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月19日讯(记者 闫璐 见习记者 张振胜) 34年从医生涯,主持开展髋关节置换及脊柱骨折内固定术等大型手术500余例。发表国家级和省级论文6篇, 出版了《创伤骨科疾病诊疗学》、《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专著2部。科技成果2项并获菏泽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二项。成为专业技术骨干及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他把骨科打造成曹县县立医院“金字招牌”,他专业技术过硬,时刻为患者着想,将一切奉献给了患者和工作。他就是曹县县立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骨外科主任—王宗庚。
一份使命 打造医院“金字招牌”
2001年8月,王宗庚放弃了待遇优厚的曹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工作,来到起步中的曹县县立医院,受命组建骨科并担任科主任。
“说实话,刚来时我对科室真不抱什么信心。”王宗庚坦言。当时,由于诸多原因,骨科刚成立的时候,骨干医生紧缺、病源缺乏、手术量少等专科发展难题。但是王宗庚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大家主动“出击”,一步一个脚印,经常到社区、乡镇和村卫生室进行义诊和走访,逐渐扩大了科室在周边的影响力,病人也就慢慢的多了起来。
为了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他把科室当成了家,手术不论大小都亲自上阵。为了抢救病人,加班加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深夜被电话吵醒,急忙赶到手术室的次数已经记不清了。作为科室主任并身兼数职,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他始终心系患者,只要有时间就去病房看望他的病人。“作为一名医生,这些都是我的职责,只要能够治疗病人,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王宗庚说道。
作为学科带头人,王宗庚非常重视学术提升,在他的不断学习和研究下,颈、腰椎体骨折内固定、主管狭窄探查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守治疗及全髋置换术、四肢骨折的治疗均得到患者的诸多好评。骨科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骨科疾病诊疗规范。
医术精湛 以真心换信任
外科医生凭的是“手艺”,王宗庚常说,“医生面对的是人,每次手术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发生医疗事故对于医务人员来讲是万分之一,但对于病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是不可挽回的损失。”王宗庚看起来平易近人,面对病人始终保持微笑。
2017年,一位86岁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退休老教师,在治疗血液病的时候造成股骨头坏死,卧床不起,十分痛苦,几次要寻短见。老人偶然从邻居得知,困扰邻居多年的腿疾经过王宗庚实施的关节置换术奇迹般的好转,也让老人看到希望,并对家人提出意愿要求治疗。但是由于老人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过治疗刚刚稳定,身体素质较差,儿女对此时再做股骨头坏死手术很不支持。架不住老人强烈要求,儿女多方打听几经周折,用轮椅推着老人来到医院,毅然找到王宗庚。经过检查,患者情况虽然复杂,但王宗庚对自己的医术颇有信心。随即对老先生实施关节置换手术,第二天便可以下床走路了。查房时,老先生紧紧抓住王宗庚的手,感激涕零的说:我已经半年没有下地走路了,今天我把你们这一层楼的角角落落都走了一遍。王大夫,我感谢您啊……
2019年2月,依然还是这位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老先生,来到医院直奔王宗庚办公室。由于基础疾病,另一条腿又出现股骨头坏死,此时已经88岁高龄的他身体情况不容乐观,王宗庚有些迟疑,面露难色。老人抓着王宗庚的手说:“王大夫,我宁愿死在手术台上,这手术也要做!农历二月十八是我88岁大寿,我的愿望就是自己可以骑车回老家过寿。”见他意志坚定,家人这次比较理解,王宗庚就接收了这位病人。手术十分顺利,让老人心愿得以完成。直至记者采访的几天前,老人和王宗庚偶然相遇提及两次手术,老人依然热泪盈眶。
“这是患者对我们的信任”。王宗庚说,别人问他“秘诀”是什么,他总是说,“把每一位病人都当作亲人,你用心去体会患者的心,并付出了真心,病人自然就会相信你。”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从医学角度看好病,还要用心去体会患者的心。王宗庚一直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在王宗庚眼里,无论患者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他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并给予最好的治疗。
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医生的工作是繁琐的,王宗庚把大多数时间都奉献给了医院,总是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以精湛的医术减轻其痛苦。他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平凡的人生却让人顿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