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必读:沈从文的“乡愁”

寒假已来,新年将至,归乡心切的游子们此时多了一丝淡淡的“乡愁”。

澄澈纯净的山水间,湘西的景致尽收眼底。湘西,一个被冠以文学色彩的地域,纵情山水,踏浪而行,便会来到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的明朗朴野的大好景致、自然淳厚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诗一般的世界令无数人神往。

01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纵观沈从文的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应该是在童年。他出生在一个“古怪地方”,在他《我所生长的地方》中记载道:“……首先提到一个我从那儿生长的边疆僻地小城时,实在不知道怎样来着手就较方便些。我应当照城市中人的口吻来说,这真是一个古怪地方!”,这古怪的源头在于一部作品《苗防备览》,详细介绍了沈从文出生的小城。此地多战乱,后成为军事重地。这里的人“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无侮无扰。农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城乡全不缺少勇敢忠诚适于理想的兵士,与温柔耐劳适于家庭的妇人。”这里的人民风淳朴。沈从文一直到15岁才离开这座小城。

沈从文的父亲沈宗嗣与母亲黄素英(也叫黄英)共育有九个孩子。但真正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个。其中最小的孩子是九妹沈岳萌,也因此更受母亲的疼爱。沈从文小的时候经常和六弟一起撺掇九妹让母亲准备夜宵,在《炉边》中,沈从文写道:“‘九妹,你说饿了,要煮鸽子蛋吃吧。’‘我不!’‘为我们说,明天我为你到老端处去买一个大金陀螺。’‘……’”可是鸽子蛋吃后,对于九妹的金陀螺却全然不理。有时候九妹也十分机灵,将他们的事情的告诉母亲黄素英,最后也只得落下狡辩和脸红的后果。谁的童年不是在顽皮中度过的呢?

在沈从文六岁时,为了躲避城中的时疫,被四叔接到了乡下。四叔这人不胖却十分精壮,能从铜仁到凤凰担六十斤担子早上出发,天不黑就到达,那可是一百二十里路啊!四叔用担子背上了沈从文和沈从文的大哥,来到乡下。

初来乡下,沈从文看什么总感觉到有趣和新奇。第二天一大早去羊栏边看睡着了的比猫还小的白羊、牛栏里正歪起颈项在吃奶的牛儿,去竹园中去看竹子,满姑又偷偷地到园坎上摘了十多个桃子,去大门外溪沟边上拾花蚌壳。对这世界的新奇也由此更加丰富。

这是沈从文的童年,既有属于童年的欢乐,也有属于童年的新奇,更有属于童年值得温习的人。

沈从文14岁投身行伍,浪迹在湘川黔交界地区,15岁离开了故乡小城,22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34年,沈从文收到母亲的病危的书信,他只身一人独自返乡。他在返乡的途中深情温习着湘西的大好景致,温习湘西人的善良淳朴。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总能看到善良的人们和湘西的印记。

02

湘西——我眷恋的故乡

作为从湘西走出去的文学大家,他对故乡湘西始终保持着眷恋,湘西也一直是他创作的灵魂与来源。在《我在温习你的一切》中沈从文立身站在船头,沿途欣赏湘西的风光,温习着久违的故乡。他说:“十四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应当经过箱子岩。我想温习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不问迟早,把小船在箱子岩停泊。”时光虽然在每个人的脸上留下了印记,却客观地保留了地方小城的余韵。

在沈从文的笔下既有湘西自由朴野的田园风光,也有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桃源与沅州》中沈从文客观地讲述一些经验不足的小水手时写道:“至于小水手,学习期限看年龄同本事来,学习期间有些人每天可得两分钱作零用,有些人在船上三年五载吃白饭,一个不小心,闪不知被自己手中竹篙弹入乱石激流中,泅水技术又不在行,淹死了,船主方面写得有字据,生死家长不能过问,掌舵的把死者剩余的衣服交给亲长说明白落水情形后,烧几百钱纸手续便清楚了。”虽没有更多华丽的语言,沈从文却将小人物的命运表达得格外生动。

戴着水獭皮帽子的老友并不赖,他在沈从文从武陵过桃源时,陪伴他走过了桃源县。这是一个爱说野话的老友,但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位老友爱玩字画,他在送行的船上对沈从文说:“牯子老弟,我们看好了的那幅画,我不想买了。我昨晚上还看过更好的一本册页!”。一个外表与内心极不相称的老友将自身的多个侧面展现在信任的人面前,何其真诚!

热情的水獭皮帽子的好友不仅仗义而且十分聪明。在他们乘车到了桃源县停车站时,因为行李的麻烦问题给租船带来了阻碍,这时,沈从文的这位老朋友说:“若把行李带去,到码头边叫小划子时,那些吃水上饭的人,会‘以逸待劳’,把价钱放在一个高点上,使我们无法对付的。若把行李寄放到另外一个地方,空手去看船,我们便又‘以逸待劳’了。”在老朋友的帮助下,沈从文的行程愉快了很多,也轻松了很多。真正的朋友不是时常通讯联络的熟人,而是不常联系时,想见也能轻松自然,毫无压力。

在《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中,沈从文这样描写湘西的女子:“门开处进来了一个年事极轻的妇人,头上裹着大格子花布首巾,身穿绿色土布袄子,挂着一条蓝色围裙,胸前还绣了一朵小小白花。那年青妇人把两只手插在围裙里,轻脚轻手进了屋,就站在中年妇人身后。说真话,这个女人真使我有点儿‘惊讶’。”直叙胸臆,将湘西女子的形象客观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沈从文善于观察普通人甚至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在他的观察下,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天真,我们能不为吊脚楼上殷切盼望水手归来的妇人们祈祷吗?我们能不为多情的水手将刚刚得到的苹果送给爱人的举动而感动吗?越是平凡的人,就越能演绎出生活最本真的肌理。

湘西的人以及湘西这块土地孕育了沈从文的才气,一个小学未毕业的青年,只身来到北京。经历了极致的贫穷,体会到了人世的温暖,他的笔没有因贫困而停止过,他的笔更因人世的温情而一直书写着。他的多数作品都是以湘西为原型所写,他热爱他生活的地方,他怀念那个滋养他的地方。那便是湘西。

03

若能温习那过去

若能温习那过去,变硬了的心也会变得柔软······

沈从文的墓碑现位于其故乡湘西凤凰沱江畔听涛山上。生命最终的归属仍然是他引以为豪的湘西小城。落叶归根,这是沈从文对故乡最高的敬意。他的作品将湘西成功带入全世界人民的视野,让人们记住了这个诗意一般的世界。如果他能再坚持几个月,那么可能我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就能早一些时间,可是时间总能轻易抹掉一切,疾病总能轻易侵蚀掉一个人。

但是,温习沈从文的一生,我们既沉迷于他年少的顽皮和对世界的好奇,又惊叹于他投笔从戎的义无反顾,更慨叹于他艺术领域的成就,最震撼的还是他对故乡湘西的“乡愁”。

寒假来临,意味着我们距离春节又近了一步。很多在外打拼的游子即将返程回乡。这是一次必不可少的团圆。

归乡不仅是一种仪式感,更是一种落叶归根的情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不是一句歌词,而是真实的我生活过的地方。冬天室外气温达到零下二三十度。哈尔滨的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冰雕冰雪大世界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夜幕下的哈尔滨更是美轮美奂,各色冰灯下的哈尔滨仿佛置身在冰雪城堡。人来人往的中央大街;典雅庄重的索菲亚大教堂,在冰天雪地中华丽绽放。

四季分明。春种秋收。冬天是最安逸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安装暖气,外面天寒地冻,屋里温暖如春。离别多年,十分怀念家乡的温暖。“归乡”那是抵御一切困境最温暖的避难所。只要回家,任何焦虑、任何压力、任何烦恼、任何不快都可以跑到脑后,轻轻松松、开开心心享受团圆的时刻。

是啊,故乡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自留地。正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

新年将至,这是属于沈从文的“乡愁”,更是我们每个游子的“乡愁”。

作者简介:沈从文,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