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摘选自《老舍自述》(注疏本)第四章《八方风雨》,老舍 著,徐德明、易华 注疏
所谓,“八方风雨”者,并不是说我曾东讨西征,威风凛凛,也非私下港沪,或飞到缅甸,去弄些奇珍异宝,而后潜入后方,待价而沽。 没有,这些事我都没有作过。 在抗战前,我是平凡的人,抗战后,仍然是个平凡的人。 那也就可见,我并没有乘着能够混水摸鱼的时候,发点财,或作了官; 不,我不单没有摸到鱼,连小虾也未曾捞住一个。 我只有一枝笔。 这枝笔是我的本钱,也是我的抗敌的武器。 我不肯,也不应该,放弃了它,而去另找出路。于是,我由青岛跑到济南,由济南跑到武汉,而后跑到重庆。 由重庆,我曾到洛阳,西安,兰州,青海,绥远去游荡,到川东川西和昆明大理去观光。 到处,我老拿着我的笔。 风把我的破帽子吹落在沙漠上,雨打湿了我的瘦小的铺盖卷儿; 比风雨更厉害的是多少次敌人的炸弹落在我的附近,用沙土把我埋了半截。 这,是流亡,是酸苦,是贫寒,是兴奋,是抗敌,也就是“八方风雨”。
直到二十六年十一月中旬,我还没有离开济南。 第一,我不知道上哪里去好: 回老家北平吧,道路不通; 而且北平已陷入敌手,我曾函劝诸友逃出来,我自己怎能去自投罗网呢? 到上海去吧,沪上的友人又告诉我不要去,我只好“按兵不动”。 第二,从泰安到徐州,火车时常遭受敌机的轰炸,而我的幼女才不满三个月,大的孩子也不过四岁,实在不便去冒险。 第三,我独自逃亡吧,把家属留在济南,于心不忍; 全家走吧,既麻烦又危险。 这是最凄凉的日子。 齐鲁大学的学生已都走完,教员也走了多一半。 那么大的院子,只剩下我们几家人。 每天,只要是晴天,必有警报: 上午八点开始,到下午四五点钟才解除。 院里静寂得可怕: 卖青菜,卖果子的都已不再来,而一群群的失了主人的猫狗都跑来乞饭吃。
我着急,而毫无办法。战事的消息越来越坏,我怕城市会忽然的被敌人包围住,而我作了俘虏。死亡事小,假若我被他捉去而被逼着作汉奸,怎么办呢?这点恐惧,日夜在我心中盘旋。是的,我在济南,没有财产,没有银钱;敌人进来,我也许受不了多大的损失。但是,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我不能等待敌人进来,把我的那点珍宝劫夺了去。我必须赶紧出走。
几次我把一只小皮箱打点好,几次我又把它打开。看一看痴儿弱女,我实不忍独自逃走。这情形,在我到了武汉的时候,我还不能忘记,而且写出一首诗来:
弱女痴儿不解哀,牵衣问父去何来?
话因伤别潜应泪,血若停流定是灰。
已见乡关沧水火,更堪江海逐风雷;
徘徊未忍道珍重,暮雁声低切切催。
可是,我终于提起了小箱,走出了家门。
在武汉,我们都不大知道怕空袭。遇到夜袭,我们必定“登高一望”。探照灯把黑暗划开,几条银光在天上寻找。找到了,它们交叉在一处,照住那银亮的,几乎是透明的敌机。而后,红的黄的曳光弹打上去,高射炮紧跟着开了火。有声有色,真是壮观。
四月二十九与五月三十一日的两次大空战,我们都在高处看望。看着敌机被我机打伤,曳着黑烟逃窜,走着走着,一团红光,敌机打几个翻身,落了下去;有多么兴奋,痛快呀!一架敌机差不多就在我们的头上,被我们两架驱逐机截住,它就好像要孵窝的母鸡似的,有人捉它,它就爬下不动那样,老老实实的被击落。
可是,一进七月,空袭更凶了,而且没有了空战。在我的住处,有一个地洞,横着竖着,上下与四壁都用木柱密密的撑住,顶上堆着沙包。有一天,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空袭,我们入了这个地洞。敌机到了。一阵风,我们听到了飞沙走石;紧跟着,我们的洞就像一只小盒子被个巨人提起来,紧紧的乱摇似的,使我们眩晕。离洞有三丈吧,落了颗五百磅的炸弹,碎片打过来,把院中的一口大水缸打得粉碎。我们门外的一排贫民住房都被打垮,马路上还有两个大的弹坑。
我们没被打死,可是知道害怕了。再有空袭,我们就跑过铁路,到野地的171荒草中藏起去。天热,草厚,没有风,等空袭解除了,我的袜子都被汗湿透。
不久,冯先生把我们送到汉口去。武昌已经被炸得不像样子了。千家街的福音堂中了两次弹。蛇山的山坡与山脚死了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