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14天,武汉病毒所做了这3件事,现有2个问题需回答

文章为凤凰网独家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文/麦田

首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有两种药物,而不是只有一种,体外试验显示,非常大可能抑制新冠病毒。

这篇文章,会通俗、清楚说个事,就是你最关心的新冠病毒药物。

然后请你花十分钟,耐心点,看完下面的整个故事。

一、如何寻找抗病毒药物?

当一种新的病毒产生,我们要找药物。

有两种方式找,一是找找目前市面有的药物,没准有效;再就是看看正在研发的新药,是否有效。当然这两种找都不是盲目的,而是根据病毒的机理,药物的机理,有目的性的寻找。而这事情一般不是临床医生能做的,而是科研人员做。一般来说,临床医生能做的是在科研人员成功找到药物后,他们按照卫健委的诊疗指南,“照本宣科”用药。

找药的第一步,是在体外做试验,细胞层面的试验,把感染病毒的细胞浸泡在药液中,看病毒是否会被杀死。最近新冠病毒这方面的试验做了3个,注意,这里我特意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按照公众知名度,这3个试验排列如下

(1)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做的“双黄连”试验;

(2)李兰娟院士的团队,做的“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试验;

(3)武汉病毒所团队,成员有最近很火的石正丽,做的“瑞德西韦”和“氯喹”试验。

而做药物的体外细胞试验,这里有3个指标,大家了解一下。

第一个指标是看药物是否有效,“EC50”或“EC90”,这个指标是说杀死50%或90%的病毒需要的药物浓度。这个指标越小,越可能成药。道理很简单:这个药能杀死病毒,但每天得吃100公斤,那这个药完全是没用的;这个药能杀死病毒,每天只用吃0.01克,那这个药就非常可能用于临床了。其中请大家特别注意EC90,杀死90%病毒的浓度,这基本代表“工作浓度”,就是人体可能管用的药品浓度。

第二个指标是看药物是否有毒副作用“CC50”,这个指标是说杀死病毒同时,如果也杀死了50%的身体健康细胞需要的药物浓度。这个指标越大越好,说明药物的安全阈值高,不会造成稍微吃点药,病毒是杀死了,人体的细胞也同归于尽。

第三个指标较是“药品选择指数SI”,这是一个综合上述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的指标,这个指标越大,说明目前试验的药物,越可能成功。

二、3个找药的团队,这些天做了啥?

1、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

他们大概在1月29日晚上,把试验细胞浸泡在双黄连液中,然后30号就得出结论,31号新华社发文人民日报转发,号称双黄连“抑制”新冠病毒,引发抢购双黄连的风潮。但仔细看他们的论文(图1)

一看就了解,整个试验,其实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就可以做的试验,不符合科研规范,甚至连对照组都没有。这个试验得出的结论,是毫无价值的。比如,10%的双黄连液能100%灭活病毒,这意味着如果要成药,人的身体血液里面流淌着10%是双黄连。

2、李兰娟院士的团队:

她们应该也是1月开始试验,然后昨天2月4日公布了消息,一下就成为全网轰动的热点,被认为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她们团队试验了两种药物,发现阿比朵尔是10~30微摩尔浓度,达芦那韦300微摩尔浓度能抑制病毒。具体论文没看到,但这里说的这个浓度,按学术惯例应该是EC50的浓度。

这确实是一个重大的科研成果,一个特别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3、武汉病毒所团队(包括石正丽):

请大家注意时间,最迟在1月21日,武汉病毒所团队就发现了两种药物在体外细胞层面能抑制病毒:治疗疟疾和风湿性关节炎的老药“氯喹”和未上市的新药“瑞德西韦”。他们的试验结论,在1月27日后的某天就完成了论文,提交到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然后论文在昨天2月4日发表了,武汉病毒所在昨天晚上第一时间公开了这个消息。

那这个发现有多重要呢?和李兰娟院士的“重大科研成果”相比,武汉病毒所的发现就是“重重重大科研成果”。武汉病毒所的这个发现,确实太重要了。我懒得自己画表了,引用@子陵在听歌 的图表来说明。(图2)

图2就是武汉病毒所发表在《细胞研究》上面的论文。他们做了7种新老药物的体外细胞层面试验,其中“利巴韦林”是卫健委建议的抗新冠病毒临床用药(第五版)。最后他们发现,瑞德西韦和氯喹,效果都非常非常好,别说EC50,连EC90(灭90%病毒)都可以成药!!!

对照李兰娟院士的发现,两个药物需要几十微摩尔浓度;目前国家卫健委推荐的利巴韦林是109.5微摩尔浓度;而武汉病毒所的发现,瑞德西韦是0.77微摩尔浓度(EC90是1.76微摩尔浓度),氯喹是1.13微摩尔浓度(EC90是6.90微摩尔浓度)!

EC90,就是工作浓度!这么低的EC90,通俗总结来说,就是武汉病毒所团队发现的新药瑞德西韦和老药氯喹,理论上来说,都可以真正成为有效的药物了!

三、沉默的14天

这么重大的发现,按照他们申请瑞德西韦专利的时间,武汉病毒所最迟在1月21日就做出来了。但是,直到论文发表的2月4日,武汉病毒所才主动向社会公众公布。期间,仅在1月28日,湖北日报的一则短新闻提了一笔。相比火爆全网的“双黄连”,武汉病毒所实在太沉默了。

最少沉默了14天!

沉默了14天啊!!!疫情那么紧急,公众情绪那么焦虑,但武汉病毒所还是老神在在、不急不慢按部就班,等自己论文发表了,才向社会公众全面公布这个发现。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武汉病毒所其间甚至还和上海药物所联合,放出“双黄连”这种低智的“成果”,让人以为他们“无所作为”。

没想到吧,人一直在憋大招呢!

这14天,武汉病毒所按照他们昨天发布的官方通告,他们做了3件事:

第一,把他们的发现,向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报告了

第二,赶写论文,论文于昨日(2月4日)发表了

第三,1月21日,申请了“瑞德西韦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国专利和全球专利(PCT专利合作协定)

(图3红线标注的123)

网友质疑的一点,“哇,你们病毒所是不是有问题,1月21日之前就做了这个试验,你们这么早就知道‘解药’”——但其实这不早啊,一月中旬,已经有很多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并且已经知道是类似SARS的感染,那病毒所研究这方面的,他们开始找药物进行研究,这是很正常的操作啊。而且以他们的专业知识,挑选瑞德西韦和氯喹这两个药物做试验,这也是很正常很合乎工作逻辑的。没毛病。 网友质疑的另一点,“我去,你们够不要脸的,美国的药物你们居然拿来申请中国专利”。但其实,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全新的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肺炎是一种全新的病。瑞德西韦是治疗埃博拉病毒的。那么,武汉药物所发现了它居然还可以用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申请发明专利,当然就是可以的。没毛病。

所以,网友这两点质疑都不是真正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啥?

真正的问题是这个:美国医生用瑞德西韦治疗好了一个病人,是在1月26日;而武汉病毒所发现瑞德西韦和氯喹的体外实验效果后,理论上来说,在申请专利的1月21日之前,就“通报”给了有关部门。氯喹作为老药,安全性没有问题,其实分分钟可以用于临床!!!没有看见这方面的报道。

美国那边,一个危重病人,就让医生“同情用药”而用上了新药瑞德西韦;我们这里,那么多危重病人,虽然发现了可能有效的两个药物,我们也没看到武汉病毒所做了啥工作推进。反而,只看到武汉病毒所吭哧吭哧发论文了,申请专利了。氯喹更是昨天才曝得大名。这就是真正的问题。

那现在就有2个问题了:

第一,武汉病毒所发现瑞德西韦和氯喹后,到底是向哪个或哪几个部门汇报的?到底是哪一天汇报的?

第二,这些部门收到武汉病毒所的汇报后,为什么不立刻把氯喹用于临床试验?现在开始把氯喹用于临床了吗?我们就不说可能更有效的瑞德西韦了。因为牵涉到中美关系和新药专利啥的。只说毫无专利问题,已经临床用了几十年、安全性没问题的老药:氯喹——为什么不立刻用于武汉和湖北病人的临床试验?!

是的,现在无论氯喹还是瑞德西韦,都还只是体外细胞层面的试验,不一定100%有效。但,这两个药物是“希望”!

吁请卫生机构相关层面,象对待美国药物瑞德西韦那样,迅速开展临床试验,特事特办,使这两个药物能尽快进入临床试验,使它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病人,使病人可以见到天使,找到自己的特效药。

附:

武汉病毒所的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282-0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