回合,虽然驴唇不对马嘴,但大爷反应灵敏,对答如流,语气斩钉截铁,举止落落大方。

大爷:个憨批,莫挨老子,我再重复最后一遍,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

第二回合,面对谭警官重复的问题,大爷带着关爱憨批智障的眼神,变为复读机, 完美地将第一回合场景再现。

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二仙桥大爷和谭警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跨服聊天,完全符合现在颇受粉丝欢迎的“天然呆”人设。

经此一役,“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这一教学难点变为送分题。

二仙桥大爷家学渊源,后来的某天,其侄子开卡车睡觉也被谭警官抓到,俩人先是亲切交流,共同追忆二仙桥大爷的峥嵘岁月。

确认过钢管,我遇上你的侄子

而后,大侄子不负众望,带着叔叔的教导,和谭警官深陷tou共享单车的泥沼。

赐我赐我一条舌头吧,让我把这二声三声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投or偷,对话双方内心都崩溃不已,二仙桥家族双杀成就达成,获得语文听力理解辅导+普通话培训班终身学员资格。

除却二仙桥叔侄,谐音梗也是谭警官“警民一家亲”路上的绊脚石。

你这斜不斜?

是布鞋。

还不斜,你说斜不斜!

布鞋。

都斜成这样了还说不斜?

我说我车上拉的这是布鞋!

布鞋和不斜之争跨越时间,被永恒地定格在绿意盎然的辅道上。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是做鞋的。

噢,作协,文化人啊!那你都有什么作品捏?

《红蜻蜓》……

作协还是做鞋,这一part同样经典,谭警官命里犯鞋,建议去青城山请大师做法驱“鞋”。

违章者一本正经地解释,谭警官神奇的“空耳”体质,碰撞出令人捧腹的爆笑火花。《谭谈交通》没有剧本,不存在录播,大家都是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出现上述笑果实属巧合。

巴蜀人民多奇智系列

在武侠世界中,蜀地有精通毒道的唐门,也有练九阴白骨爪走火入魔的峨眉派。

而在现实世界里,《谭谈交通》中出现的一些巴蜀子弟从小吃聪明豆,每一个都身怀绝技。

违规超载的二手家具店老板和谭警官畅谈时事,从歌本哈根气候会议看国民经济,一番分析条顺理析,令人叹服。

经济过热→房价高→没人买房→二手市场不流通→我生意不好

告别经济学专家,迎面走来报废电动车强行上路二人组,开车的师傅要捏住电线,不然车子不跑。

后座的徒弟只能瞪着卡姿兰大眼睛端庄做好,不然屁股下改装的板凳要掉。

电线,板凳,人,三位一体,相得益彰

废土朋克电动车,一颠一颠真快乐。师徒俩大隐隐于市,贯彻落实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小露了一把废物利用的绝活。

出于对国产汽车落后的不满,巴蜀爱迪生爆改小汽车,车门宛如双翼,直插云霄,每一次弹起都在用生命呐喊:

国货崛起

热爱学习的围裙大哥手不释卷,边骑车边看书,被抓后绝不藏私,给谭警官科普了一夜情的四大类型,也为电视机前的躁动男女敲响了警钟。

大哥看的书:《诱发一夜情的4大心理根源》

面对镜头丝毫不怯,侃侃而谈

葬爱家族西南地区分舵的欧巴坐黑摩的被抓,问及为啥不戴头盔时,欧巴理直气壮: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万万不能丢!

为庆祝国庆,小哥把自己的发型改名为烟花

黑车司机加入群聊,为欧巴的中秋发型建言献策

更有跑酷达人被谭警官追停后撇下婆娘,从高架桥上一跃而下,飞檐走壁,转瞬消失在茫茫绿叶中。

其心理动机虽不可考,但总算展现了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不俗实力。

回来!跑什么?这是熟人,是谭警官的嘛

开车忘穿衣服的小哥,闯红灯被抓后拿新车讨吉利的红布遮羞,在大马路上演了一场让人血脉偾张的红礼服个人秀。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拉一拉,肚兜变抹胸

还有不得不提的名场面,河南功夫小伙的滑铁卢,高坐三轮之巅,自信满满要露一手腰马合一,无奈摔成狗啃泥,警示你我出门在外主要是谦虚第一。

视频 👇👇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爱发甚于吾命、飞檐走壁、腰马合一……在巴蜀人民多奇智这一章中,咱们见到了太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体,面对摄像机,大家或是羞涩掩面奔逃,或是借机展示自我。

或许有些人反应过激,但大多都是随机应变的无心之举,《谭谈交通》可能是这些人一生中仅有的出境机会,他们带着些许局促,尽可能表现出真实的自己。

人间值不值得系列

横跨十二年的漫长岁月,《谭谈交通》不仅有各类爆笑场面,也有一些发人深省的片段。

比如这位气球哥。视频 👇👇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因为贫穷,气球哥被妻子抛弃,说起张柏芝只知陈冠希,唱着爱情买卖的他可笑滑稽。

非法经营卖歪烟歪酒被工商查,非法蹬三轮被警察查,气球哥的人生大写加粗的悲催。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卖起气球却要用环保材料,因为这“关乎下一代的成长。

在这瞬间,气球哥的蓝背心泛起金光

坐骑是破自行车,卖气球全靠手臂托举,气球哥的生活并不光鲜亮丽,他只是芸芸众生中常见的一款。

这类人或许不懂得很多大道理,但总会在某一个时刻,说出几句让人感动的话语。

卖盒饭的母亲把孩子放在破旧的塑料箱内,为赚辛苦钱奋力蹬车。

面对谭警官关于孩子安危的盘问,这位母亲忍不住落泪,表示没人帮忙带孩子才这样,哽咽着说“要生活肯定辛苦。”

哭完后都来不及擦干眼泪,怕耽误饭点又继续前行。

和爆笑的二仙桥叔侄一样,气球大哥和辛苦母亲也被《谭谈交通》忠实记录下来,为西南地区马路牙子民族志增添了一些沉重的色彩。

平凡世界,生活苦辣酸甜,人生就是过不完的坎,气球哥和这位母亲告诉我们,不用自我麻痹哀嚎人间不值得,活着就是值得

在四川人民心中,《谭谈交通》就像是刚涮完红油火锅后嗦的凉粉,一口下去通体舒泰,巴适得板

这档节目于2017年停播,一度引发观众们的强烈怀念。

说白了,《谭谈交通》就是谭警官开着车在马路上转悠,遇到不符合道路行驶规则的行人停下来进行说服教育,形式上乏善可陈。

但在谭警官和节目组的共同努力下,这档节目把执法者和违法者的地位绝对平等化,打造出温馨和谐的警民关系。

谭警官陪你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从国际经济形势聊到家里老母鸡下蛋,最后还能艰难地拉回主题,对违法者进行合乎规定的处理。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违规开玩笑

《谭谈交通》作为四川优秀街头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十二年为轮回,记录了一个有一个鲜活的个体。

里面出现的违章者会让你想到自家楼下卖早点的王大妈,退休后遛狗的王大爷,没人想得到普通人上电视能如此出乎意料且搞笑。

谭警官变性警告

《谭谈交通》独有的方言特色也强化了它的民族志属性。

马未都曾经说过:“方言是一个地区人民思维,生态,逻辑的集中体现,方言的淡化意味着人们的区域意识淡化,很难再形成独具一格的地方差异。”

正是节目中鸡同鸭讲的四川方言,凸显出《谭谈交通》的地域特色,让观众们听声辩人,记住了这样一档节目,也记住了出现在节目中的巴蜀人民。

《谭谈交通》见证着成都交通建设的沿革变迁,记录下街头奇葩行人大乱斗的混乱场面,成为展示西南地区人民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堪称活的民族志。

我怀念的是无话不说,我怀念的是一起唠嗑。以后在没有《谭谈交通》陪伴的漫长岁月中,希望大家还是要谨记: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开电动车、三蹦子、小汽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最后附赠一则快乐简报。

几年后,谭警官再次见到二仙桥大爷,双方亲切会晤,谭警官提出加一下大爷的微信,然后大爷拿出了自己的老年按键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