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官方疫情通报更新
截止到2020-02-03 11:19分,全国数据统计:
神棍局会每日准时播报。
2.
新型冠状病毒与非典
2003年非典的时候,第二季度GDP增速从一季度的+11.1%下降到+9.1%(第三次经济普查后数据),降低了2个点。
非典”并不是人类研制出了专用疫苗或特效药物,而主要是随着气温升高、防控趋严,病毒的传染被基本隔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在加速扩散,疫情对餐饮、交通运输、娱乐和旅游等行业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但要评估其对全年经济的影响还为时尚早,基于和2003年“非典”(SARS)疫情的比较,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2003年 vs 2020年,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想根据非典的经验毛估下对今年经济数字的影响,我想了想,可能光看全国数据还不行,还得参考下当年北京的情况。
一个国家 vs 一个城市,无论规模还是结构,区别都很大,但我觉得2020年的中国和2003年的北京,在很多程度上还是蛮像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到五成多,接近2003年北京六成的水平。
SARS肺炎发病于2002年11月至12月初在广东河源、中山等地先后流出,到2003年7月患者明显减少,前后持续约八个月。2003年底全球报告SARS病例8096例,死亡770余例,其中中国内地5327例,死亡349例;香港地区报告1755例,死亡299例。
A股市场开盘在即,疫情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备受关注。通过回顾2003年“非典”疫情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的影响:
上图是各个时期非典对于股市的影响走势,虽然市场整体调整了8%,但是很快市场就创出了新高。
综合分析,新华基金认为,疫情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不改变经济内生的运行趋势。
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GDP增速在2003年Q2下滑后快速反弹,Q3-Q4的经济表现远好于当时较为悲观的主流预期。现阶段宏观经济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基钦周期是否开启补库阶段,以及基建发力带动投资的效果。
“非典”爆发是影响2003年宏观经济最大的一件事,最初人们大多高估了它对经济的影响,后来的经济数据表明,非典对经济影响有限。
这主要是因为,入世之初的中国经济正处在一轮上升周期中。2001-2005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分别达8.3%、9.1%、10%、10.1%和11.4%,逐年加快。
2003 年“非典”的影响仅体现在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短时间内下跌,但随着疫情解除,经济增长反弹。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
在一二三产业中,对当年经济增长贡献影响较大的是第三产业,全年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住宿餐饮、金融行业和地产行业受影响较大。
消费受到较大冲击,在消费类别中,服装、金银珠宝等类在当年5月甚至出现零售额同比负增长。
而第二产业全年仍同比增长12.5%,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当时主要工业品中,三大家电、钢铁、汽车、电子设备产量都是20%以上的增长,其中轿车年增85%、移动电话增50%。“非典”对投资的影响有限,对出口影响也不明显,全年进出口仍呈高增长。“非典”初期,决策者和货币当局担心的是房地产过热和信贷增长过快。
2003年1月末举行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提到,“经济景气趋好”,“要密切关注一些地区房地产投资与信贷增长过快的问题”。二季度例会仍认为,“应继续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注意防范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时在房地产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中潜在的金融风险”。
因此,当2003年二季度中央政府出台疫情应对政策时,总体上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只作了必要配合。
如,在总量上要求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防止货币信贷出现大幅度波动;对受非典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地区实施适当信贷倾斜,包括这些行业、地区、企业和个人获得贴息贷款、较低贷款利率等支持。
首先,“非典”疫情时期对经济的短期影响主要集中在消费上,对于投资和出口的影响都不明显。其次,从股债表现来看,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同样是阶段性的。疫情爆发期间市场有明显回调,见底后会先于疫情好转开始反弹,疫情接近结束时反弹也基本结束,中长期走势主要与经济产业基本面相关。股债在03年的主跌浪都发生在疫情结束以后,经济过热、通胀上行直至破3引发的货币紧缩才是主因。
3.
疫情的一些关注点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可能更需要关注的不同点在于:
第一,本轮经济虽然也处在短周期的回升阶段,但是力度较弱,且Q1的经济数据更多取决于稳增长政策的对冲力度,尤其是在投资项目上的发力效果。而本次疫情爆发时间段早于“非典”时期,春节前就已经引起重视,这势必对春节后的开工季产生影响,延后开工,用工荒等都是可能的结果,逆周期政策发力也可能延后。需要持续跟踪后续对于经济产生的阶段性影响的幅度和时间。Q1经济数据面临较大压力。
第二,“非典”时期外部环境是美国在3月下旬发动美伊战争并闪电结束,随后油价下跌、欧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在同期分别降息和扩大QE规模,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对冲了“非典”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而目前虽然全球经济疲软,流动性保持宽松,情景有所类似,但宽松力度可能不及当时。内部环境来看,当时经济出现过热,流动性在下半年开始出现明确收紧,但2020年面临全面小康,十三五等重要时间节点,国内流动性易松难紧,相关的逆周期政策在疫情稳定后也有望加速推出。从流动性和政策环境来看,外部类似但弱于当时,内部可能更好。
综上所述,参考“非典”时期的历史表现,疫情对于经济和市场的影响都是阶段性的,中长期不会改变经济和市场的内生运行趋势。
目前全A估值已经处在中长期的历史底部,考虑到开盘后大概率会进一步调整,届时估值将更加有吸引力。因此市场短期虽有调整压力,但中长期无需恐慌,在全球负利率的背景下,中国资产仍然具备较强的吸引力,调整过后是优质标的布局机会。
短期如博弈反弹可考虑选择超跌品种,但更应该重视以中长期角度去看待问题,在下跌中优选具有高景气度,符合产业趋势长逻辑的科技升级和消费升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