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国别主任安思齐曾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在过去27年中,我们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只减少了2%。相同的职位,女性的收入仍然比男性要低,这个现象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在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之际,智联招聘联合宝宝树发布《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对于晋升障碍,男性多外归因,女性多内归因,生育是女性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职场女性整体薪酬低于男性17%,收入差距迅速拉近
薪酬是衡量职场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同工同酬”的观念已经提出多年,但今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当前女性的整体收入依然低于男性17%,但较去年的23%进一步拉近差距。近年来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也是薪酬差距逐渐缩小的原因之一,从本次受访者的学历分布来看,本科以上的学历人群中女性占比超过男性,整体看职场女性普遍呈现“高知”的特征。
女性领导力被普遍认可,但女性领导者依然凤毛麟角
现实的职场中,女性在职场中依然普遍处于领导活动中的被动追随角色,即便是男女达到同工同酬的理想状态,女性在领导角色中的普遍缺位依然限制女性在职场中的话语权和整体薪酬水平。本次调研显示,男性职场人中31%处于普通员工层级,而女性职场人中有46.3%处于该层级,也就是说几乎半数女性职场人在基础岗位任职。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中,女性占比都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在高管的位置上,男性中有9%处于高管岗位,女性中只有5%在担任高管。
“职业性别”不平衡,男性多在技术岗,女性多在职能岗
从职位分布上,依然能看到职业也是存在性别属性的,女性职场人在职能类岗位的占比要明显多于男性,财务/会计/审计、人力资源、行政/后勤/文秘等职能类岗位基本被女性包揽,而生产/加工、技术岗位又是男人的天下。在选择职业时,男女两性就被输送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发展轨道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分歧。
性别平等的困境:生育压力让女性负重前行
职场充满挑战,职场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不公平的对待。调研显示,58.25%的女性遭遇了“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27%的女性遭遇了“求职时,用人单位限制岗位性别”,8.02%的女性曾遭遇“职场性骚扰”,还有6.39%的女性曾遭遇“婚育阶段被调岗或降薪”,而遭遇这些不公的男性屈指可数。综上所述,职场女性遇到不公正待遇与工作能力毫无关系,仅因生理上的性别属性而产生。
在晋升障碍中,两性也存在一些基于性别的分歧。男性在归因晋升障碍时多归结为外部因素,而女性在归因时再次展现了不自信和来自于婚育的拖累,32.06%的女性将晋升障碍归因于“个人能力和经验不足”、8.3%女性归因于“照顾家庭,职场精力分散”、9.02%的女性归因于“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而因婚育被动失去晋升的男性仅占1.34%,除此之外,还有6.01%的职场女性选择了“性别歧视”这一选项。归根结底,在女性得不到晋升的原因中,性别和婚育带给女性的阻碍跟男性相比更加明显。
职场女性福利仍显不足,政策支持还需加码
虽然对女性投资可以获得实际的好处,但职场中企业对女性员工提供的福利和政策依然有些不足,30.31%的受访者所在企业没有任何针对女性员工的政策和福利。哪怕是作为刚需的产假/哺乳假也仅有6成企业满足;缓解哺乳期妈妈困难的母婴室设施更是寥寥无几。
2019年,人社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对涉嫌就业歧视的单位进行处罚,对此,超过半数的职场人均不看好实际施行情况,47.88%的受访职场男性认为此政策能改善女性职就业环境,持相同观点的女性更只有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