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妈妈是一位新手妈妈,一直坚持纯母乳喂养,但是最近她总觉自己的乳汁不足,喂不饱宝宝,原因是当宝宝哭闹的时候,她会用手指放在宝宝嘴唇周围试探,看宝宝会不会张开嘴做出要吃奶的口型,但奇怪的是,每次宝宝都会张开嘴,于是妞妞妈妈就判定宝宝哭是因为饿了,所以赶紧抱起宝宝就开始喂奶。
于是,妞妞妈妈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奶水不足,所以导致宝宝频繁饥饿?
其实妞妞妈妈遇到的这个情况是比较普遍的,我们总是担心宝宝吃不饱,只要宝宝哭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宝宝肯定饿了,然后立刻就给宝宝喂奶,宝宝只要一吃奶立刻就停止了哭闹,所以妈妈就会更加认定宝宝真的吃不饱。
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吃饱了是每个纯母乳喂养妈妈必备的技能。
一、错误的做法:用手指试探宝宝口唇周围
其实,妞妞妈妈用手指试探的方法是错误的,对于小月龄宝宝来说,不论你什么时候用手指碰触宝宝的口唇周围,宝宝都会张开嘴,像是要吃奶的样子,即使是你刚喂完奶,这是因为一个原始反射叫做:吸吮反射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是哺乳动物及人类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是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一种,当用乳房或手指碰触新生儿的口唇及周围时,新生儿会相应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蠕动,在宝宝3-4个月以后会逐渐消失,被主动的进食动作替代。
所以,如果我们用手指碰触来判断宝宝现在是不是饥饿的状态,宝宝十有八九都会张开嘴显示出嗷嗷待哺的样子来,如果我们用这个信号来喂宝宝,宝宝也不会拒绝,长此以往有可能会造成以下弊端:
不容易建立喂养规律,宝宝总是吃小顿奶
容易造成过度喂养
二、正确的做法:看大便、小便和体重
宝宝有没有吃饱是需要通过客观数据来科学判断的,而不是靠我们的感觉,并且在不同的月龄段,参考的客观数据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1、0-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宝宝:看大便、小便和体重
6个月前的宝宝还未添加辅食,主要的食物来源都是妈妈的乳汁,这个阶段最客观的数据是大便、小便和体重,通过观察这3个数据来科学判断宝宝是否摄入充足,具体方法是:
1)大便的规律
出生后第一个24小时内应该要有1次大便
出生后第二个24小时内应该增加到2次大便
出生后第三个24小时开始,每天至少有3次大便
出生后第3天胎便开始变为黄色的大便
第4天后,每天应该至少有3次1元硬币大小的黄色大便
第3-4周左右,有的宝宝开始攒肚子,可能数天才会排便一次,这次的排便量明显多,并且形状仍然是柔软、金黄的正常大便
2)小便的规律
出生24小时以内应该至少有1次小便
每天增加1次小便直至第5天
第6天开始每天应该至少6次小便(数尿不湿即可)
小便的颜色应该是透明或者浅黄色的清亮尿液
3)体重的规律
出生2周内恢复到出生时候的体重(因为有生理性减重)
前3个月内,宝宝的体重每周至少增重141克,每月至少增重约600克
4-6个月开始通过观察生长曲线图来观测体重增长趋势
如果宝宝无法达到上述标准,就要考虑是否是母乳摄入不足了,这些数据是非常客观的,能够判断出宝宝到底有没有吃饱。
所以建议新手妈妈可以准备一个本子,每天记录宝宝的大便、小便次数,每周定时给宝宝测量体重,即使出现了问题,在咨询医生的时候也能提供最直观的数据来。
2、6个月(添加辅食以后)的宝宝: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来判断
当宝宝添加辅食以后,就需要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来观察,生长曲线包含体重、身高、头围以及BMI数值。
宝宝自己的曲线走势如果是匀速平稳增长,不超过最高标准线,也不低于最低标准线,没有出现陡然增加或者降低的情况,一般来说都是正常的。
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速度都不是匀速的,切不可拿自己宝宝的数值和其他宝宝进行对比,遵照自家宝宝的发育规律才是科学的。
我是婴幼儿睡眠顾问墨仔妈妈育儿,专注分享婴幼儿睡眠、大运动发展、母乳喂养知识,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及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