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绝美的民间艺术,叫中国灯彩

“正月十五赏花灯”,

是中国人延续千百年的传统。

花灯,又叫“灯彩”,

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

多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之时悬挂,

以烘托吉祥喜庆的气氛。

2006年,灯彩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灯彩的历史源远流长。

唐诗曰: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隐晴空,

玉皇高拱云霄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到了宋代,

汴梁、临安上元灯节,

延续五夜,

“四十里灯光不绝”,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当年灯会盛况。

明朝时期,朱元璋建都南京,

曾于元宵节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支;

迁都北京后,

元宵辟专区悬灯,增设灯市。

清代灯节也“竞出新意,年异而岁不同。”

农历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古时称夜为宵,

故称此日为“元宵节”。

自汉武帝起,

在此日张灯以祀太一神。

据《文乐书》记载,

此项活动又称“上元燃灯”,

相传汉明帝为弘扬佛法,

下令正月十五日夜晚,

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历来元宵节俗,

因此也有“灯节”之称。

中国灯彩种类繁多,

形态千变万化,

制作技艺也各具特色。

按造型分类,

有拟形灯和几何形灯;

按组合方式分类,

有单体灯、子母灯和集合灯;

按工艺材料分,

有布帛灯、纸灯、琉璃灯、竹灯等,

多姿多彩,不胜枚举。

龙灯

花灯在其发展过程中,

不断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结合,

充实自身的内涵。

它把诗、文、书、画融为一体,

加强了审美情趣,

同时继承了传统象征、寓意的表现形式。

猜灯谜

广受大众喜爱的猜灯谜,

就是花灯文化中十分突出的一项文娱活动,

即将谜语贴在花灯上,

让人们一边赏灯,一边猜谜。

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

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

灯彩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综合空间艺术,

演变为一种独特而耀眼的民族符号。

灯彩在民间生活中的作用,

不只是节日的装点和审美的对象,

更是一种广泛的存在和无限的人生关怀。

它承载着吉祥和祝福,

甚至被人们视作福祉和庇护的载体。

花灯艺术记录了中华民族用火文明的历史轨迹,

从洪荒时代的熊熊篝火,

到文明时代的熠熠灯彩,

灯从最原始的实用形态,

演变成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态。

有一种美,

叫中国灯彩;

有一种民族传承,

是黑夜里永不熄灭的明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