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虫、寿退社、厌女症、女性失语……这10个关键概念,让我们更懂女性的处境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译文君真诚地祝愿所有女性节日快乐。

译文君尤其要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女性医护人员送上祝福并表达敬意。她们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次疫情中,在社会各界监督与推动下,新闻媒体更加重视女性的贡献,在语言和报道方式上更加尊重女性;相关单位更加重视女性医护人员的特殊需求,主动为她们提供物资保障。

事实证明,只有更多的女性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女性的力量”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而与之相应的女性权利,从来都不靠别人大发慈悲的“施舍”,而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女性自己——主动争取来的。

最近,译文君梳理了10个与女性有关的“关键概念”,这些概念或来自纪实作品,或来自文学名著,还有一些来自严肃的学术著作;有的源自日韩这些近邻,有的则源自欧美国家。但是,这些概念大部分来自女性作者,它们反映了女性作家、学者和社会工作者积极的、深刻的思考,相信可以帮助各位读者更好地理解女性及其处境。

充电少女

日本东京夜晚的闹市街道上,拉着小皮箱的年轻女孩漫无目的地游走。她们刚结束白天的零工,准备在提供简单食宿的网吧过夜,或者寻找“内有插座”的咖啡厅,给自己的电子设备充充电,就这样捱到天明,还有的在等待援助交际的机会,拉杆箱里装着的,就是她们的全部财产。

接受教育、然后参与劳动,是最常见的社会流动路径。但是,这些年轻女孩的流动路径被切断了,无法通过获得工作来积累财富。于是,她们只能接受不稳定的、收入微薄的零工,或者干脆把自己的身体变成资本,来换取钱财。

在日本,“女性贫困”的问题实在太严重,以至于NHK专门拍摄了一档纪实节目来讲述这个问题。在这档节目里,不仅有“充电少女”,还有被迫接受劳动派遣的职业女性、努力改善生活的单亲妈妈……

女性たちの貧困:“新たな連鎖”の衝撃

《女性贫困》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著

李颖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8.00元

寿退社

女性贫困,仅仅是因为无法得到稳定的工作吗?恐怕不是的。在日本,女性因结婚而离职被称作“寿退社”。“退社”就是“离职”的意思,而“寿”有“祝福”之意,在日本汉字里多是用来祝贺老人的。寿退社的意思大概就是将女人的幸福与婚姻画上了等号,有圆满之意。

这些离职的女性,真的是心甘情愿退出社会生活的吗?我们都知道,恐怕不是。这些女性如果留在职场,也许会有光明的前途。但是,结婚意味着她们必须承担额外的责任,社会不仅默认这个责任大部分属于女性(而不是对家庭同样负有责任的男性),并且默认承担这些责任将对女性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

“寿退社”看似是对女性的祝福,实际上是对女性劳动者的诅咒。

《主妇、舞者与牧师》

王家敏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春潮

88.00元

妈虫

退出社会生活,回归家庭,真的能给女性带来幸福吗?

在现象级小说《82年的金智英》里,作者提到了一个词语“妈虫”,即英文“mom”与韩文“虫”的组合,用来贬低“没把小孩管教好的年轻妈妈”,也用来贬低没有收入,专靠老公,在家里带孩子的全职妈妈。

时至今日,社会依然不承认家庭劳动所具有的价值,如果妻子没有收入,就会被认为是依靠老公。女性被迫离开职场,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中,也依旧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

与之相比,留在职场似乎还有证明自身价值的一线希望。

82년생 김지영

《82年生的金智英》

[韩]赵南柱 著

尹嘉玄 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大鱼读品

45.00元

lean in

向前一步

身在职场,女性如何证明自身价值?

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这本《向前一步》中提出。女性内在的恐惧与不自信限制住了她们前进的步伐。只有放开脚步追求自己的梦想,才有机会跻身领导层。

她在书中鼓励所有女性,要大胆地“往桌前坐”,主动参与对话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她还为女性提出了如下成功密码,激励女性勇于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Lean In:Women,Work,and the Will to Lead

《向前一步》

[美]谢丽尔·桑德伯格 著

颜筝 译

中信出版社

39.00元

misogyny

厌女症

“厌女”的英文是misogyny,表现为对女性化、女性倾向以及一切与女性相关的事物和意义的厌恶。厌女症分两种:男性蔑视、贬低女性,以及女性对自身的厌恶。

前者自不必说,在日常生活和语言中,形容一名男性“像个女人一样”带着显而易见的羞辱之意,由于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女性考虑,男性也更容易忽略女性在工作、家庭生活中的贡献和牺牲,而认为她们无足轻重。

但是后者就比较隐蔽,包括青春期女性对于第二性征感到羞耻、女性在竞争中更容易不自信、否认自身的能力,甚至会为自己过于优秀而感到恐慌。上文谢丽尔·桑德伯格所说的“女性内在的恐惧与不自信”,实际上就是对自身厌恶的一种。

女ぎらい

《厌女》

[日]上野千鹤子 著

王兰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8.00元

gender performativity

性别操演

为什么女性可能可能会为仅仅因为自己的性别就感到不自信、厌恶或羞耻?如果性别只是自然的、生理的现象,又何必为此感到不自在呢?

朱迪斯·巴特勒告诉我们,性别并非由天性或者生理决定,也并非由文化所“创造”,相反,性别存在于重复的言语和行为中,言语和行为既塑造了真实且有血有肉的人类,而语言和行为本身又被人类所塑造。

如果一个女性从小就被灌输了诸如“女生数学不好”、“女生到了高年级就不行了”、“女生就应该早点结婚”、“女人不生孩子是不完整的”……那么,她就很有可能按照被灌输的模式生活下去,而不是尝试打破这些限制;即便偶然打破了限制,她也有可能为自己没有“如其所是”地行事而感到不必要的羞愧。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负担。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首先是人——就像今天的推送封面图里展示的那句话,“Judge women as people,not as wives”(把女人当人,而不是妻子)——一个人完全有理由选择令他感到舒适的生活方式。

Gender Trouble

《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

[美]朱迪斯·巴特勒 著

宋素凤 译

上海三联书店

30.00元

similarities/differences tradition

相似性/差异性传统

在女权主义理论和政治运动中,长久以来存在两种性别相关的差异的思维方式。相似性传统(similarities tradition)宣称女性和男性在智力、人格、能力和目标上基本是极为相似的。这个传统发源于自由女权主义,并被用于论证两性的平等。

而差异性传统(differences tradition)宣称女性和男性间有根本的不同,必须认识和尊重这种不同。这个传统发源于文化女权主义,被用于论证社会必须对女性的活动、特性和价值给予更多的认知。

不管是相似性传统还是差异性传统,它们都有优势,也都有自己的理论缺陷,并且会受到相应的指责。在女性主义运动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在两种传统之间自处?又该如何选择一条更加思虑周全的理论来支持我们的主张?

Women and Gender

《妇女与性别》

[美]玛丽·克劳福德 罗达·昂格尔 著

许敏敏 等 译

中华书局

68.00元

女性失语

占据人口1/2的女性,理应在公共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在玛丽·比尔德看来,“让女性闭嘴”是西方世界的一项传统。

时至今日,不论是某位杰出女性,还是女性群体,想要在公共领域中表达意见乃至于占据话语权,都需要克服极大的阻力。对于她们来说,发声是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不仅要面对逐字逐句的道德审查,还要面对铺天盖地的恶评。仅仅因为说话的是个女人。

为了保留发声的权利,女性不得不字斟句酌,或证明自己并不持有那么“激进”的立场,而且要事先做好心理建设,以防止被充满恶意的评论击溃。这实际上造成了女性的失声。

然而,这并不应当成为女性失语的理由。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容纳不同的声音,女性应当把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为女性发声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这是身而为人的权利;同时,也应当无惧那些无理取闹的指责:回击恶评,或者理直气壮地蔑视它们,而不是时刻顾虑自己回应的“姿态”是否淡定优雅,是否像一个“泼妇”——这也是最常见的用来让女性闭嘴的词汇。

WOMEN & POWER:A MANIFESTO

《女性与权力 : 一份宣言》

[英]玛丽·比尔德 著

刘漪 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后浪

45.00元

另一半

“另一半”不仅指性别的另一半,也指与我们共享同一片天空却有着着截然不同的遭遇的“另一半”女性,即身处亚非拉国家的女性。就女性主义话题而言,既有东方-西方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差异,对于中国读者,也许还有城市-农村差异、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差异。

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试图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告诉读者,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等现象,让女性犹如置身炼狱。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整个世界对此困境的态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觉醒的力量:她们将绝望化为希望,勇敢争取生命尊严。

这些故事让我们意识到,不仅是全球范围内,哪怕是在同一个国家内部,性别平等的进程都是不一致的。如果我们有幸享受到了性别平等取得极大进步的红利,也要认识到这些进步是前人付出巨大努力(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对于那些还在为争取权利而努力的女性,不管是在我们身边,还是远在千里之外,都应该予以力所能及的支持与鼓励。

HALF THE SKY

《天空的另一半》

[美]雪莉·邓恩 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 著

吴茵茵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大鱼读品

39.80元

上文列举的10个概念,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女性的处境。上海译文出版社近年出版了一系列与女性有关的书籍,译文君也把它们整理出来了。

除了上文提到的《女性贫困》,还有《女人无名》《打工女孩》等纪实作品,还有《第二性》这样的重要学术著作。当然,更多的是女性作家写作或以女性为主题的经典文学作品。

点击“购买实体书”前往当当购买

3月5日~3月9日使用专属优惠码:9EPPRT

自营图书全品类每满200元减30元

(可叠加当当满100元减50元促销活动)

点击“试读电子书”前往kindle试读或购买

👇

Women's Power Booklist

“我们的力量”书单

女性たちの貧困:“新たな連鎖”の衝撃

《女性贫困》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著

李颖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8.00元

👉

Jane doe January:My Twenty-year search for truth and justic

《女人无名》

[美]艾米莉·温斯洛 著

徐晓丽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8.00元

👉

Factory Girls

《打工女孩》

[美]张彤禾 著

张坤 吴怡瑶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3.00元

👉

👉

Deuxieme sexe

《第二性》(全两卷)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郑克鲁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38.00元

👉

👉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经典插图本)

[英]简·奥斯汀 著

王科一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9.00元

👉

👉

Jane Eyre

《简·爱》

[英]夏洛蒂·勃朗特 著

祝庆英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3.00元

👉

👉

Wuthering Heights

《呼啸山庄》

[英]艾米莉·勃朗特 著

方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0.00元

👉

👉

Gone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上下册)

[美]玛格丽特·米切尔 著

陈良廷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69.00元

👉

👉

Madame Bovary

《包法利夫人》

[法]居斯塔夫·福楼拜 著

周克希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9.00元

👉

👉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册)

[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高惠群 傅石球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50.00元

👉

👉

Little Women

《小妇人》

[美]露易莎·梅·奥尔科特 著

洪怡 叶宇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8.00元

👉

👉

L'amant

《情人》

[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王道乾 施康强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55.00元

👉

👉

The Price of Salt

《卡罗尔》

[美]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著

李延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8.00元

👉

👉

Le labyrinthe du monde

《世界迷宫三部曲》

[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著

陈筱卿 王晓峰 苏启运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38.00元

👉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聊天记录》

[爱尔兰]萨莉·鲁尼 著

钟娜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群岛图书

49.80元

👉

👉

👉萨莉·鲁尼新作《正常人》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The Handmaid's Tale

《使女的故事》

[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陈小慰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9.00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