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于春节前夕的新冠肺炎疫情,凶险异常,感染人数持续上升,令人揪心。为防止疫情蔓延,1月23日凌晨2时,武汉市政府宣布停运全市公共交通运输,暂时关闭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无特殊原因,市民不得离开武汉。紧接着,全国31省市自治区,陆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
红网红辣椒评论频道曾刊发《建议将武汉“封城”日设为“公共卫生警示日”》评论文章,在国内首先发声倡议将武汉“封城日”设为“国家公共卫生警示日”。
设立“警示日”已有先例,如汶川大地震发生的5月12日,被定为国家“防灾减灾日”;11月9日,是全国“消防安全警示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关人民生命健康,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稳定大局,其危害不比自然灾害和消防安全灾害小。由此可见,基于“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影响,确乎有必要设立“国家公共卫生警示日”,让社会各界牢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培育大众公共卫生意识与文明习惯,共同提高警惕,防范类似疫情再次上演。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重大人员和经济损失,对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严重影响,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启动应急响应后,广大民众被迫减少出行,“宅家”抗疫,工作与生活均遭受阻碍。防控疫情工作开展以来,社会各界积极支持配合政府防疫措施,民众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纷纷捐款捐物,期待尽早打赢疫情阻击战,恢复社会正常状态。疫情损害到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促使人们审视和反思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希望大家都能吸取疫情教训,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正如汶川大地震令公众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一样,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次对全社会的认知洗礼,给大众上了一堂公共卫生课,让大家看到病毒的强大威力,疫情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全社会必须对公共卫生加以重视,广大民众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对大自然的敬畏心,积极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主动改变饮食陋习,拒绝购买和食用“野味”,养成健康的卫生意识,良好的文明习惯,日常做到勤洗手、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有病主动戴口罩,不给他人添麻烦,避免传染给别人。
在每年的“防灾减灾日”“消防安全警示日”到来时,各地都会组织人员进行演练、科普等,向大众宣传相关知识,逐渐提升民众认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掌握防灾减灾、消防安全的知识。因此,在设立“国家公共卫生警示日”后,各地政府机构、医疗系统、科学家等,可以在每年的“国家公共卫生警示日”向社会大众宣传公共卫生常识,了解病毒和疫情的社会影响,组织相应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培训卫生防护技巧等,逐步培育大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文明习惯。
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一直受到疫情的困扰,历史上的鼠疫、天花、霍乱、流感等疫情,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破坏人类文明的进展。在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医疗技术和卫生条件的持续进步与改善,人类拥有了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但是,一些新型病毒、疫情仍然会出现,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因此,我们不能疏于防范,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让警钟长鸣,随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尽力挽救生命、减少损失,这就是设立“国家公共卫生警示日”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