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黄维在功德林的改造生涯:为何改造时间长达27年
文/冯玄一
黄维生于1904年1月,江西贵溪人,曾任国军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在淮海战役中,黄维于1948年12月25日被俘虏,从此接受改造,直到1975年3月19日获得特赦,前后长达27年。
01、改造初期:思想顽固不服从管理
几乎所有的战犯在改造初期思想都比较顽固,特别是像黄维这种高级战犯,从高高在上的将军到阶下囚,思想上的落差可想而知。被俘之后,解放军让黄维给杜聿明写劝降信。当时杜聿明还被解放军围困在陈官庄,他率部负隅顽抗,拒不投降。但是黄维直接拒绝了解放军的要求。后来,解放军工作人员把信写好,让黄维签字。黄维仍旧不签字。其他投降的将领都签了,就只有黄维不签。他拿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任凭工作人员如何劝说,他一概拒绝。被惹怒的工作人员质问黄维,为何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黄维说:"我最大的错误就是打了败仗!"
被俘后,黄维被解放军押送到河北西部的井陉,关押在华北军区军法处看守所,他独自一间房屋。黄维被俘前是兵团司令,日理万机。突然让他闲下来,地位落差又这么大,思想自然很消极,他认为解放军一定会重重惩罚他。所以,他做好了"必死"的准备。但是,过了不久,根本没有人来管他,除了三餐之外,基本没有人来"打扰"他。他在牢里好吃好在,偶尔还能看看报纸,心情虽然不好,但是日子过得很安逸。
1949年1月,北平解放。解放军在北平新建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用于关押战争中被俘虏的国民党战犯。黄维也被从河北井陉押送到了北京的功德林。功德林里的设施比较齐全,不但有足够的房间,还有花园、菜地,以及运动场供战犯们使用。但是,这里的管理也比较严格。除了日常劳动之外,还有专门的学习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战犯,让他们早日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
黄维进入功德林初期,对改造非常反感。他认为所谓的"宽大政策"只不过是解放军的欺骗宣传而已,他不想"上这个当"。在一次学习活动上,管理人员让大家对一本揭露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剥削劳动人民的书发表看法。黄维发言时说:"我不同意这本书的说法,什么国民党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都是四大家族的,都是蒋介石一家的!按照这种言论,现在的中国人民银行不也是领导人一家的吗?"此话一出,一片哗然。周围的战犯们纷纷批评黄维的反动思想。
这一时期的黄维不服管理,不接受新思想。战犯管理所的管理人员让他反省,叫他写检查,他在稿纸上写了两句诗:
龙困浅滩遭虾戏,
虎落平阳被犬欺。
如此冥顽不灵,让管理所的管理人员很是头疼。黄维自己却自得其乐。
功德林里可以自由看书。对于那些传播新思想的书籍,黄维一点不感兴趣。有一次,他看到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并不知道书的内容,只觉得这书名和他的性格比较契合。于是就读了起来。没曾想,这竟然是一本讲述革命者的书,他大感失望。气愤之余,竟然将书撕下来当厕纸。这件事被同室的人发现,告到了管理人员那里。他因"侮辱革命"被批评。
当时,黄维对监狱里的一切都感到反感,心态极度失衡,常常说一些挑衅的话,甚至还经常挑衅管理人员。这让周围的战犯都感到不可思议,纷纷远离他。他也成为功德林里最顽固的战犯。
02、思想转变源于一场大病
1952年,黄维生了一场大病。这场大病促使黄维反思自己的行为。痊愈后,他对待改造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
黄维患的是结核病,肺结核、淋巴结核等几种结核病一起发作,腹部、腿都开始肿胀,连路都不能走,严重的时候甚至不能下床。在那个年月,这是很凶险的病。
黄维患病后,管理所即使为他安排了医院。他被送到当时公安部的职工医院复兴医院治疗。黄维的病需要用链霉素。但是当时我国还不能生产这种抗生素,完全依赖苏联进口。但是当时苏联的链霉素药效不太好。为了不耽误黄维的病情,公安部专门从香港和澳门买来美国产的链霉素,用在黄维身上。这样,黄维的病的才渐渐好转。
黄维病了四年。住院期间,黄维无法下床活动。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都得靠别人帮忙。但是,医院把他照料得很好。黄维由是感叹:"久病床前无孝子,骨肉亲人之间尚且如此,何况我还是个战犯。"
到1956年,黄维的身体基本康复,能自如行动。此时,他的思想也开始有所转变,不再像以前那样顽固。他开始参加劳动、积极学习新的思想。虽然他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只能干一些轻巧活计,但是他还是能干就干,也不抵触。他曾养过兔子、锄草、种西红柿、养鸡等等。还参加过缝纫小组,做棉衣棉褥。这些,都是黄维思想上的改变。他已经逐渐接受了改造。
03、参观:这真的是一个新中国
从1956年开始,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便逐步组织战犯到新中国的各地进行参观。主要是让战犯亲身感受1949年以来国家的变化。这一方法对战犯们的思想触动很大。
黄维参加过多次参观。1957年,他参观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看到中国人自己生产的"解放牌"汽车,非常兴奋。1959年建国十周年,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组织战犯们参观了北京的十大建筑,以及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黄维也是其中之一。当他在南京看到中山陵被保存得很好的时候,他十分感动,情不自禁地说"不能不承认失败"。
通过这些参观,黄维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新中国的建设成就,看到国家的巨大变化,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
04、黄维本来在第一批特赦名单,为何被拿掉?
1959年,国家开始实行特赦。
第一批特赦了30人。当时名单里有黄维,是周总理亲自点的名。但是,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管理人员却不同意特赦黄维。理由是,黄维思想顽固,还没有改造好。如果特赦了黄维,其他的战犯不服气,会给日后的改造工作带来困难。虽然黄维被俘前级别高,但是被俘以来,他的思想一直很顽固,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不服改造。经过再三考虑,黄维的名字被从第一批特赦名单中移除。
后来,黄维迷上永动机,在监狱里专心搞起了机械研究,明知道不会成功,但是依旧如痴如醉。直到1975年,黄维才被特赦。
1975年3月中旬,第七批特赦大会在抚顺召开。这一年的特赦大会非常隆重,因为这是最后一批特赦。会议结束后,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接见了被特赦的战犯们。黄维作为特赦战犯代表宣读感谢信。在信中,他表示"今后要尽晚年余力,为祖国的强盛做点事"。
05、黄维的晚年生活
黄维被特赦后,国家让他自主选择去去留。如果他愿意去台湾,可以给他路费,提供方便。如果他不想去,可以给他安排工作。他最终选择留下。他曾提出,想回江西老家去养老。但是没有被批准,最后留在北京,被任命为文史专员,每月工资200元,生活上比较充裕。
1987年,两岸开始允许探亲,黄维准备去台湾看看。1989年,临行前,因心脏病突发死于北京,终年85岁。
参考资料:黄维自述《功德林改造生活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