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络上一直有这样一个讨论:游牧民族出身的蒙古人和渔猎民族出身的女真人到底谁的巅峰战力强?或者两者硬碰硬谁更能打?本文就介绍一次金代末年,蒙金之间一次硬碰硬的会战,兵锋曾东至高丽,西达波兰、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亚,南抵开封的蒙古名将速不台对战金国最后的名将完颜陈和尚的倒回谷之战。
1230年十月,金军在卫州之战击败蒙军按扎儿、史天泽等部,但蒙古大汗窝阔台已经集结了庞大的兵力资源,围攻曾让蒙古名帅木华黎惭忿而死的陕西重镇凤翔。1230年年末,窝阔台令速不台率军绕过潼关,攻金国河南腹地作为调动敌人的偏师。
十一月,窝阔台已经出兵攻打金国的潼关、蓝田关,但都没有攻克。曾经在凤翔之战中挫败木华黎的金国老帅郭仲元虽然已经病逝,但其提出的拒关守河体系仍显得固若金汤。卫州悬于黄河之北,攻之则河南兵应之,潼关、武关控扼秦岭,有重山之险。《金史·完颜合达传》载:八年正月,北帅速不泬攻破小关,残卢氏、朱阳,散漫百余里间。
▲速不台入侵方向如深红色箭头所示,粉色则是金军阻击路线
《大金国志》载【(蒙古军)选四万人刊石伐木,凿商於之山,斡腹入蓝关之内】。可见速不台攻破的小关并非潼关旁边的禁谷,而在蓝关、商洛附近。考虑到窝阔台主力在围攻凤翔,兵力吃紧,且秦岭山道崎岖狭窄,补给困难,四万这个数目有所夸大,笔者估计蒙军数量在一万左右。速不台所部分散劫掠,【散漫百余里间】,无疑是为了虚张声势,让金人不知道己方的兵力数目。
潼关总帅纳合买住得到情报,立率夹谷移迪烈、高英二将赴援。但阔台还安排了木华黎之孙塔思窥伺潼关,纳合买住只能率领少量兵力援救朱阳、卢氏,仅足以依托山寨工事据守,与蒙军对峙,等待大军来援。完颜合达、移剌蒲阿行省于阌乡。但卫州之战结束不久,他们未必已经赶到阌乡,阌乡的兵力亦有限,金军主力仍在河南腹地等待集结。
▲铁木真的继承者,大战略家窝阔台
显然,窝阔台的战略就是利用金军行政效率低下,集结缓慢的劣势,发动不间歇的打击,来调动金军,寻找突破口。如果金军选择以大军去对付速不台,窝阔台就可以放弃对凤翔的围攻,一举突破从潼关到灵宝的数百里险道,长驱入河南腹地,那时据关守河体系必将形同虚设。不过,金军主帅完颜合达也是当世名将,他识破了窝阔台的诡计,知道如果调动阌乡的金军主力,那就中了窝阔台的调虎离山之策了。只是速不台这支偏师又不能放着不管,因此只能同样以偏师应对。捍卫大金的重任,再次交到曾经在两次大昌原和卫州之战横扫蒙古人的忠孝军的身上了。金军以完颜彝,即著名的完颜陈和尚,率领的1000忠孝军为前驱,都尉樊泽(又名夹谷泽,汉化女真人)率领一万战兵为后继。樊泽也是金军宿将,所部战斗力较强。
▲蒙古老将速不台,因后来在第二次西征中横扫中东欧而闻名
得到消息,速不台将分散在群山漫道中劫掠的军队召集起来,准备决战。但崎岖谷地中的蒙军阵势仍有些散乱,速不台没有和忠孝军作战的经验,对于忠孝军翻越山岭抵达的效率仍有所低估。当马蹄声起,地平线上出现敌兵影子的时候,蒙军阵势尚未变得规整,完颜陈和尚率领的忠孝军铁骑趁机突入阵中。速不台不由骇然,急忙令军阵快速分开,以骑射扰敌,压制敌骑的驰突。然而忠孝军并不只是具装骑兵,他们能使用包括火器作战在内的各种战法作战,堪称古代的特种部队,选拔时——【人有从马,以骑射选之乃得补】,骑射水平可见一斑。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世界上第一支装备火器的特种部队忠孝军,为何终究不能拯救大金?》已有介绍。
▲擅长重装作战的全能强兵忠孝军
完颜彝率领的千骑,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冲击骑兵之外,更有游骑掠阵。铁骑似排山倒海直捣敌阵中宫,轻骑于两翼激荡侵掠如火,马弓手泻箭如雨,更有人下马步射,箭不虚发。蒙古军不擅长山地作战,登时一片慌乱。
▲蒙古重骑兵和骑射手
速不台连忙抖擞精神,发出号令,整顿秩序。在这名帅的指挥下,眼见蒙古军势渐渐又明晰起来,正要将忠孝军围困当中,以蒙古人惯用的回旋次第冲击驰射法消耗殆尽。然而就在这时,樊泽所部万人也不紧不慢地抵达场中。樊泽在外,完颜彝在内,形成了中心开花的局面。金军人人感奋,内外夹击,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崎岖盆地也不利于蒙古轻骑兵展开,饶是速不台擅长用兵,面对如此局势也无可奈何,只得溃围而走。完颜彝与樊泽胜利会师,一路追杀到蓝关附近的倒回谷口才撤回。
▲完颜陈和尚
《大金国志》说【(速不台)丧万余人及马数万匹】,当有夸大,但损失数千人必定是有的。由于蒙古军一人数马,撤退时扔下大量马匹让追兵捕捉,损失数万匹马也并非不可能。然而,绝不能说这一战窝阔台的战略规划就失败了,速不台毕竟成功调动了金军的资源,使得金军更加疲怠。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当年对于凤翔的解围行动,终于以失败告终,这样一来金国就失去了对关中的控制,并切断了和陇西地区的联络,三秦大地的骁悍兵源非国家之有,而蒙古一方也已经在筹备黑虎掏心的汉中斡腹计划,大金的灭亡进入倒计时。蒙金战争,是上升期政权与衰退期政权的斗争,双方的行政效率、动员体系、激励制度,可谓天壤之别。纵然有忠孝军这样许多刚勇之士为之披肝沥胆,也无法拯救它苍凉落幕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