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认识心性 速证法身》之万法皆空(之十)

心所法(五):二十种随烦恼

接下来的二十种随烦恼心所和下边的四种不定心所,大家大概了解一下就好。因为要讲的是,万法皆空的万法。由于篇幅的设计,它们占有一定的比列,但是就很多人来讲,对它们知之甚少,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它们之所以被称为随烦恼,是因为它们是跟从贪、瞋、痴、慢、疑、不正见六根本烦恼而生起的。根据作用力的强弱。可以分为: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和小随烦恼。分别是:

1、小随烦恼。行相互违,各别生起,共有十种。(1)、忿:对现前逆境,起瞋心。(2)、恨:对过去的忿境,怀怨不舍。(3)、恼:当忿或恨时,身心烦躁恼热。(4)、害:恼后失去爱心,侵损逼害对方。(5)嫉: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优秀而生瞋心。(6)、诳:就是欺狂。假装有德行,比别人高,而实行欺骗。(7)谄:谄曲不直。阿谀奉承,隐瞒过失。保其名利。(8)、覆:对于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极力掩盖。(9)、憍:执着于自己的成绩和优点,沾沾自喜。而生起憍慢心理。憍是对自己的成绩产生的高傲心理;慢是和别人的对比,自认为高人一筹,而心高举。(10)、悭:于财于法吝啬不肯惠施的心理。贪是希求过多,悭是舍不得施人。

以上十种。都是由贪、嗔、痴所引起的。他们的生起是个别的,不会同时产生。也不会常常产生。只局限于外境,范围很小。称之为小随烦恼。

2、中随烦恼有两种:无惭、无愧。这两种心所会与一切不善心所同时生起。力量较重,称为中随烦恼。(1)、无惭:对于自己的过失和缺点。不能自我反省。不自以为耻。(2)、无愧:对于自己的过失及缺点。当他人指责和非议时亦不以为羞耻。

3、大随烦恼共有八种。遍一切染污心。即:当小、中随烦恼生起时,几个大随烦恼也会存在。活动力量比小、中随烦恼大,但比根本烦恼弱,所以被称为大随烦恼。它们是修行人要对治的重要烦恼。

(1)不信:对佛法的真谛和三宝的功德等不能信受。(2)懈怠:不求上进。即:对善业,不努力去做;对恶业,不努力断除。(3)放逸:不警觉自心,不约束自身,放纵造恶。懈怠是不愿做好的行为。

(4)昏沉:对于所观境,神智昏暗不能了知。即:没有足够的心力,保持要修的对境。(5)失念:对于所观境,不能明记清楚。他与昏沉的差别。失念时,神志清楚,但东想西想。昏沉时,神智混沌,模模糊糊。(6)散乱:内心妄念纷飞,不能按住。(7)掉举:于所观境,心不安定,不能安止。常常回忆过去的对境。(8)不正知:对于所观境不能正确了知,产生误解(很多人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梦境、觉受或观修时的定境,会很容易下道、中邪、着魔等)。或对自心不知如何安住、应安在何处?

以上都是修行人需要了解和对治的烦恼,不然修行难以上道,更何况提高。特别是从昏沉到不正知,更是在修行提高时需要明知和掌握的(以后会在入定、观空篇幅详细讲解)

接下来是四种不定心所(待续)

释仁清 拙笔 2020、02、18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