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乐器几乎是「手」和「嘴」的专利,但除去这两个器官,其实还有其它身体部位能演奏出动听的旋律,比如我们的鼻子。

上面图片中的乐器叫做「鼻笛」,鼻笛泛指各种以鼻吹奏的乐器,通常具有以鼻吹气的吹口,以及用以改变音高的指孔,亦有以控制气息改变音高。常见在于东南亚、大洋洲、欧洲、非洲的部族。东南亚传统文化中,认为鼻笛灌注的是生命的气息,不如嘴巴会说谎、饮食(象征污秽),代表着生命、诚实、纯粹。

鼻笛有三至六个音孔。双管鼻笛,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两笛并列绑扎在一起,一种两笛分幵。后者又有三种不同形制:
1)一管有按音孔,吹奏管鼻笛时,另一管无按音孔,发筒音作为延续音。
2)两管都有相同的按音孔,吹奏同音。
3)两管按音孔数不同,各奏不同的旋律。
吹奏单管鼻笛时,一般用一手的指关节或草叶卷、纸卷堵住一个鼻孔,另一鼻孔吹笛。吹奏双管鼻笛时,一般一手持一笛分吹,双手握两笛并吹。音色柔和、纤细。常用于婚丧。恋爱、娱乐、迎客、祭祀、丰收、节日时。

各民族的鼻笛

·海南黎族
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六十多万黎族同胞有一种独特的用鼻子来吹奏的箫,故称为鼻箫,是黎族富有特色的边棱气鸣乐器,因用鼻孔吹奏而得名。黎语称虽劳、屯卡、圆哈。
·台湾原住民
台湾原住民乐器,包括阿美族、布农族、邹族、排湾族、鲁凯族、平埔族等,「长可二尺,亦有长三尺者;截竹窍四孔,通小孔于竹截之首,用鼻横吹之,或如箫直吹。」多为单管,吹奏时以1手按音孔,另1手按鼻孔以集中气息。排湾族有世界独有的直吹式双管鼻笛,一管无音孔以长奏低音,另一管开3、4音孔,吹奏需同时使用两个鼻孔;用于婚丧、祭祀、迎客等场合。为排湾重要乐器,因排湾人认为,气息乃生命的要素。
·菲律宾人
卡林加族、伊夫告族以及马度卡杨族的鼻笛,与台湾排湾族双管鼻笛吹奏方法不同;其为只用一个鼻孔的竹制乐器,音色柔和而有四个孔(前三后一),鼻子的吹口位于竹节眼上中间的圆形开口。
·夏威夷人
夏威夷人认为吃东西的嘴巴很髒,但鼻子却很干净。他们也认为鼻子是灵魂进出身体之处。因此,他们认为用鼻笛吹出的音乐比一般笛子吹奏的更美妙。
·毛利人
毛利人的鼻笛有4个演奏孔及1个系绳小环。用嘴或鼻在弯口上吹奏出声:用嘴吹时可产生共鸣音,用鼻吹时会发出一种更柔和的效果。在过去,笛声和圣诗被用于减轻纹身时的痛苦。乐器可控制并活络气息,古毛利人认为,气息乃生命的要素。(介绍来自网络)
世界许多少数民族有鼻笛乐器,但只有台湾的排湾族、鲁凯族和阿美族有双管鼻笛。那是叫心里醒来的爱恋笛音,玛家乡礼纳里部落许坤仲,十六岁开始学习吹奏排湾双管笛子,「那是排湾男子表达爱恋的乐音,」他说。许坤仲的笛音,最动人心。口笛清扬悠远,鼻笛遥想沉静,古老乐音的旋律令人怀念。「不要停止吹奏口、鼻笛,笛音会让我们想起过去的生活点滴。」许坤仲拿起双管笛吹奏时就想起父亲的教导。传说笛音是两兄弟在吟唱,乐音源自大地的蜂鸣鸟叫与风声,两兄弟传唱人生的爱恋、孤寂和追忆。

「老人家说鼻笛是百步蛇的化身。」泰武乡平和村的谢水能说。双管鼻笛有打洞的是人的旋律,没打洞的笛声是百步蛇的音。百步蛇是会唱歌的蛇,有一天,百步蛇在部落中央发出悦耳声响,让族人陶醉,有位青年拿起两根竹管,他的鼻子碰到竹管发出奇妙的声音,就像百步蛇在唱歌,回荡比悠玛部落。在平和村当部落头目死亡时,整个村落肃寂,只有鼻笛声可于此响起,表达吹奏者的哀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