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心理咨询师:每晚接听四五个电话,对抗社会性恐慌 | 三·八策划

凤凰网公益三八节系列报道《抗疫,我的第一次公益》之一。

这是凤凰网公益三·八节系列报道《抗疫,我的第一次公益》之一。

受访人姓名:邓业针

公益关键词:真诚

城市:北京

年龄:80后

本职:心理咨询师

抗疫志愿服务:心理援助热线支持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封闭在家的你,一切还好吗?

压抑的武汉城内人悄悄拿起手机,拨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只问一句“我到底会被隔离多久?”

老人们年轻时物资匮乏的创伤感,被重新激发,他们会赶早去超市抢购,囤菜、囤个安心。

从医院实习回家的大学生发现自己感冒了,坐立不安,哪怕并不发热,也要每隔两三个小时就测一次体温。

非常时期,如何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大年初一,邓业针加入了“简单心理”发起的公益活动,以热线接听的形式,为疫区、为全国有情绪困扰的人们提供在线援助。

她说,“保持真诚”是与来电者对话的前提。“与内心真诚相处,才能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也才能让电话那头的人感受到我们以诚相待,放下防备,谈论自己的痛苦或困扰,有机会得到帮助。”

而在这样社会性的恐慌情绪面前,心理咨询师站出来,正是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邓业针期盼抗疫胜利。

夜晚的来电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邓业针。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春节假期的一个晚上,作为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的邓业针,接到了医学生克宁(化名)的电话,她引导克宁描述自己目前的状况。

除夕前,克宁结束在医院的实习,返乡过年。刚到家就发现自己感冒,他开始紧张、懊恼,担心是感染了新冠病毒。“怎么感觉有点热?”“是回家路上被传染的,还是在医院就‘中招’了?”“我在医院怎么没想着穿上防护服!”

他翻出了家里的体温计,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测量一次体温,也静不下心,总想摸摸额头看烫不烫,四肢是不是如往常一样有劲儿。这样反复了几天,克宁意识到,哪怕体温已确认正常,他还是持续焦虑,六神无主。

邓业针逐步了解了他的状态,确认他不是独居的状态,开始引导类似蝴蝶拍、冥想的方式,帮助他的肌肉放松。克宁在聊天中平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情绪可能已经潜伏了一段时间,最后决定等开学后,再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主动接受一段时间的咨询辅导。

“挂电话前,他的情绪已经缓和了一些。他也能相对冷静地看待自己的情绪变化。”邓业针说,克宁这样的情况比较多。比如很多人平时会有一些焦虑状态,在非常时期容易集中爆发,影响个人生活,影响心理健康。

像这样的热线电话,邓业针每晚接听四至五个。

她听到最多的问题是:“我到底会被隔离多久?”电话那头的人来自疫区武汉,或是因封城回不去、惦念武汉亲友的人们。在本该阖家团圆的春节小长假里,他们只能“举杯邀明月”。

生活忽然失序,他们的抑郁情绪显现出来:家里所需的生活物资储备不足,口罩怎么都买不到;普通人想就医、孕妇临产,对应的医疗支持却没法一步到位;医护人员因为突然被抽调,牵挂家中的老人孩子;更有原本就要定期约见咨询师、定期购买抗抑郁药物的人们,因为疫情愈发难熬。

邓业针说,这种突如其来的失控感,就会让人感到难熬、焦虑,有人甚至怪罪自己,因无能为力产生羞耻感。“被隔离的人睡不着,想着出游的人计划被打乱,备考武汉学校的学生们担心考试取消……”

“还有原本就有焦虑症的来电者,在我之前,已经打过两通援助热线。他情绪失控地说,再也不想保护自己,出门也不想戴口罩了。这会给他自己和他人都带来安全隐患。”

面对这样的来电者,邓业针会去了解他们的担忧、疑虑、困难,感受家人的真实陪伴,再共同寻找更多积极的资源,带领焦虑的来电者,尝试去做一些正念放松的练习(注:一种心理干预的方法)。

志愿者的自助

首批和邓业针同时上岗的志愿者,有300人,都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具备心理咨询执业证并从事3年以上心理咨询工作。经粗略估计,热线援助上线仅12天时,他们就累计接到3000人次的来电,其中10%是直面新冠肺炎的被隔离者或患者家属。

志愿者们的心理如何照顾?

她所在的“简单心理”平台,组建了一支40人团队,为志愿者提供上岗前的危机干预培训,和后续定期的心理督导。通过分组、限制上线频率和在线时间,保护志愿者们。“医生照顾好自己,才能服务来电者。”

像邓业针这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也会保证自己在心理可承受的工作量内,提供在线咨询。每晚挂电话后,她会翻看自己的即时记录,尝试更好地理解来电者。厘清对方人物状态的同时,她自己的心绪也逐渐平和下来。

任重道远的“干预”

心理援助或危机干预,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澎湃新闻1月29日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生活方式与心态调查》,全国1029名受访者里,“焦虑”“难过”是最普遍而集中的情绪。

北青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心理卫生医院及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发现,因疫情导致心理焦虑的问题呈上升趋势。

全国各省市也陆续公布了心理援助的热线电话;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高校及民间组织,开通了10余个志愿者热线、网络援助平台。

目前,邓业针所在的志愿者团队每晚接电量300左右。

“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微不足道,每个电话也就半小时左右,但它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民众的心理健康,会带来一定的帮助。”邓业针说,在重大灾难、社会性恐慌面前,各地医护驰援湖北,建筑工人抢建医院,心理咨询师也是可以在这样的公益需求中,迅速反应并站出来的。

她希望通过这次一对一的隔空聊天,揭开心理咨询师“神秘”的面纱,“大家身体病了会找医生,内心出现困难,记得有我们”。

这也是她认为所谓心理咨询师,应该肩负并履行的“社会责任”。

邓业针工作照。

>>公益经历Q&A

凤凰网公益:用一个关键词代表你这半个月的工作,会是什么?

邓业针:真诚。

在接听热线的有限时间内,对来电者真诚,也对自己的内心真诚。因为只有与内心真诚相处,才能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也才能让电话那头的人感受到我们以诚相待,放下防备,谈论自己的痛苦或困扰,让我们有机会给予帮助。

凤凰网公益:家人知道您正在做的这件事吗?

邓业针:知道。他们也觉得,在这样的抗疫时期,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点帮助。作为心理咨询师,在重大灾难面前站出来,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凤凰网公益:三八节到了,战疫行动还在持续,怎么看待女性在其中的角色?

邓业针:大家一直说“男女平等”,但这不代表“男女相等”。

希望我们社会尊重男性的“男性特质”,同时也尊重女性的“女性特质”。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先天会有一些不同,平等不代表“我们要一样”。无论性别,都同样具有被尊重对待、自由生活的权利。

希望这个世界上的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想做的工作,去过想过的人生。在战疫的过程中,各行各业的女性都积极站出来,其中有女性医护人员、女性慈善工作者等,为了更多人的福祉而努力工作。

作者 凤凰网公益 佘韵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