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农民组团到试验站观摩优良瓜果品种种植。(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南宁1月20日电(记者赵曼君 车宏亮 黄耀滕)在缅甸首都内比都所在的中部干燥地区,播种水稻的时节二月才来临,家住首都近郊的农民觉代乃已开始憧憬丰收。
觉代乃说,他2017年开始种植中国的水稻品种,学习中国种植技术,水稻品质和产量得以大大提高,今年他有信心获得好收成。“按照缅甸传统的种植方式,每英亩通常有60筐(21公斤/筐)左右的产量,而现在每英亩产量多收了将近50筐。”
近年来,中缅两国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中国连续多年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外资来源国。其中,农业合作是一大亮点。
试验站杂交玉米丰收,缅甸农民自发前来观摩。(受访者供图)
201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支持下,广西农业科学院,缅甸农业、畜牧和灌溉部,以及中缅双方多个企业在内比都共建中(广西)—缅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引进、筛选、示范和推广中缅两国农作物优良品种,同时开展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参与承建的广西皓凯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介绍,公司已在缅甸引进中国的水稻、玉米、瓜菜等102个品种开展试验和示范种植,以筛选出适宜缅甸种植的优良品种。“目前已有2个水稻品种、2个玉米品种获得缅甸种植许可。”
公司董事长杨名通表示,中国水稻品种亩产更高,也有利于改良缅甸稻米口感,提高出售价格。
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苏宫村板苏屯,农民阮仕耘告诉记者,最近一年,他试种的两个水稻新品种收成都不错。“产量明显提高了,水稻亩产基本稳定在1000斤左右,过去通常是每亩七八百斤,而且新品种的抗病性和抗倒性也更强。”
阮仕耘提及的新品种来自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广西试验站,是广西农业技术企业在引进缅甸优质稻基础上,与中国水稻杂交改良而得。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我们可以实现两国农业合作共赢,中缅两国农民也得以受益。”杨名通说,近年来,仅皓凯一家企业便引进了缅甸39个农作物品种至广西进行试验。
2019年1月,借助广西“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缅甸农业、畜牧和灌溉部植物病理学研究组助理研究员乔乔珊获得到广西农科院工作一年的机会。2020年1月初,她结束在桂工作,返回缅甸。
乔乔珊给试验幼蕉注入香蕉枯萎病菌。(受访者供图)
乔乔珊说,来华工作一年,不仅提高了她在分子生物技术领域的技能,还强化了植物病理学方面的理论储备。“我将通过实践训练、研讨会和学术报告等形式,把来华所学所获分享给缅甸同事。”乔乔珊说,期待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服务更多缅甸农民。
据中方统计,2018年,缅甸有600余人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2019年达700多人,其中不少人选择在广西落脚。过去两年,共有9名缅甸籍青年科研人员来到广西科研机构工作交流,研究领域大多是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学,与农业密切相关。
缅甸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梭岱南说,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在中缅两国的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广西气候和缅甸掸邦和克钦邦相似,广西牵头在缅甸建立的几个农业合作项目,将会进一步推动两国农业领域的合作。
缅甸农业、畜牧和灌溉部农业司司长耶丁吞说,中国的农企和缅甸农民已经开展一些合作,中国的种植技术先进,缅甸农民也需要优良品种来提高产量,加上中方技术支持,缅甸农民有望获得更多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