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六妙门

大小乘修行法门都不离十念法,其中念安那般那为一切修定法门之共法。天台宗的六妙法门(又名小止观)也是念安那般那的一种。同时也是修证菩提道果之简要法门。六妙法门指: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数息为六妙门第一步。一呼一吸,叫一息,也叫一念。数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计算其次数,目的在于去除妄想,凡夫一念间有八万四千烦恼,数息等于打鱼拉网,慢慢收拢后,到心无散乱时就不要数了。如果再数,则是头上按头,多此一举。不用数之后即须随息。计数方法,大致分下例三种:1、由一数至十,再由十倒数至一,如此反复,做到呼吸时只有数字没其他杂念。(1、2、3……10、9、8……2、l……)。2、由一、二、三……按次计数下去,数到最后,这中间没杂念妄想,数字没差错,心念配合呼吸就是初步的成功。(1、2、3、4……99、100……)。如在数息中,岔入其他妄想,须从头数起。3、数息分两种即数入与数出。数入即吸时计数。数出即呼时计数。体弱多病者宜数入息;血气旺盛,欲望多者宜数出息。呼吸对风大的感受分别为风→气→息三个层次。开始呼吸粗,为风;静定后呼吸较细,为气。再进一步身心宁静,只感觉自己内在呼吸,听不到呼吸声音,就是息。

到息,就不要数了,即进入随。静坐数息时,呼吸自然,身体放软,不是练气功(非佛法),耳朵听自己呼吸。如在闹处修,听不到呼吸声,便用感觉来听。此时至少有三处用心:一感觉不好或好,二听呼吸出入息,三计数出入息。须注意如有妄想则重新计数。因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此言不虚,例如拿笔写文章,半天未落笔前,不知多少念头妄想产生。然而一旦灵感来时,则运笔如神。光速尽管快,还是不如念速快。西方极乐净土,固然离我们那么遥远但一念之间,屈伸臂顷,即到莲池。静坐,表面像似静静的坐在那里,事实上,内部心念,在开运动会、讨论会,此即所谓坐驰。真正的禅定功夫,必须达于坐忘:即忘了身体,忘了一切,才是定。数息过程中,身心会有变化,常会发现病症,这些疾病潜伏在体内,经由修持才发觉。数息功夫好,自然却病延年,身心康乐。

其实六妙门只有一个门,一个方法:利用你的风大。生命都是气嘛,打起坐来,思想到处飞,收不拢来。思想为什么不能清净?因为电风扇的电源没关掉;是说呼吸在动;呼吸动思想就动,思想动呼吸就动;换句话说,心、息两个没合在一起。有句骂人的话:没有出息。这是道家的话,说你呼吸不对,没有出息,闷住在那里笨笨的,要有出息才对,没出入息是死人。

呼吸往来,是风动,行阴的关系。呼吸为什么往来?因为你思想没有宁静。这两个哪个为主,哪个为附带的呢?都不对,两个平等的,天平一样。你如果呼吸和思想宁静了,天平就平稳了,不是心先动还是气先动的问题。道家懂了释迦牟尼佛修出入息的法门,说个比喻叫降龙伏虎,要把这个、那个思想拴住。思想像飞鸟一样,乱跑的,自己做不了主。思想来不知所从来,去不知所从去。如果把注意集中在呼吸上,思想拉回来了。但也不要故意去呼吸,我们这个鼻子的呼吸往来,你平时也没有特别注意,现在坐起来什么都不管,能够听得见呼吸更好,听不见也会感觉得到,感觉一进一出。你感觉第一下,感觉第二下,思想跑开了,你就晓得两个分开了,赶快把它拉回来,道家叫男女结合,阴阳双修,等于女人跟男人配合连在一起。道家说阴阳配合中间有一个媒婆叫黄婆,就是意,你那个意识要把呼吸跟思想拉在一起。不要太注意哦,呼吸本来有来往嘛。一上座什么都不管,意识只注意这个呼吸,思想就与它结合在一起,不乱跑了,方法很简单的。但一般人做不到,佛就告诉你数。怎么数?你知道呼吸出去,注意它出去又进来。一进一出叫一息,你数一;再来一进一出,数二;再来一进一出,数三;记这个数字。如果呼吸一进一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到十以后,还有个方法,不数下去了;再呼吸一进一出数九,再一进一出数八,倒回去数。如果呼吸一进一出数到三,中间想别的了,不算数,重新再来,再数呼吸一进一出数一。如果数到六,又有别的思想岔过来,不算数,再来从一数起,这叫数息法门。

每个人想想看,呼吸本来天性一进一出,本来有的,对不对?同时我们还有一个作用,感觉到自己有没有注意呼吸。哎呀,不对了,它又乱想了。这一心就有三个作用。说不要三心二意,三个心二个意,你看我们生命里头多么热闹啊。三心二意合起来归一心,只要注意呼吸,不要太用心,自然放松,呼吸到哪里不要管,你会感觉到的。这个呼吸到胃了,到哪里了,你跟着这个去也是妄想,因为心跟息没配合为一。数息的目标再讲一遍,你打起坐来数息一二三,为什么用数呢?能数的是心念,不管你数不数呼吸,同呼吸没关系,不过借用呼吸把这个心念拉回来,跟呼吸配合。呼吸是生灭法,进来又出去,出去一定是空的嘛,你数那个空的东西干嘛!可是佛为什么叫你用数息呢?因为你心拉不回来,所以用呼吸往来做工具,把心拉回来,心回来你就不要数了嘛!不数干什么?随。

【法华子*2020年1月18日恭敬顶礼编制,为法华缘社师资班学习教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