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和美学发展到明清,开始转向器物美学和实用美学以及生活美学。这一方面是明清两代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们有能力去制造和购买并收藏一些作品,另一方面与宫廷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的转向有关。在这方面,陶瓷业的发展和凝聚的艺术水准可以做一个范例。在制瓷业的官、学、商、匠人的群体中,唐英算是一位顶尖级的“艺术总监”。
唐英 字俊公,沈阳人 ,史书记载他,“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唐英的早年经历不可考,有记载是他做过官内务府员外郎,在养心殿听候调遣。后来一直从事与匠作有关的督导和管理工作。清代的时候,宫廷和民间对瓷器的需求量很大,由此也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各类有艺术水准的制瓷流派也纷纷出现。比如,巡抚郎廷佐所督造的瓷器,精美有名,世称“郎窑”。 后来年羹尧的弟弟年希尧也曾奉旨督造过一些,世称“年窑”。
唐英继承了前人的宝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和发挥,使中国制瓷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因此,乾隆年间的官窑也被人们称为“唐窑”。在唐英的督办下,各种瓷器装饰富贵华丽、色彩绚丽缤纷;图案多以缠枝莲花、双鱼、灵芝等吉祥物组成,主要器型有碗、盘、瓶等等。
唐英制瓷,“讲求陶法,於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躬自指挥。又能恤工慎帑,撰陶成纪事碑,备载经费、工匠解额,胪列诸色赩釉,仿古采今,凡五十七种。自宋大观,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诸官窑,及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宜兴窑、西洋、东洋诸器,皆有仿制。其釉色,有白粉青、大绿、米色、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骡肝、马肺、天蓝、霁红、霁青、鳝鱼黄、蛇皮绿、油绿、欧红、欧蓝、月白、翡翠、乌金、紫金诸种。又有浇黄、浇紫、浇绿、填白、描金、青花、水墨、五彩、锥花、拱花、抹金、抹银诸名。”
唐英主持制瓷的主要地点在景德镇,景德镇御窑厂因唐英的参与而更加辉煌。皇家窑厂当然主要为皇家服务,但由于瓷器的特殊性,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次品"次色瓷,因为次色瓷的变价,流入市场,为御窑厂的资金来源开辟了新渠道。御窑厂在唐英督陶期间有着独特的经营管理特色,这为景德镇官窑瓷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唐英在督陶生涯中所撰写的陶务文献是研究景德镇官窑瓷器的重要文本资料,这些资料直接反映了当时清代官窑瓷业状况和社会制度.并可从中探寻当时有关瓷业分工的历史状况。包括形制依据、分工细则和社会意义等。
另外,唐英在任督陶官期间奉旨编成了《陶冶图编次》。唐英在《陶冶图说》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瓷器生产的二十项流程。这是我国有关陶瓷工艺过程的第一部系统著作。此书图文并茂,“为图二十:曰采石制泥,曰淘炼泥土,曰炼灰配釉,曰制造匣钵,曰圆器修模,曰圆器拉坯,曰琢器做坯,曰采取青料,曰炼选青料,曰印坯乳料,曰圆器青花,曰制画琢器,曰蘸釉吹釉,曰钅旋坯挖足,曰成坯入窑,曰烧坯开窑,曰圆琢洋采,曰明炉暗炉,曰束草装桶,曰祀神酬原。各附详说,备著工作次第,后之治陶政者取法焉。”
唐英除了是一位瓷器制作大师,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内容丰富,风格清新朴实.其心真而正,其语清而雅,写物画景,记事抒怀,诸多内容均以抒发性情见长。比如他曾写过一首《留别九峰山水》:“游到九峰寺,匡庐面目新。云封山拒客,花拥路迎人。老衲清如鹤,秋林色拟春。留连尘世外,悔现宰官身。”清新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