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一场瘟疫、被晚清政府平定、此人功不可没

​从晚清到现在,中华大地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人和事,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1910年10月,满洲里一家客栈里,两位从沙皇俄国归来的中国矿工突然神秘死亡,几天后,千里之外的哈尔滨也出现了相同症状的死亡案例,1910年12月,鼠疫开始在东北三省暴发,疫情蔓延迅速,黑龙江,吉林两省死亡人数达39679人,占当时两省人口的1.7%,哈尔滨地区尤为严重,当时的哈尔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集散地和交易市场,这里聚集了大量从山东和直隶进入东北的劳工,还有数万的小商贩也随季节变化,向北移动,这些庞大的人群中,有为数不少的鼠疫感染者,一旦大规模的春节返乡潮开始,瘟疫势必会传播到关内。

当年的清政府并无专门的防疫机构,沙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甚至以武力相要挟,最后经外务部推荐,清政府派精通流行病学的伍连德医生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指导防疫工作。

伍连德(1879年3月-1960年1月),字星联,祖籍广东广州府新宁县,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博士,中国检疫、防疫医学的创始人,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创办者。

1911年1月,伍连德当时年仅31岁,他在哈尔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他精通细菌学、流行病学与卫生学,他不避艰险,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索疫病流行途径,并采取了加强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措施,从接受任命到扑灭疫情,各种压力和议论不断。

当时的哈尔滨,由于人口繁杂,当务之急是确定病原体,而确定病源需要病理学支持,这就需要解剖尸体,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者为大,解剖尸体无疑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伍连德认为无论多大的阻力都必须要解剖尸体,才能找到发病原因,12月27日,抵哈尔滨仅三天,伍连德就进行了一场尸体解剖,这是中国第一例有记载的病理解剖,迫于压力,伍连德解剖尸体有时只能秘密进行,经过细菌提取并检验之后,找到了鼠疫杆菌,确定了流行病是鼠疫。

病原体找到了,但这场鼠疫真正的发源地,却是我们的邻居沙皇俄国,俄国人喜欢名贵的毛皮,但不是人人都买得起,为此,俄国有些商人找了另一种动物旱獭,用它的毛皮做成了替代品,为了赚大钱,当时的俄国人大肆抓捕旱獭,而且随意地丢弃旱獭尸体,甚至吃旱獭,于是在1910年那一年,肺鼠疫在西伯利亚爆发了,鼠疫一爆发,俄国政府开始戒严,还把染上鼠疫的中国劳工赶回中国,于是,鼠疫被中国劳工带去了满洲里和哈尔滨。

疫情扩散后,在东北的日本人也开始了他们自己认为可行的防疫方法,就是大量捕杀老鼠,这一防疫方法随后被俄国效仿,他们甚至认为很快就可以控制疫情,一直觊觎我国东三省的日本甚至还向清朝统治者提出了将防疫控制权交到他们手里的建议。

可是哈尔滨的疫情并没有因为大量灭鼠而被控制,每天死亡的人数仍然呈上升趋势,经过解剖分析,致病的鼠疫杆菌并没有在老鼠身上找到,传播鼠疫的通常是活跃于老鼠身上的跳蚤,在天寒地冻,气温在零下30多度的东北,跳蚤活跃不起来,鼠疫到底是如何传播的,伍连德医生经过分析后,找出了几个与鼠疫病症不同的特点,最后他大胆提出此次的鼠疫为“肺鼠疫”,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此说法提出后,备受质疑,日本医生和法国医生他们都强烈反对伍连德的设想,对飞沫传播这一说法更是认为是无稽之谈。舆论一边倒支持外国医生意见,伍连德孤立地站在了风口浪尖,但他坚持自己的看法,与各方势力进行抗争。

就在争执相持不下时,法国医生梅斯尼染上鼠疫死亡了,而伍连德经过调查得知,梅斯尼是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触了病人而感染上鼠疫的,这让他更加确定疫情是通过飞沫传染的。

伍连德迅速向清政府申请,立即封锁哈尔滨,停止铁路营运,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等措施;同时,他还要求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医生,戴专用口罩上岗,这种由两片纱布夹一块吸水药棉的口罩,成本很低,作用很明显,被人称之为“伍氏口罩”。

在伍连德的指挥下,疫区被分为4个区,每区由一名卫生官员主持,配有助理、和为数众多的卫生差役与警察,救急队内分诊断、消毒、抬埋、站岗等诸多岗位,每天,各区派出几十支搜查队,挨家挨户检查疫情。一旦发现有人感染鼠疫,立即送到防疫医院,房子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就在防疫措施全面展开之后,每天死于鼠疫的人数仍然还在上升,防治措施到底有没有效,人们恐惧不安、绝望情绪在民众蔓延,伍连德认真审视整个防控措施,发现了存在的一个漏洞,那就是死者的尸体的处理不当。

因东北气候寒冷,土地被冻,鼠疫死亡者的尸体大多数不能深埋于地下,被胡乱抛弃在市郊道路旁,一旦气温回升,尸体就成为传染源。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用火烧,但这与中国传统思想相悖,很难执行,伍连德没有放弃,他向朝廷上书,要求允许火葬,最后清政府同意了这个请求,很快,伍连德就实施了集体火葬,当时的媒体报道,伍连德医官亲自清点检查尸体数目,全程跟踪焚烧,务求焚化干净彻底,此后,鼠疫死亡人数日渐消减,到1911年3月1,鼠疫死亡人数为零,蔓延6个月,波及东三省及河北、山东多个市县,死亡人数达6万余人的流行大鼠疫终于被扑灭,使人类避免了一次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的涂炭。

伍连德以其丰富的学识,严谨求实的精神与卓越的组织才能,受到当时百姓的信赖和国际医学界的赞赏,在当时疫情严重的局势下,短短几个月就扑灭了震惊中外的鼠疫流行,伍连德也一时被国内外誉为防疫医学方面的权威专家,1911年4月,在奉天召开了有美国,日本、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中国.....等11个国家医学专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讨会议,伍连德当选为会议主席,会上,他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这次防治鼠疫的经验,与会的各国专家交流了各国的科研成果。会后,伍连德被中国政府委任命为外交部医官。

伍连德博士作为现代医学先驱、著名公共卫生专家家、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创建了显赫的业绩,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目前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高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弘扬他的医学精神,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