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九病,老鼠灭亡大明?还原《大明劫》中惨烈的明末大瘟疫

编者按:之前,冷兵器研究所推出了《汉末中国死了5000万,拜占庭没了2000万,论瘟疫黑死病只能排第三》一文。有网友反对文中“由于张仲景的成就,东汉三国之后中国再没有爆发过死亡超过1000万人的瘟疫”的观点,认为明末大瘟疫的死亡人数就超过了1000万,并觉得中医对抑制瘟疫的作用并不大。本文就来说说明末大瘟疫,及其相关的另一位名医——吴又可。

明清时代,由于人口流动的频繁,瘟疫的爆发是较多的,多数省份五分之一的年数都有瘟疫的记录。王朝更替的时代,由于战乱、饥荒导致的人口死亡和行政秩序的失控,瘟疫就越发严重。但汉末三国之后,中国确实没有爆发过灭世级别的大瘟疫。明末大瘟疫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并非像汉末瘟疫那样全国性爆发,而明朝人口呈现出北少南多的特点,华北人口并不是很多。明末人口的损失,主要还是小冰期导致的大规模饥荒,以及战乱的破坏,尤其是清军疯狂的屠戮烧杀导致的。笔者认为,明末瘟疫导致的死亡应在数百万级别,程度较之汉末大瘟疫的数千万人还有距离(汉末瘟疫造成至少3000万人死亡,汉末乱世后人口仅剩1000余万的估算是已经考虑到人口隐匿的结果,实际上西晋建立前夕全中国在册户口仅有440万人)。

▲曹树基教授

曹树基教授认为明末大鼠疫造成1000万以上的人口损失,以力证其提出的“老鼠亡明”的说法,未免对明末瘟疫导致的人口损失有所夸大。如果明末大瘟疫真的达到灭世级的破坏性,理应对大顺军和清军也造成很大打击才是。不过明末大瘟疫的惨烈在中国也是数百年一遇的,确实造成了北方人口的严重伤亡。万历初年,就有零星疫情,“万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在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阖门不起”。研究者推测,俺答封贡之后汉地和蒙古草原交流增加,蒙古草原上的鼠疫被带到了中原。万历后期小冰期正式开始后,由于人口大量死亡,瘟疫大规模爆发,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气温下降和旱灾导致老鼠成群迁徙,引发了瘟疫的快速传播。

▲《大明劫》中军队遭受瘟疫的惨状

鼠疫的情况,先是腋下和大腿间生一个硬包,然后吐血而死,服药无效,亲友们即使有活着的,也不敢问吊,有人一家死绝,无人收葬。由于饥荒,人们往往捕捉老鼠或者以死鼠尸体为食,并成为流民四方流亡,这就越发促进了鼠疫的传播。在蒙古高原上的定期鼠疫爆发,就是因为游牧民族为了补充食物来源捕食草原黄鼠等鼠类所致。从1408年到1643年的200多年间,发生大瘟疫19次,只相当于汉献帝一朝的数量。这足以证明张仲景的医学研究成果普及之后,中国抗击瘟疫的水平是上升很多的。但明代瘟疫又尤其集中于明后期,以崇祯朝最烈,这是小冰期肆虐以及政府赈灾机制崩溃的结果。

崇祯九年(1636年),鼠疫开始在陕北的榆林、延安肆虐,但由于陕西已经人口流散严重,鼠疫并没有大规模蔓延到关中地区。崇祯十三年(1640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则是瘟疫在华北毁灭性席卷的五年,尤以河北最为严重。崇祯十六年,(1643年),京师大疫,死者在20万人以上,而当时北京人口为80万到100万,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死于鼠疫。

▲《大明劫》海报

前些年很火的历史电影《大明劫》,就描述了当时华北鼠疫蔓延的惨状。这里,我们就要讲明末瘟疫中涌现的一位名医——吴又可,也就是《大明劫》的男主角。按照影片的说法,吴又可的《瘟疫论》所记药方“达原饮”对于抗击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做出了贡献。笔者才疏学浅,无力考证,且留待方家赐教。

▲但吴又可的医学成就是不容抹杀的。

明末鼠疫时,医生们使用伤寒法治疗,即张仲景流传下来的方剂,往往无效。这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是伤寒法过去长时间内是有效的,其二,汉末大瘟疫在内的旧时瘟疫应当并非鼠疫,因此伤寒法对于鼠疫的效用有限。江苏吴县名医吴又可面对崇祯后期瘟疫在华北疯狂爆发,甚至蔓延到南直隶地区(现代的安徽和江苏),瘟疫爆发时“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的惨状,深有感触,写下了医学名篇《瘟疫论》。吴又可认为,瘟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于天地间存在有一种异气感人而至。

▲《大明劫》中的吴又可剧照

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指出,虽然张仲景《伤寒论》中提出时行之气有传染之说,但据实际情况,有时行之气未必有疫,故而时行之说不可使人信服。人之是否得疫病,是由于厉气所致。厉气是杂气中之一,每年都存在。疫气的存在盛衰多少,与地区、四时与岁运有关。感受疫疠之气之后,可使老少俱病。这是在张仲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瘟疫的传染性,并猜想到了病原体的存在,比欧洲要早近200年。列文虎克在17世纪就发明了显微镜并发现了微生物,然而欧洲仍然到19世纪才提出病原体学说,首先提出微生物导致疾病的医生塞麦尔维斯,甚至被当做精神病不被认可而抑郁自杀。

▲列文虎克在17世纪后期就发明了显微镜。由吴又可的研究观之,如果没有清朝的闭关锁国,显微镜快速流传到中国,中医是有可能自发发展出近现代医学体系的。

吴又可又明确指出,瘟疫由口鼻侵入,通过呼吸传播,强调与病患隔离的意义,并发明了治疗鼠疫颇有疗效的“达原饮”,成为中国温病学的开创级人物(温病,即瘟病也)。

▲叶桂,字天士

1644年,清军南下,吴又可因拒绝剃发,遭到杀害,妻儿随之自尽。但他的医学成果,在清代得到叶天士、薛生白等人的传承,发展成为完整的温病学体系,中医在清末鼠疫流行时与西药一同发挥了重大作用。清末大鼠疫爆发于云南,而传染到世界各地,但中国死亡200万人,而印度死亡多达900万。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海云天,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