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松与盛世同那一场超越时空的爱情

他俩,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的创始人之一,一个是新疆督办盛世才的妹妹。她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新女姓,他是她回忆中坚贞无比的共产党人。短短一年的婚姻生活,永生永世、无法忘怀的美好爱情。

2019年12月13日,上海新渔阳里6号(现淮海中路567弄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俞秀松继子俞敏和毛泽民外孙曹耘山亲切相见,他们的前辈在峥嵘岁月有过特殊交往和情谊。曹耘山的长辈钱希钧曾经送俞秀松上轮船赴苏联,在他的记忆中,“我记得他穿一套咖啡色的中山装,很有气派。临别时秀松握住我的手说,好好学习,回来再见”。

俞敏(左)与毛泽民外孙曹耘山夫妇参观新渔阳里 隗宸昕 摄影

柴房里翻出来的珍贵日记

1996年,浙江诸暨次坞镇,山清水秀。上海来客安志洁(原名盛世同)和俞寿臧走进溪埭村俞家祖屋,想寻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俞秀松的遗物。

俞秀松1899年出生在诗书耕读之家,父亲俞韵琴,清末秀才,当过诸暨县教育局局长,在村里办了行余小学。俞秀松少年时代读书很用功,俞韵琴原先期望子承父业搞教育。可是,俞秀松立志“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西南北人”,1919年离开家里以后就没回来过。他还闹过一个笑话,给父亲写信,称俞韵琴同胞。俞韵琴很恼火,这个儿子伦理也不讲了。但俞韵琴还是很幽默地回了儿子一封信:“中国有四万万同胞都是你同胞,一人给你一块钱,你就有钱了。”说到做到,俞韵琴给俞秀松寄了一块钱。

1931年俞秀松在莫斯科

老家的俞家小妹俞爱春对来自上海的哥嫂说:“我家以前好像看到过日记和信,还看到几本书。”他们一起到柴房去找,翻出了一本俞秀松的旧日记,但其他东西都被当糊墙纸糊掉了。日记中有着极其珍贵的党史资料。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5人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发起创建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

俞秀松在1920年6月27日的日记里写道:“夜,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译的《共产党宣言》到独秀家去,这篇宣言底原文是德语,现在一时找不到,所以只用英俄日三国底译文来对校了。”

原来,陈望道受《星期评论》之邀,在浙江义乌老家分水塘村翻译《共产党宣言》。他为了不影响家里人,在柴房里翻译这本书。母亲很心疼他,经常送水和吃食。有一次送了红糖和粽子。陈望道忘我翻译,拿了粽子,没有蘸红糖,蘸了墨汁吃下去了。

书稿在义乌译好后带到上海,陈望道和俞秀松住在一起。当时,俞秀松在厚生铁厂做工,实现他“投身到劳动界”的诺言。他早晨读世界语;上午先读英语,后看书报;下午做四小时工,再预备教材;夜看书及记日记。

翌日,俞秀松把书稿送给了住在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的陈独秀。

俞秀松在1920年6月28日的日记里写道:“九点到独秀家,将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他,我们说些译书的事。”

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正式成立,俞秀松被推选为第一任书记,成为共青团第一棒火炬手。团的发起人还有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袁振英、金家凤等。

不久,在新渔阳里成立了外国语学社。校长是杨明斋,俞秀松当秘书,负责平时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外国语学社对外公开招生,打着学外语的旗号,学生有各地先进青年社团派来的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蒋光慈等,许多人分批到苏联去学习。

1921年3月,共产国际和少共国际邀请中国代表到苏联去开会。俞秀松作为代表到苏联去参加共产国际三大和少共国际二大,所以他没有能参加中共一大。

天山下的生离死别

1935年,俞秀松等25人受联共(布)中央委派从苏联到新疆工作。当时新疆地方政府采取“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此时新疆的实际执政者是督办盛世才。盛家有五个兄弟和两个妹妹,盛世才是老大,盛世同是最小的妹妹。

俞秀松化名王寿成,在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担任秘书长和新疆学院院长。盛世才认为他很有才能,就请他给自己的女儿当家庭教师,同时也给小妹盛世同补习功课。

俞秀松与盛世同在工作学习当中产生了感情。盛世同回忆说:“在我们接触多了,交流了思想和认识后,他提出愿意与我结成终身伴侣。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未成婚。他说:‘我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父亲要我回家去结婚,女方是我老师蒋先生的女儿,但是我拒绝了这种包办婚姻。我认为必须互相了解,由恋爱而结婚。我曾为此和父亲三击掌,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新女性,终身不婚。’他并且严肃地对我说:‘我是完全了解你的,不是因为你是督办的妹妹,你确实是我理想中的新女性’。”

有一天,俞秀松送给盛世同一张照片,背面写着:“送给我唯一心爱的同妹,愿意在愁苦中与你一道儿生活!你的松。”

盛世才对于俞秀松做他的妹夫十分满意。盛世同的母亲有点顾虑,觉得两人年纪相差太大,俞秀松那年37岁,年长盛世同16岁。

年龄不是障碍,共产党人俞秀松和新疆“公主”盛世同情投意合,水到渠成,苏联驻迪化总领事也积极促成这段联姻。

1936年7月28日,俞秀松和盛世同在迪化西公园举行婚礼,包尔汉等知名人士都参加了婚礼。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特地送了礼物———一块富有俄罗斯风格的金属艺术匾,中间刻有“尼基塔杀怪蛇救美”的神话图案,四周镶嵌莫斯科名胜。苏联新闻电影制片厂专程来拍摄了婚礼电影。

1936年俞秀松与盛世同合影

盛世同曾深情地回忆说:“结婚后,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理想,生活充实,精神愉快,业余生活也很丰富。他下班后,如无会议或活动,我与他学写大楷书,他的字很漂亮。画画是我们共同的兴趣。记得有一次他画了一对羽毛华丽、活泼可爱的双鸟栖息在花枝上,交头细语;我画了两枝荷花,含苞待放,粉色的花朵下衬托着伞状的绿叶,随风起舞,娇嫩可爱。”

那时,由红五军、九军、三十军组成的西路军400余人,由李先念等率领进入星星峡。俞秀松积极协助新疆省政府迎接。当俞秀松获悉哈密警备司令部有人谋反,企图消灭西路军,立即与盛世才商量,火速调集力量进行防备,制止了谋反活动。并由盛世同的二哥盛世英驾车带队,派了40多辆汽车,迎接西路军余部安全进入迪化。

1937年,王明、康生从苏联回延安,路过迪化。12月,盛世才按照王明、康生的指示,派了几个卫兵把俞秀松抓起来了。

当时,盛世同十分愤怒,立即打电话质问盛世才为什么无故抓人。接着,盛世同天天到督办公署去闹着要人。盛世同联络四哥盛世骐、五哥盛世骥一起营救俞秀松,但无果。

1938年5月,苏联派飞机要把俞秀松押回到苏联。盛世同回忆说:“到了机场,看到一架苏联军用飞机停在机场上,还有数十名荷枪实弹的士兵。他们催促秀松上飞机,生离死别就在眼前,秀松紧紧抱住我,含泪说:‘同妹!要坚强,多保重,但愿我们能重逢。’他上飞机后,马达声响了。飞机腾空而起,我的心几乎碎了。他手拿帽子,从机窗口不断向我挥手。飞机渐渐远去,亲人被夺走了!我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谁知机场一别竟成永诀。”

盛世同茶饭不思,形单影只,心结解不开。她想,俞秀松对新疆建设也好,对你盛世才也好,帮助这么大,你为什么把他抓起来?盛世同要与哥哥盛世才决裂,不姓盛了,她跟着她母亲姓安,改名安志洁,至诚高洁。

安志洁苦等俞秀松十年后拍了这张照片。在照片的反面写着“你还认识不认识她,十年等待你的她!”

咬定青山不放“松”

俞秀松遇到飞来横祸,杳无音信。安志洁颠沛流离,从新疆来到重庆,从重庆又到南京。此时,安志洁查看物品时,意外找到了一封信———俞秀松在新疆给父亲写信,因战乱而邮路不通,有一封信没寄出,放在一件棉衣里。安志洁根据信封上的地址,跟公公俞韵琴联系上了。恰巧,公公俞韵琴也在南京。那天,她带着礼品和俞秀松在狱中穿过的棉衣去看望老人家。俞韵琴手捧棉衣,老泪纵横,安志洁的泪水夺眶而出。

1948年冬,盛家人都要去台湾,劝安志洁一起走。安志洁拒绝去台湾。寻找她心爱的松哥,是她一生当中最大的愿望。

俞韵琴从南京到杭州,安志洁跟着公公辗转。后来,俞韵琴从杭州回到诸暨,安志洁也去了俞家老家。俞韵琴给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写过信,通过渠道获悉,俞秀松人已不在了,只不过怎么死的不知道。俞韵琴比较传统,眼看俞秀松已经十多年没有音信,媳妇还在苦苦寻找,没有改嫁,他很看重安志洁,说:“这样吧,俞秀松和你结为夫妻,你就是我们俞家的人。”于是他劝媳妇和俞秀松五弟俞寿臧结婚,安志洁考虑后也同意了。

俞寿臧和安志洁合影

安志洁和俞寿臧结婚前有个协定:俞秀松参加革命,没有接班人,也没有后代。她与俞寿臧结婚以后生下的第一个儿子和第一个女儿,就过继给俞秀松。根据婚前协议,他们生下的儿子俞敏,女儿俞雁都过继给伯父俞秀松。

安志洁的妈妈安景凤为了陪伴女儿,留在大陆,没有去台湾。俞敏记得小时候住在上海的长阳路上,外婆教他们念唱山东歌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他还记得,那时经常吃的菜是煮粉条。

那时,俞家生活拮据。安志洁收养了哥哥留在大陆的几个儿女,家里吃饭的人比较多。她经常携着俞敏沿东大名路走,到汇山里当铺当东西,把家里从新疆带来的首饰细软、皮衣挂毯都当了换钱。

但是,俞秀松的重要东西一件也不能丢,她悉心保存。有斯大林送的艺术匾、照相机,还有俞秀松睡过的铁床、戴过的眼镜、他俩一起用过的银质刀叉。

上个世纪50年代,安志洁积极参加里弄工作,当上了居委会副主任,还组织了居民读报组。她原来在新疆女中附小当过教师,一直想继承俞秀松搞教育的夙愿,就在上海举办了勤精补习学校,亲自任校长,到打捞局、救火会为工人扫盲补习文化。她还当过嘉陵中学等学校的代课老师,可是迟迟没有得到转正。

哪知有一天,她突然被人带走了。第二天,俞家来了几个带枪的人,俞敏还小,吓得不敢吭声。带枪的人顺着梯子往上爬,打开阁楼口却不敢进去,用手电筒照了半天,生怕黑暗处射出子弹。原来有人诬告,说盛世才从台湾潜入上海的妹妹家,结果是虚惊一场,里面什么也没有。

安志洁被误关了20多天,在讯问中,安志洁说到她是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俞秀松的妻子,这才被送回家。

后来,公公俞韵琴给毛主席写信反映情况。1962年,中央人民政府给俞秀松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以表彰俞秀松对革命的功绩。

1968年,16岁的俞敏报名去黑龙江军垦农场。母亲安志洁把俞秀松穿过的苏联马裤呢制服送给儿子御寒,衣服上的铜纽扣还是原配的。俞敏穿着马裤呢制服,驾驶苏制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在黑土地耕耘。后来,俞敏转到诸暨老家务农,再回上海工作,成为党史研究专家。

俞敏站在他和俞秀松都穿过的马裤呢制服的展柜前 隗宸昕 摄影

1982年,曾与俞秀松共事的包尔汉先生给中央、上海写了多份证明,安志洁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并被推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她填表时说出了年龄的秘密,她读小学时把年龄改小了4岁。她的出生年份不是1919年,而是1915年。

此后,安志洁致信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要求苏联政府查明真相,为俞秀松书面平反。苏联解体后,安志洁也给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和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去信,请他们早日查明秀松冤案的真相,尽快给予书面平反证明。

经过安志洁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1996年,在中国大使馆的帮助下,俄罗斯检察院为1939年死于冤案的俞秀松出具了平反证书。

安志洁参加上海市政协照片

1999年安志洁(前右三)在诸暨出席俞秀松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

如今,俞秀松和毛泽民两位烈士的后代俞敏和曹耘山,都在对100年前外国语学社输送干部去苏联的历史进行了解和探究,渔阳里的火炬,将永不熄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