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唯一女帝武则天敕建的城市,至今传承着几千年的古琴制作

在古时,琴棋书画被称之为“四艺”。作为古代文化艺术的典型象征,无论是名门闺秀,还是文人墨客,都以这四艺来彰显自己的文化素养。

而居于四艺之首的琴,特指“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之一。

为何人们如此钟情于古琴?

从它的历史来说,古琴文化历史悠久,古籍中甚至有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上古帝王有关。《琴操》载:“伏羲作琴”;《礼记》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新论》中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

并且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可以勾起人们无限的想象,营造一个空灵缥缈的世界。著名的伯牙子期一曲“高山流水”,更是通过古琴、通过音乐找到毕生知己。

最早期的琴是五弦的,对应宫商角徵羽五音。后来又增加了二弦:少宫、少商,变为七弦,所以也称为七弦琴。

一直到今天,历史上出现了无数的名琴、无数的名曲: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绕梁”、东汉末年蔡邕的“焦尾”……都曾留下不朽的传奇故事。

与之对应的,正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后,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古琴所创造出的音乐,无疑能让人“超脱物外、得其真谛”。

小小的古琴,竟凝集着几千年的人文之光。

说来,我曾在福建漳州的龙人琴坊,看过匠人们亲手打造一把古琴。每一块木头、每一个细节、每一根琴弦,都带着他们极致的匠心和手作的温度。

漳州这个城市,是响当当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于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公元686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敕建漳州郡,辖怀恩、漳浦两个县,因州治依靠着漳江而得名漳州,距今已有超过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即使在漳州街头随意走走,你也能真切感受到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就在漳州的龙人古琴文化村,可以看到当地人对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一把上好的古琴,制作工期非常长。从挑选木材到最后上漆风干,需要五六年的时间。但这等待是值得的,时光会赋予这把好琴长足的韵味。

制作古琴,又叫做斫琴。斫,意思是用刀斧砍。

你看,就连制琴的过程,人们也用了如此概括、如此优雅的词汇来形容。

东晋的顾恺之,曾画过一幅《斫琴图》。图上14人, 或断板、或制弦、或试琴、或旁观指挥,画面生动写实。可见在魏晋时期,古琴的制作工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范。

唐之后,弹琴的人越来越多了,专业的斫琴师也就随之出现了。

几千年过去,古琴的制作工艺一代代传承下来,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按照制作的先后顺序,一般可以分为:选材、造型、打磨、髹漆、上弦、试音等几个基本步骤。

选材是第一步,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步,即使手艺多么高超的师傅也难以用一块朽木制作一把精美的古琴。

古琴的琴面被称为“阳面”,琴底被称为“阴面”。面板呈圆拱型,底板平直。无论是面板、底板,都需要木材的纹理平顺、硬度适中,没有疤或虫蛀出的洞眼,如此方能继续后面的步骤,做出好琴。

通常,琴面一般选用天然干燥的桐木或者杉木,而底面则采用更加坚硬细腻的梓木。

选材之后,是造型。

这一步,匠人们需要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规范古琴的形制和面板曲率,每一点小细节都会影响最终古琴的演奏效果,因此他们一点不敢掉以轻心。

只从一个专注的眼神,就能看出他们对这把琴的重视。

接下来,是重头戏打磨。

匠人们需要用各种工具,在木材上凿出槽腹。可以看到他们的工作桌上,放着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工具。

长久的工作,使得他们对这些工具的使用烂熟于心。这边该用这件工具,那里要用那件工具,三两组合,古琴渐渐可以看出雏形了。

细细看来,匠人们的手上都是工具磨出的厚厚老茧。这份看似轻松有趣的工作,实则需要细心、耐心,才能成就一把好琴。

工作室内很多木屑飞扬,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会戴上口罩,即便如此,他们也甘之如饴。

髹漆时,他们会先刷一层黑色的不透明大漆,阴干后再细细打磨。这里用的漆可不是我们常见的工业油漆,而是天然大漆。

有些匠人还会用色漆在琴胚上画出花纹。此时此刻,你会觉得他们就像是真正的画家一样,只是他们的画纸很特殊。

等待大漆彻底阴干之后,需要再刷一层透明大漆,然后反复阴干。

可千万别觉得上弦简单,上弦也是有一定章法的。需要将琴倒过来,琴头朝下。先上五弦,再依次把六、七弦缠在右边,然后把一、二、三、四弦,缠到左边。

每上完一根弦,还要将弦拉一下,如果没有成功,需要马上重新上弦。否则等弦上完,才发现有一两根没有成功,那就前功尽弃,要全部重新来过了。

这是个技术活,更是个力气活,考验的是匠人们的胆大心细和手稳。

等试音完成,没有问题,这一把琴才算是做好了。

架子上许多琴整齐的地排列着,就像是等待检阅的兵士一般。难以想象,它们的背后是多少匠人的心血和时间。

这些匠人很多都是做了一辈子的古琴,他们早已经把古琴的每一点轮廓都深深刻印在了心里。

在他们看来,琴就是他们的生活。

看过古琴的繁复制作工艺,此时再听一曲优美的琴音、品一杯醇厚的香茗,突然懂得了为何从古至今,人们都爱琴、爱乐。

真心希望这些匠人可以一代代把手艺传下去,让后世都知道,我们的祖国曾经有多么璀璨的文化。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TOP MEDIA计划百佳企鹅号、CFP/携程签约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知名旅游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秒拍达人、微博旅行视频博主、乐途旅游网专栏作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